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
3.当然这说不出的爱还有他的原因。“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于是,老舍先生决定写出“我的北平”。
4.何为“我的北平”?请同学找出书中文段来品读。
明确:“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节)
5.尽管老舍先生说他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他又不是诗人,他将永远道不出他的爱。但所幸我们还是看到老舍先生笔下的“我的北平”。
研读课文4—6节,回答问题
(1)“写什么”
写什么(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动中有静
布局合理
贴近自然
(2)“怎样写”
衬托手法:
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 <——>北京的玉李
(3)点评老舍先生的“我的北平”。
你也许没到过北京,但跟随着大师的文字,恐怕你也仿佛来到了那皇城根底下了吧。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与意境?说说为什么。不妨我们与大师对对话吧.
这样的一个北平,难怪作者说到最后,“好,不要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明确: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4)既然是“我的北平”,从他的北平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我”?
平凡、淡泊(平民气质“采菊东篱下”传统文人的陶氏情结)
三 延伸拓展
(1)你也生活在六朝古都石头城,可能你也有你的喜欢的“你的南京”。和我们分享吧。
(2)母亲的芳香 /是故土的芳香
分享我的私房歌 罗大佑 乡愁四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