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发酵工程简介

第3节 发酵工程简介
知识方面
(1)发酵工程的概念(知道)。
(2)发酵工程中培养基的配制、菌种选育、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相关内容(知道)。
(3)有关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内容(知道)。
教学重点: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教学难点:在发酵过程中,如何保证菌种生长和代谢的正常进行
一、设疑引出新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微生物的代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微生物的代谢是指微生物细胞内所发生的全部的化学反应。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多样的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而且,这些代谢产物又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那我们能不能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发酵工程”。
二、进行新课
    (一)介绍谷氨酸发酵的生产实例
    教师活动:出示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途径的投影片,指导学生观察并作适当讲解。
    讨论后教师小结如下:从投影片我们可以看出,谷氨酸棒状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利用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来合成谷氨酸。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工厂里是怎样应用谷氨酸棒状杆菌来生产谷氨酸的。
    提出问题:谷氨酸发酵最重要的无疑就是选择菌种了,是不是所有的谷氨酸棒状杆菌都可用于谷氨酸发酵生产呢?我们应该选育什么样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作为菌种呢?
    教师活动:以前面出示的投影片为依托组织学生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后教师小结:只有选择细胞膜通透较强,在细胞内不积累谷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做菌种才有可能获得大量的谷氨酸。
    提出问题:有了菌种用什么样的培养基去培养呢?
    教师活动:通过复习有关培养基的知识,使学生理解培养基应满足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营养需求。教师活动:出示谷氨酸发酵所需培养基的成分表格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讨论使学生把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照水、无机盐、氮源、碳源、生长因子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进而得出这种培养基能满足谷氨酸棒状杆菌所需各种营养的结论。
    提出问题:这种培养基从组成成分和物理性质上看属于哪种培养基?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从物理性质上看是液体培养基,从化学成分上看是天然培养基。
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采用这种天然成分作为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这在发酵生产中有什么好处呢?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液体培养基能使营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还能为菌体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有利于生产过程中培养条件的控制以及产物的提取。
    (2)采用天然物质作营养物质既能满足菌体的营养需求,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出问题:有了菌种和合适的培养基,那发酵的主体设备又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活动:出示发酵罐的示意图,并对发酵罐的组成结构进行简单介绍。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发酵的主体设备由发酵罐及其控制部分构成。提出问题:设备中的这些控制部分在生产过程中有什么用呢?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