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2 School Life的Reading第一课时。对于这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以school lives为话题,以学习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and in an American school为载体,以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British school and an American school为任务。为了使学生对这一话题更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设置情境,有效地将单词、句子和情景相结合,达到语言点的灵活运用和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能听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单词mixed,subject,sew,tasty,hero,close,taste and article。能根据关键词和上下语境猜测课文大意。
重难点:本课是Reading的第一课时,主要为了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即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主题,通过设计一些如true or false questions,answer questions,fill in the blanks,line the words等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由于新课程标准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大意就成了本课的重点。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相关内容,这就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1.直观情境教学法:本课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置语境,使学生体验语言的真实、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活动式教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跟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将书本知识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的吸收、内化所学知识。
4.循序渐进,达到目标教学法: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学生缺乏语言环境。要掌握本课内容不能一蹴而就,可以将重点难点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为学生搭建一个坡度合适的台阶,帮助他们一步步实现目标。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法: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因此,教师应引进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其形成自主学习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使他们感受成功,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说学法
1.“发现———探究———创新”学习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得出结论。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参与的机会,充分展现个性和创造性。
3.主体归位促创新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更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教师应该把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提供缤纷的舞台,成功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
4.注重过程,教给方法学习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接收、处理、保存、运用英语信息的过程,即“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First let’s enjoy an English song!同时屏幕上出现我们平时上课、课间活动及用餐时的照片,这些照片都与同学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了随意注意。
Step 2 Lead in
利用多媒体呈现本课涉及的一些学校生活:Reading Week,driving lesson,Home Economics class,lunchtime,Buddy Club and softball game,要求学生6人一组,互相讨论合作描述图片内容。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安排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而且体现“直观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Step 3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将课文中出现的第一幅图片投影在屏幕上,同时提出两个问题:Who wrote the first passage?What activity does the school have every year?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第一段录音。
(2)布置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根据上下语境理解文章主题,完成教师设置在屏幕上的“true or false” questions。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采取抢答式,小组间进行竞争。
设计意图:这两部分的教学安排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用同样的.方式学习课文第二段的内容。
(4)跟录音朗读课文,老师在旁指导并纠正语音。
(5)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要求学生分段细读课文,互相合作探讨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和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并尝试根据上下语境理解其意思,完成教师设置在屏幕上的fill in the blanks and line the words练习题。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安排体现了“合作学习法”和“发现———探究———创新学习法”,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交流、合作、实践、探究等方式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
(6)在大部分同学能正确把握课文主题和生词意思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再次听录音,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Q1 Which subject is John’s favourite?
Q2 What can John cook now?
Q3 What can John do during the Reading Week?
Q4 What did Jim do in school last year?
Q5 How does Nancy go to school every day?What does she think of it?
Q6 What do the students do in the Buddy Club?
Q7 Why does Nancy say Julie is her hero?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如果学生脱离书本并不能很好表达出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则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讲解,直到学生完全弄懂为止。
Step 4 Activity
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他们充分发挥个性和创造性,在life in a British school和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两个主题中任选一个,用自己的语言去改编课文,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同学上台展现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结束学习,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积极的态度,高效率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Step 5 Homework
(1)要求学生用第三人称改写课文内容,向好朋友介绍一下美国和英国的学校生活。
(2)要求学生多渠道地调查一下世界各地的学校生活,可以上网查询,可以向亲朋好友打听,也可以翻看报纸杂志等。
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效果应及时地给予适度的评价,主要采用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竞争的形式,对于优胜组则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充分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更注重过程性评价。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积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运用直观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等使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逐步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路,有何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不吝赐教。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
外语组:
Lesson 37
(一)教材分析:
