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了解“木”字的剪纸顺序,学习对折剪纸。
2、发挥想象,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进行装饰,剪出造型特别的“木”字。
3、乐意参与剪纸活动,体验剪纸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材料:剪刀人手一把、各色蜡光纸、彩印纸若干、铅画纸一张、铅笔人手一支,糨糊3盒。
2、 黑板一块、记号笔一支、范例纸(大)两张、展板一块。
3、幼儿经验:剪过窗花。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木”字。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的什么长的茂密?今天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你看看是什么?
对!这就是一个字,木!木!木!树木的木!你觉得这个“木”字像什么呢?
那谁知道我的这个“木”字是怎么出来的?(剪出来的)我是怎么剪的呢?(纸对折、画、剪)老师在画的时候还做了一件事,请你们来看一看,
二、通过儿歌,了解“木”字的剪纸顺序。
1、 教师边念儿歌边画出“木”字:阳光照在大树上,叶子张开了臂膀,跳起了舞,迎接我们的到来。
刚才老师在画的时候还做了一件什么事?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师幼共同念诗歌)
3、比较画的“木”字和剪出的“木”字的不同:那你看看我剪出来的“木”字和黑板上画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只画了一半,却剪出来一个)我画的时候是在纸的正面还是反面画的?
三、创作不同造型的“木”字
1、首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我要剪一个高的“木”,应该怎么折?如果要剪一个矮的“木”,应该怎么折?
1、画“木”字上的竖:谁来画特别的阳光?
2、用不同的线条表现“木”字的身体:树上的叶子都是一样的吗?还有什么样的叶子?(请幼儿创编锯齿状、波浪线、曲线等线条画出叶子)
3、画出舞动的“木”字的斜笔:叶子随风摆动跳起了舞,谁来画叶子跳舞的样子?
4、请一客人老师剪“木”字:请客人老师来把它剪出来,看看这个“木”象不象一棵树?
四、通过身体模仿树的造型,激发幼儿想象力
1、幼儿刚才小朋友画了一棵树,现在老师就变成了一棵树(师张开手臂做大树状)大树除了可以这样长还可以怎么长?你可以用动作来表现一下,等会去画的时候就可以把你刚才的造型画上去。
四、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1、 帮助幼儿梳理画和剪的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树林里可不只一棵树,我们怎样将一棵树变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呢?
那么在画和剪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对折后在可打开的一边画还是在折起来的一边画?如果你需要剪一棵高的树,要选择怎样的纸?怎么折?
2、熟悉儿歌内容:如果你在画的时候忘记了画什么怎么办?(念儿歌)(教师带领幼儿念儿歌)
3、提出要求:
(1)看谁能剪出特别的“木”字?
(2)要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
五、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念儿歌,帮助幼儿梳理绘画、剪纸顺序。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各种纸剪出不一样的“木”字。
3、可先画再剪,熟练后也可直接剪。
六、幼儿作品展示。
1、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于展览区,互相欣赏。
2、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作品。(介绍自己所用线条的特点并自我评价)
3、 师出示个别小动物,增加情趣,激发创作兴趣。(你们剪的都很好,有些小动物都忍不住跑到树林里玩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