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2017-05-05

课堂小结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有所发展。在对梁惠王的循循善诱中,孟子抓住重视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虽然在这一篇里,他没有提民为贵,但是在阐述中已明确地表现出来,只是有一些小恩小惠式的救灾措施,是不能使百姓人心归顺的。只有去除苛政、酷政,真正地以百姓为重,使百姓能够在这个国家里“无憾”地生活,得到充分的教养,才是治国的根本。他的思想有着积极、现实的意义,但在重武力,强调征伐的时代,又是远离现实而又不切实际的,因而不被采用。
作业设计
1.归纳文中的主要文言现象。
2.在今天“仁政”思想仍有它的时代意义,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
板书设计
 
设计点评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归纳课内的文言知识;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另外,应让学生多开口说,尤其是字、词、句的翻译,因为许多学生存在“眼高口低”的毛病。课堂时间不够,也应作为笔头作业,落到实处。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