这几天不知为什么,手边的东西总是四处乱丢。一天大约二分之一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找东西。因此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Where is my pen?” “Where is my book?”(我的书在哪里)等等,通常同事们都是用there be 句型 方位介词做回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于初一人教版第十单元37课,标题为 Where is it? 由此可见,初中人教版的对话编排几乎都是从生活中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能掌握生活中基本的常识交流。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侧重于对方位介词的理解与应用。无论是情景对话实际应用还是考试练习,它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熟练应用介词 on, in, under, behind, near.及there be 句型。
能力目标: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及创造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文化差异。
德育目标: 乐于为别人提供帮助。
(三)教学组织:
为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将全班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热爱体育运动的NBA,另一组为擅长文艺活动的OSCAR。
(四)学法指导: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单词—句子—情景对话—情景短剧—实际应用,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情景兴趣教学。多以问答形式出现。
如何使用英语,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语言。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会自己自主推测发现归纳提高,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五)教学步骤:
1. 提问,问出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其共性是简单直接明了。前三个问题都是复习了九单元有关家庭的话题。第四个问题依据地点从小到大的原则问出了很多关于”Where is it?”,并用介词作简单回答。在复习时,教师是位”强化记忆者“。我采取快速地口头提问,要求学生迅速反应。这种复习方法在于培养学生在无法预先准备的真实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现场演示第四)
2. 分析讨论。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了解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提供一张图片,让学生尽可能地用到介词。并提出问题:中英文在表示方位时有何区别与联系?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总结,陈述意见。
3. 反复操练。(a)从两组随意抽取两人。一人根据录音听力画图,一人根据图片作文字描述。(出现there be 句型)
(b) 把图片擦掉,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比赛。根据记忆重述图片。(强调there be 句型)
(c)小组互相就图片内容展开知识竞答。题目自拟。
(d)各组总结性发言。(提出there be 句型的小组加双倍的分值)
补充说明:教师做示范。所有内容与介词有关,引导学生用到there be 句型。
4. 编写短剧。 根据已有图片提示。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尽可能使用介词及there be 句型。小组内讨论展开。教师作为评分者。评分标准为:1.介词使用率高 2. 想象丰富,幽默诙谐。3. 结尾出人意料。
5. 扩展练习。 以上所学内容着重于对方位介词的理解与应用。在介词中,in,on 的用法很多。小组收集有关in on 的其他用法。并分析以下句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着手解决问题。
(a) The window is ____ the wall. The map is _____ the wall.
(b) The apple is _____ the tree. The bird is ____the tree.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
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Good morning, everyone. I am from the . I have taught English for over ten years and I like my students. Today, I will talk about 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Go for it Junior English Book .There are 6 periods to finish this unit. I will talk about the first period with the following parts..
I.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the continuation of unit 9 as well as about the past events.
By using the Simple PasT Tense,which is essential in junior English,students will
talk about their past.This topic i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and places they have
visited on their vacations.So it helps bring back their memories and learning
motivations.
II. Students’ characteristic
Although the Junior 1 has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almost a year and are having
some basic knowledge. Because of living in China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tudents are learning English impassively and irregularly. But The junior 1 has showned themselves very creative,capable and of plasticity as they’re doing so well in what they’re interested in such as games and CAI.
III.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ives
a.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ad, to spell , to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correctly.
b. To help the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Ability objectives.
a.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b.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uning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
3.Emotion objectives
a. To train the Ss to cooperate well in groups and in pairs.
b. To be interested in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IV. Teaching Key Points
1. Key vocabulary
New York City camp summer camp museum
2. Key structures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V. Teaching Difficulty
Learn the key structures
VI. Teaching Methods
1. Task-based method
That’s to say I’ll let the students finish 1 listening task and make short dialogues along with the actions to help the students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structures.
2. Communication method
I’ll set up a dream and ask students to pretent themselves as reporters. This way, the students can say freely and needn’t to worry about making mistakes.
VII. Learning Methods
1. Listening—speaking method
2. Communicative strategy
We all know that the best ways to learn English well are to imitate,to practice,to listen,to speak and to communicate more constantly.
VIII. Teaching Aids
In this lesson, the CAI, cassette, a tape recorder will be used.
X. Teaching Procedure
I’ll mainly talk about this part. It consists of 5 steps.
Step 1 Warm – up and review
1. Make a free talk between T-S.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And what did your best friend do yesterday?
2. Write down the past tenses of the verbs that I show in CAI.
Purpose: this step is in order to review what the students have learnt in Unit 9.That way, I can lead them into the new lesson smoothly. I think It’s usual but pratical.
Step 2 Presentation
1.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 lead—in: 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Did you dream last night? What did you dream? Where did I go on vacation in my dream?
b. CAI shows many pictures of my dream,which are also the activities in 1a .
c. Ask students to read and spell the new phrases.
d. Do 1a. Match the activities with the pictures (a—g).
e. Play a guessing game: I will show some jigsaws of each picture and have the students to guess. I will praise the student who answers more quickly.
