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四首 教案
2017-05-05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长(zhǎng)吏:指县令等地方官。申破:奏明(皇帝)。考课:按一定标准分别等级、考核官吏,以定升、降,唐代由吏部考功司掌管。典桑:典当桑园。何如:怎么办。]
接下来四句,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像钩、牙齿像锯一样地吃人肉!虐人:侵害百姓。]
再四句写诗人难抑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明知”农民受灾却偏偏“不申破”,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皇帝的高兴,这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具有相当典型意义的。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恻隐:同情、不忍。白麻纸:用白麻纸写了恩诏。唐代诏书,凡重要的都用白麻纸写,一般性的用黄麻纸写。德音:诏书的一种,多半是免租、赦罪等有关施“恩”的事,犹如后代的“恩诏”。京畿:靠近京城的地方。唐代设京畿采访使,管长安周围四十多县。放:免。里胥:里正。唐代一百户为里,设里正。方:才。敕牒:皇帝下的命令,此处指免租的命令。榜:作动词用,张贴、张挂。蠲(juān):免除。]
最后八句,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无论是官员们的“求考课”,还是“里胥”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都是统治者们惯演的把戏而已:“帝心恻隐”是虚伪的,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
名家赏评 对农民的深厚同情使诗人在《杜陵叟》中爆发出这样的怒吼:“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这是农民的反抗,也是诗人的鞭挞。(游国恩、萧涤非等编著《中国文学史》第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我有刚酿成还没有过滤的绿蚁酒,正暖在红泥抹成的小火炉上。绿蚁:酒名。指浮在新酿米酒上面的酒渣,因细小如蚁,微现绿色,故称“绿蚁”。醅(péi):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