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自然条件下,物种的迁移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在人为干预条件下,物种的迁移速度会极大地加快,也很容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师:说得好。你的名字叫──张曼──好学生!你会大有作为的!
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说:从时间方面说──
生:一个快,一个慢。
师:从空间方面说──
生:一个范围大,一个范围小。
师:从危害方面说──
生:一个危害大,一个危害小。
师:这样就有条理了。结论,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那种因素?
生:人为干预。
师:下面继续读。还有谁认为自己读得好?
生:我。
师:哇,一个男同学。我最欣赏男同学读。
生:读。
师:读得也不错,鼓鼓掌!……不过你读的有个小毛病:“制约”、“纽约”你读的有点地方音,读成了“哟”。如果把地方音改一改就更好了。对了,这个字──“蚌”该怎么读?bàmg,还是bèng?
生:bàmg。
师:对,安徽人,可不该把这个字读错,因为安徽有个城市叫──蚌埠。
这一段举了哪几个例子?
生: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
师:这三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先在书上画出来,然后一块儿读,看能不能读准。
生:(齐)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师:哎呀,真齐呀!英雄所见略同啊!(故作迷惑)但有一个字我拿不准:是诸多,还是“zhù多”?
生:zhū多……zhù多。
师:究竟是哪个?根据是什么?
生:诸葛亮,读zhū。
师:有道理,但万一它是多音字呢?我们根据什么判断对错?……今天我看好像没有带字典的,是不是?──我给大家一个忠告:上语文课,一定要带字典。因为,字典,是装在口袋里的老师,它比你这个老师(指自己)高明啊!你这个老师才疏学浅啊,究竟读“zhū多”还是“zhù多”,我也拿不准,但我们从字典一查,就解决了。这样,究竟读“zhū多”还是“zhù多”,我们现在不作定论,回去查一查,怎么样?
生:好。
师:这里有一个词──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繁衍。我的问题是:“繁衍”换成“繁殖”可以吗?为什么?
生:老师,我认为“繁衍”换成“繁殖”是不行的。因为繁衍是大规模的,还有植物可以是繁殖,而动物和微生物得用繁衍。
生:我觉得动物和植物都可以用繁衍,也都可以用繁殖,但繁衍是没有节制的,大规模的,繁殖是有节制的,有规律的。
师:究竟谁说得对?我看又该查字典了──查一查“衍”是什么意思,或直接查“繁衍”和“繁殖”各是什么意思。可惜你们没带字典。现在我先把我查的结果告诉大家:衍,是“多出来”的意思;也指发展,发挥。繁衍的意思是:繁殖并发展、增多。那么它能换成“繁殖”吗?当然不能。今后记着,大规模地,无节制地繁殖时,用繁衍还是繁殖?
生:繁衍。
师: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谁来着?
生:梅涛。
师:梅涛虽然是研究机器人的,但在语言上也很有功力,用词很准确啊!
下面继续读。我看咱们班朗读的积极性特别高,这回咱们齐读,怎么样?
生:(齐读)“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师:我猜着咱们26班是个非常优秀的班,从读课文就能听出来。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有一句话我给它加上了红色──“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是总结上文;“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是引领下文。
师:哎呀,你才能非凡啊!和老师准备的竟然完全一样。读这样的句子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啊,聪明的同学会根据这个特点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和层次。好了,批上四个字,什么字?
生:承上启下。
师:再接着读。谁是语文科代表啊?……我认为科代表是语文学得最好的,也是读得最好的。好,请你读。
生:(朗读)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师:也读得很好,你这个科代表,名副其实!下面我们解释几个词语:归咎是──
生:归罪。
师:藩篱是──
生: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师:啸聚山林──
生: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师:对──就像一伙强盗互相呼叫着:走哇,咱们打家劫舍去了!
哎?“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拟人。
师: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动形象……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幽默风趣。
师:对。可见,作者很重视修辞。批上: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文中还有这样生动风趣的句子吗?能找出三个以上再说。
生: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