Purpose: I put the vocabulary learning into a dream in order to prompt them to find it very interesting to learn English.. By CAI, students can match the vocabulary with the real things directly and master them easily.
Step 3 Listening practice
a. Tell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number the people (1—5) in the picture.
b. Play the recorder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c. Play the recorder again, students imitate the conversations and fill in the blanks. Pay attention to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Purpose: this is a basic and necessary step, which develops the students’ skills of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tep 4 Pairwork
a. T—S: where did Tina go on vacation?
She went to the mountains.
b. 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 as we 1c. Then they will come to the platform and click on the number to choose a picture and act it out randomly
Purpose: “Task-based”teaching method is used here to develop the students’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will be well trained. This step provides guided oral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to consolidate the key structure and It can develop students’ skill of speaking and sense of language.
Step5 Production
Have students pretent to be reporters to interview anyone they want to ask about their vacation.
Purpose: After learning 1a—1c, it’s time to extend what they learnt just now and give the students a free space to show their abilities. With the real situations, students will feel easy and successful during this part. By way of communication, the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how to use the key structure better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firmly.
Part XI Homework
Do a survey and write a report about the classmates’ vocation.
Purpose: I think homework is so important that the students can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they can in class or after class.I set this step in order to practice students’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Blackboard Design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几天不知为什么,手边的东西总是四处乱丢。一天大约二分之一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找东西。因此每天使用频率的一句话:”Where is my pen?” “Where is my book?”(我的书在哪里)等等,通常同事们都是用there be句型+方位介词做回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于初一人教版第十单元37课,标题为Where is it?由此可见,初中人教版的对话编排几乎都是从生活中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能掌握生活中基本的常识交流。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侧重于对方位介词的理解与应用。无论是情景对话实际应用还是考试练习,它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应用介词on, in, under, behind, near.及there be句型。
能力目标: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及创造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文化差异。
德育目标:乐于为别人提供帮助。
(三)教学组织:
为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将全班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热爱体育运动的NBA,另一组为擅长文艺活动的OSCAR。
(四)学法指导: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单词—句子—情景对话—情景短剧—实际应用,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情景兴趣教学。多以问答形式出现。
如何使用英语,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语言。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会自己自主推测发现归纳提高,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五)教学步骤:
1.提问,问出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其共性是简单直接明了。前三个问题都是复习了九单元有关家庭的话题。第四个问题依据地点从小到大的原则问出了很多关于”Where is it?”,并用介词作简单回答。在复习时,教师是位”强化记忆者“。我采取快速地口头提问,要求学生迅速反应。这种复习方法在于培养学生在无法预先准备的真实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现场演示第四)
2.分析讨论。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了解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提供一张图片,让学生尽可能地用到介词。并提出问题:中英文在表示方位时有何区别与联系?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总结,陈述意见。
3.反复操练。(a)从两组随意抽取两人。一人根据录音听力画图,一人根据图片作文字描述。(出现there be句型)
(b)把图片擦掉,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比赛。根据记忆重述图片。(强调there be句型)
(c)小组互相就图片内容展开知识竞答。题目自拟。
(d)各组总结性发言。(提出there be句型的小组加双倍的分值)
补充说明:教师做示范。所有内容与介词有关,引导学生用到there be句型。
4.编写短剧。根据已有图片提示。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尽可能使用介词及there be句型。小组内讨论展开。教师作为评分者。评分标准为:1.介词使用率高2.想象丰富,幽默诙谐。3.结尾出人意料。
5.扩展练习。以上所学内容着重于对方位介词的理解与应用。在介词中,in,on的用法很多。小组收集有关in on的其他用法。并分析以下句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着手解决问题。
(a) The window is ____ the wall. The map is _____ the wall.
(b) The apple is _____ the tree. The bird is ____the tree.
There is an apple ____ the radio. I heard the news ____the radio.
(d) There ____ a book and two boxes on the desk. There ___ two boxes and a book on the desk.
6.知识升华。(a)NBA组对现场一位教师进行描述,OASER组进行猜测。依次进行。
(b)假如你是一位动物园导游,你能否现场示范?你可能欠缺什么方面的内容?
