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
生21(举手):我觉得他读时感情很投入,只是调子太低沉了,作者说:“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所以我觉得读时应该是轻柔而欣喜才感觉更好,另外“舐舐”应该读“sh? sh?”而不读“ti?o ti?o”。
师:点评挺到位的,老师觉得读这样诗化的散文,尤其要注意语言特点,我们看这里有一个长句,一定要注意断句,同时长句又一气呵成,语气不可断。你再来试试。
[生21读第10段]
师:好,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觉,我们再来听听央视著名主持人陈铎是如何读的?
[播放名家范读2、3自然段]
师:听了名家的朗读后,你是否有了新的感受,找到了更好的感觉?我们再请同学来读读,哪位同学来试试?
[生22读第5段]
师:谁愿意来点评一下,来,同桌吧,近水楼台(笑)
生23:我觉得她读得太快了,这里作者听雨何尝不是在听人生?朗读时应舒缓些,这样才能把人生感悟醮满滋味地传达出来。
师:好,真是优秀的点评家,那请你再来试试。
[生23读第5段](掌声)
师:好,同学们用自己的声音解读了这篇美文,不仅读出了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语调的高低,更读出了情感。这篇散文文字几近奢华,充满了汉语的魅力,而这极当有表现力的文字把作者在雨中的丰富、丰腴、丰盛、丰满的感受沐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乡愁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作者走了一路亦想了一路,那印在心际的挥之不去的乡愁,那漂泊在外的游子遥想暖家的感觉,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都投射在那一串串雨珠上,不管岁月漂泊带给人们多少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不会褪色,永远不会改变。也许你末曾离开过家,未曾体验过余光中先生的痛苦与辛酸,但我们却仍可以感受着他的感受,相思着他的相思,因为我们同根、同宗、同是炎黄子孙,那就让我们也常常听听那冷雨吧。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