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

[教学目标 ]  

 A、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B
、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C
、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D
、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 ]

1、  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感情。

2、  背诵课文。

[教学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预习指导]

一、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正音 
   
《卫风氓》

氓:méng 蚩:chí   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   垣:yuán  筮:shì   咎:jiù   于:xū    说:tuō   陨:yǔn   cú   汤:shāng   渐:jiān   罔:wáng靡:mǐ   夙:sù   咥:xì    隰:xí   泮:pàn

二、诵读全诗
要注意诵读节奏:本文三首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歌,每句两个节拍,节奏整齐
[
教学指导]

导语 :
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本单元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体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一、    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三部分。其中十五国风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

:铺陈叙事。

:即比喻,借物托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二、老师范读

三、  全班齐读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四、  全班用指读法诵读一遍。 对照课文注解默看一次,争取理解文意。

五、  老师补充部分注释:
 
蚩蚩:课文翻译为老实,另有版本翻译为嘻皮笑脸

愆期:耽误、拖延日期。

复关:地点。本文借指在复关的那个人

咎:灾祸。

无与士:沉溺而不能自拔。

其黄而:飘落。

二三其德:他的品行变化无常。

女也不:差错(毫厘不爽)。

兴夜寐:早上。

不思其反:没想到你会变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巧译《卫风.氓》

老师示范用现代诗翻译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范例:  当初笑意来换丝, 心思实为商婚嫁.

 送子渡淇至顿丘, 红颜面薄非推托.

 

        他日来得巧红娘, 待到枫红结白头。

 

那人老实又忠厚,拿着布匹来换丝。

并非真正来换丝,而是与我论婚事。

送他渡过淇水河,一直送他到顿丘。

非我有意拖时间,只因没有好媒人。

请你不要发脾气,就把秋天作婚期。

范例:第二章

      心念郎君登高墙,遥望远方复关郎。

极目难见如意君,心伤难过泪涟涟。

终于又见君身影,满心欢喜笑开颜。

你用占卜算姻缘,无有不祥之预言。

郎君驱车伴我回,我携财物随君迁。

 

 

范例:第三章:

桑树未曾落叶时,叶子润泽且新鲜。

斑鸠莫贪吃桑葚,女子可别迷情恋。

男子沉溺情爱里,还可脱为自由身。

女子若为情所困,身陷情网无法转。

范例第四章

桑之叶, 黄而落。

自嫁你, 忍贫苦。

淇水流, 湿布幔。

女心一, 男情变。

汝子意, 实难断。

(断:判断)

范例:第五章

  我做汝妻已多年,尝尽劳苦与辛酸。

   日日早起又晚睡,天天如此不改变

 对你言听计又从, 你却对我使凶蛮

  兄弟不知其间情,各个对我有怨言。

夜深静坐忆往事,有泪只能心里咽。

 

范例:第六章

盼偕老,怨难断.

水有岸,地有边.

少时情,尽笑颜.

誓言在,心已变.

莫思量,情斩剑.

作业 :

 

 

 

 

试着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