7.作业:第六部分的b部分。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5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研说的是牛津版初中英语8B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我将从教学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这七个方面进行研说。
首先是教学分析。
分为教材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让我们先来看看教材地位和作用。Unit4属于8B的第二模块“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权利和责任),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Welcome to the unit”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A charity show”为中心话题展开教学内容。它不仅是第四单元的话题导入,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热身准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如何组织一场慈善演出,如何为需要帮助的捐款,筹集物资,以此来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一些慈善机构的名称和他们的作用。2.技能目标:能够为慈善义演设计一张海报。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参与慈善活动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四会”单词cat ,charity, fund-raising, advertise和词组give out, raise money, charity show。难点是:让学生熟悉不同的提建议方式并熟练运用。
第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大多数具备一定英语能力,也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学生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已了解一些慈善机构的名称和作用。而且,早在初一7A第五单元就涉及过为“希望工程”捐款的话题。另外,我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举行慈善义卖的活动来为需要帮助的人筹款。这些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都为学生们学好这一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慈善”这个话题毕竟离我们的初中生有点遥远,有些学生会觉得陌生。所以,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创设适当的情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样的教学任务,从而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三,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和合作教学三种模式。情境教学体现在话题的导入和慈善机构的介绍;任务型教学体现在听说练习中;合作教学体现在学生讨论和海报的制作。这三个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四,教学设计。
首先,我会呈现我校学生义卖活动的照片和播放一段我校“Big Face”乐队为某位身患重病的学生举办的募捐晚会是视频,根据视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从而导入我们本课的话题“慈善义演”。接下来,我会以“如何组织一场慈善义演”为线索展开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要成功地举办一次慈善义演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学习慈善机构名称和作用;2.了解有哪些募集活动;3.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4.为慈善演出提出建议5.制作一张宣传海报。这些内容分别体现在“猜谜、讨论、听、说和活动”这五个教学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Step1:Guessing game:
1.呈现四个中国慈善机构的描述,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名称。
2.向学生介绍一些国际性的慈善组织。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的`方式介绍慈善机构,可以增加这个环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补充国际性的慈善组织是为了第五单元的教学埋下伏笔。
Step2: Discussion:
1.呈现在四川雅安地震中失去家园人们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What can we do for the poeple?/ How can we do it?学生两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2.呈现书上61页A部分的四张图片,并帮助学生进一步描述,完成相关的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自然过渡到书上61页A部分的教学内容“Fund-raising activities for charity”了解慈善募集活动,并且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四会单词和词组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呈现。
Step3:Speak-up:
1.向学生介绍几种提建议的句型,并结合A部分的慈善募集活动反复操练。
2.在班级学生中进行一个调查,内容是“If you have pocket money, which charity do you support? & Why?”
3.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我会结合书上61页A和B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编写对话并表演给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口头表达这个练习,一方面让学生能熟练掌握提建议的句型,另一方面结合慈善机构和募集活动的内容编写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Step4: Listening & Acting:
1.呈现漫画中两位主人公Hobo和Eddie,让学生猜猜他们在干什么?从而引出单词“host”和“microphone”
2.播放Hobo和Eddie的对话,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要求学生朗读对话并分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在听说的共同作用下,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动”起来,而且这个任务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也能轻松完成。
Step5:Activity: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为他们支持的慈善机构制作一张慈善义演的宣传海报,并向全班同学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外,这个环节又为本单元的Main Task写作课提前做好铺垫。
第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是根据教学步骤设计的,以慈善义演为线索展开,由浅到难,层层递进。
第六,课堂评价。
关于课堂评价,我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评价学生。其中制作海报的环节中还包括了学生间的互评,评一评哪组的海报最完美。另外,我还增加了一个课后评价(回家作业)。
第七,资源开发。
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开发。
1.教材资源的开发,单看课本的教材内容,其实很简单,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我在具体的教学步骤中进行了开发和拓展。
2.主体资源开发体现在学生的互帮互助上。比如在教学活动中,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协助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完成相关任务,从而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棵完整的知识树,也是我整个说课的内容和思路。希望我的这棵智慧树能帮助学生拥有一颗慈善的心。最后,我将以已故巨星迈克.杰克逊的公益歌曲“Heal the world”来结束我的本次说课。谢谢大家!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6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初一新教材第5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现在的活动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人们正在干什么。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通过交换对不同人物活动的描述,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watch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doing homework.
