《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二课时)

2018-01-23

问:作者设计了两个(假设)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共同原因:(不爱其民 ) 
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㈠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b) ①②④:秦以后唐以前的人;③唐以后的人。。  
㈡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 
借古讽今,历史教训,警示后人,讽谏统治者. 
4、《阿房宫赋》作为赋文体有哪些具体的特点。(三个方面,参照学案一知识链接) 
(1):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 
结合文本:大胆的想象,离奇的夸张,形象地比喻,强烈的对比,流畅的排比 
(2):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 
前文的描写为文后的(议论)做(铺垫),这就是赋(体物写志)的特点,指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巧妙结合,是这篇赋在表达方面的一大特点。 
5:本文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1)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采用了(铺排或铺陈)的手法,气势夺人,句式流畅,感情强烈,琅琅上口。 
请你在文中再找一个例子说明: 
(2)句式上还具有骈文的哪些特点。 
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对偶押韵有致,错落有致,节奏鲜明,具有诗歌散文的双重特点,富有表现力。 四、课堂达标完成课后练习三五、拓展提升(作业)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 骊 山 作  
                           杜 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六、收获和疑惑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