Is she reading? No,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2、能力目标:
(1)、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来描述人物的外貌,并根据描述画出人像。
(2)、能概括人物的外貌特征并根据人物特征推理出某一人物。
3、情感目标:
通过描述同学、教师或自己的偶像的外貌,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爱好,增进情谊。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并运用描述人物活动和地点的词汇:
watching, doing, eating cleaning, playing, reading, swimming, shopping, pool, school, mall, library
2、掌握并运用简单的英语交际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watch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doing homework.
Is she reading? No,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四)教法设计
对本课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
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
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一般过去时的用法等都需要教师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拦路虎",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指导学生展开情景对话。
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使人人开口,使人人都有成功感。通过对话逐步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部操练第三部分问答游戏时,猜中的同学老师给予鼓励,激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4.学生独立操作。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这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
5. 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填表和动词填空的练习,以检查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还采用了幻灯片,对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 辅助作用。
(五)学法指导: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
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大有好处。
2.科学储备大量知识。
学生不掌握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所以学生必须了解语言规律,掌握丰富的词汇,熟知语法规则,会熟练表达由各个话题而展开的交际内容。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
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在上新课之前先复习动词的ing形式,和上节课的重点句型。通过对重点句型的变形导入新课。安排猜谜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之新知识。然后翻开课本学习2c,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接下来再讲2a和2b,之后是3a和3b.讲解4时,难度再次加大,因为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图片。于是我利用教材所给的图片和问题进行引导,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在就图片回答问题。问题有答案之后,要求他们讲述图片,这个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最后我在就学生的讲述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下课前布置作业,结束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有意识的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任务性教学为主,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由于缺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敬请各位专家老师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7
介绍教材
首先我上的是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而《Travelling》这一节,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含2个部分:
一是了解国外城市的旅游胜地和一些受欢迎的景点;
二是熟悉人们在不同景点从事的各种活动。
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达到一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与旅游相关的一些交际用语,并掌握重要语言点。
能力目标:提高快速阅读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
情感目标:促进学生对大自然以及人文地理的热爱。
学情分析
重难点刚才已经说到,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和七年级对于英语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国外文化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一些常用习语以及一些在公共场合的.交际用语,但是学生们对于国外的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我把本节课教学重点设置为学生通过阅读对话等方式,在掌握重要短语和句子结构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教学难点设置为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国外城市的景点,并通过讨论熟悉人们在不同景点从事的各种活动。
教学方法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说一下我的教学方法,我用的“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通过自学质疑、小组讨论、展示评价和巩固深化四个阶段的逐步进行,让学生在收获快乐的同时获得新知。在教学中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而学生扮演学习的活动者,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并运用投影仪,幻灯片,Flas*和图片等教学辅助设备来加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简单地说下我的教学思路:
Step one:lead in
1.Show a picture
T: Look! This is a beautiful picture, right? (Ask questions)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season do you think it is?
2.Guessing Game:
I’ll show you some pictures of interesting places I’ve visited before, please guess what places they are. (Students do the guessing game)
3. A Braining Storm
Showing the pictures.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popular tourist attractions?
Step Two:Presentation
1. Show the pictures of other six places of interest on the Page 25.
-- Teach the new words and pronunciation.
--Lead them to read the names of places and countries.
2. Test your memory
Show the pictures randomly, students say the names loudly.
1. Group game
(1) Four students a group, practice the following dialogue one by one.
I would like to visit … What about you?
(2) First practice, and then ask some groups to act it out.
2. Match
1.match the places with the countries.
2.Students say more sentences about the places using the word “symbol”
3. Do Exercises
Ask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using the places we’ve learnt.
Step Three:Dialogue-making
1. Things to do when traveling
2. Pair Work
(1) T: Till now, we’ve learnt so many places and things to do. Could you please use both of them to make a dialogue like this?
(2) Students practice making dialogues in pairs using different places and things to do to replace the underlined parts.
(3) Students act the dialogue out before the whole class.
Step Four: Comic Strip
T: It’s spring now. Traveling is really great fun. All of us like traveling, so does our friend Eddie. He also wants to go on a trip.
1.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swer the question
Where does Eddie want to go?
2. Students read the dialogue by themselves, answer more questions
3. Show Time
First the students practice in pairs, then ask some pairs to act it out.
Step Five: Discussion
-- Do you think “A heavy bag is suitable for traveling”?
-- What things do we need to take with us when we go on a trip?
(Students first discuss in pairs,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You can choose any tourist attraction to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 partners.Students first practice in pairs, and then act the dialogue out.
Step Six: Homework
1. Learn more about the world.
2. Collect some postcards or photos of popular tourist attractions.
3. Look for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m on the Internet.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on your note book.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第二册"Unit 6 Holidays",整个说课我将分四部分进行讲述,即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要围绕"谈论节日里所做的事情"这一话题展开教学。这一单元的内容体现了浓郁的东西方文化特点,是一个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这里涉及了十个东西方节日,和三个四会句型及一个三会句型。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了New Years Day,Spring Festival,May Day,Childrens Day,National Day五个节日,及三个四会句型和一个三会句型作为第一教时的教学内容。在这些节日里,只有Spring Festival是学生没接触过的,其余四个节日学生都或多或少接触过了,因此我将节日中人们的活动及四个句型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处理。在句型的操练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二、说教法
1.英语学习的目的重在更好地运用语言于实际的交流之中,单调地重复课文内容或机械地操练吸引不了我们的学生。为达到交流的目的,我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在课堂上我尽量创设真实或比较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从而习得语言。
2.结合本课的句型特点和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选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不断参与竞争、团结合作的互动环节中渗透"你才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学到的是学习的方法,提高的是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词不离句,句不离境
在英语教学中提倡习得。"习得"是指由于处于某种语言环境而随意地学得此语言的潜意识过程;而"学习"往往是指有意识的学习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境,注重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习得语言。
上课伊始,我通过和学生的自由对话引出课题,接着播放了"Happy New Year"这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来营造一个节日的情境。让学生在歌声及动画中理解和学会第一个节日New Years Day.其他节日我也通过图片和动画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在和学生的谈论中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单词的音、形、义。
在句型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和学生聊天的情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和学生就节日进行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引出新句型,这些句型大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在这一课中只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句型来进行有关节日的询问。在谈论New Years Day时由我引出句型。接下来的几个节日,我出示图片,让学生进行谈论。还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猜节日的游戏,让他们在询问同学和老师的真实情境中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型。
(二)任务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突破难点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本课的难点突破上,我采用多个任务层层推进,逐步突破难点。在这一课中,对于学生来说节日中人们的活动及如何询问是难点。我首先通过唱歌及和学生讨论有关新年的活动为任务引出句型;接着通过学生问我有关春节的时间及活动的任务,让学生尝试使用新句型;然后通过调查剩余三个节日的活动,让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猜节日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句型和短语。这四个任务形式各异,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基础,在难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突破了难点。
(三)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在单词教学中,我通过音标的出示,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语音规律来认读和记忆单词。
在句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和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在New Years Day 的教学中,我通过询问学生,无形中给学生示范了这一学习的方法,接着让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来学习Spring Festival,最后在其余三个节日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询问和思考,学会主动去获得信息,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完句型后,我还设计了一个猜节日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个游戏活动,不仅为了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还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解释英语的方法。平时学生在解释一些模糊的知识时,总习惯借助母语,有时这会给英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解释英语的方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
(四)听、说、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听说读能力的培养,这使学生进入中学后很不适应中学的英语教学。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应更多地注重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写的练习:一个是在新句型出示后,让学生在调查节日的过程中完成表格,让学生对句型的掌握落实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还有一个是在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的小作文。这个任务看似比较难,学生平时很少进行这种写的训练。但其实在本课的句型和节日都学习完后,学生已有了积累,我再通过部分单词的提示,相信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9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第三册第50课,本课为口语阅读课,整个说课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述,即教材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了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了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2、导入与指导:
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之后问学生:看了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了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 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3、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了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
(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了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5、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6、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了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10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90%的学生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0
以下是关于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英语说课稿:《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仅供参考!
Hello! My name is Rao Shengliang. I’m from Dengfang Middle School. Today I’m very pleased to have an opportunity to talk about some of my teaching ideas.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students learn to ask about prices, talk about clothing, and thank someone. 资料来源:
First , I will talk about my understanding of this unit. This Unit is talking about shopping. Many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shopping, but they knowlittle about shopping. This lesson is the first period of Unit 7, It’s very important.
Teaching aims:
1. Knowledge aims: the vocabularies of the clothes, describe clothes, using how much to ask and talk about the prices of the clothes.
2. Ability aims: training the ability of talking about the clothes and the price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people in English.
3. Emotional aim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 brave to speak English. Training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uild up the correct opinion.
4. Strategy aims: pre-reading, listening, writing and speaking
5. Culture aim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ollars and RMB.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New language: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They are two dollars.
How much is the blue T-shirt? It is ten dollars.
Items of clothing, colors (black, white, green, red, blue ) numbers10-31.
Second , I will talk about my teaching theories, methods and tools.While dealing with this lesson, I will do my best to carry out the following opinion: Make the Ss the real masters in class while the teacher himself acts as a director; Combine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with the language functions; students will receive some moral education while they are learn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Double activities teaching method
Free discussion method
Pair work or individual work method(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eaching tools:
1. a projector
2. a tape recorder
3. the blackboard
4. some clothes
Third , I will talk about my teaching steps. Now let me introduce my teaching procedure briefly. As we all know,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A good beginning will not only warm the class up at once, but also give good preparation for presentation. As language is learnt gradually but not immediately, we will do some revision to strengthen students’ memory. As a memory activator, I’ll try to find out the link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We can lead students by things such as songs, games, competitions, simple pictures or other media. In this lesson, I’ll provide an English song.
Step 1 Warming up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Let the students do the action while they are listening.(I’m sure children will love this song and get interested in class.)
Step 2 Presentation
a. After listening to the song, Show different colors, things. Let students guess. What’s this? It’s a backpack. What color is it? It’s red.(After warming, the students are excited ,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learned the names of fruits, and they also know colors, so we can show pictures ,and students can guess, everyone should be active.)
b. T: I like fruits and I like shopping, so I have many nice clothes. Using the CAI, teach T-shirt, sweater, skirt, bag, socks, shorts, pants and so on. We can also teach small/big, long / short.
e.g. This is a red T-shirt. These are black pants.(And we use pictures to teach T-shirt, sweater, hat and so on, we can also teach small/big, long/short)
Step3Memory games
With the help of CAI , students will guess what’s this ? What color is it? Revise the items of the clothes.(in this step, in order to train the ability of students’memory)
Step4 Presentation
Show a new T-shirt, students see its label. Ask how much is the T-shirt?1 dollar=7.5 yuan
Talk about students’own prices of the clothes.(in this step, students may know the relation of the dollars and RMB)
Step5 Presentation
Using the language structure , students will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 game, and master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shorts/pants/shoes?
They’re ten dollars.
Step6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fill in the price tags.
This activity provides practice in listening for prices.
Tell the students that all the items in each group are the same price. They are going to listen to the six conversations and write down the prices on the price tags.
This step will train th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listening
Step7 Task :Make a survey
We divide the class into many groups .Each group write down their friends’information .Then report.
This activity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Name
clothes
color
price
Step8 Homework
In order to extend students’ability of using English, it’s necessary to give students good and proper homework.
1. copy new words
2.Make a list for own clothes, then write down in your exercises book. Introduce your clothes.
3.searching information
Give students some websites. Students will find som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clothes on the Internet. Then talk about in pairs.(Students can accord to their ability to choose the exercises as their homework, because the students are different.)
At last , let’s have a look at the blackboard design.
The following is the blackboard design of this lesson, we’ll have a look at it on the blackboard.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1
课题:初中英语教材第二册下第26单元的102课Miss Evans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英语教材第二册下第26单元的102课。这一课是阅读课文,阅读课教学是英语教学重要一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中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尽可能的获取大量信息,开阔视野,提高兴趣,扩大词汇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说课内容。
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在即将要讲授枫叶第四单元Titanic一课,恰好在统编教材下找到与此匹配的内容。通过对教材分析,众阅览两篇课文难易度,综合知识与语言点,我认为这一课比较适合学生的水平,同时又符合了新课标要求的语言材料要源于教材又要超出教材,为此我选择这篇课文。此课属于记叙性阅读文章,这一题材部分学生感兴趣,但缺乏阅读方面的技巧,因此需扩展相应知识,教授阅读方面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依据初中英语新课标对阅读课的要求,并根据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我为这一课确立三项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三会、四会单词,如:set, pleasant, iceberg, sink, join and lose; 同时让学生掌握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高潮与结果。
2.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即跳读、略读、速读和现时阅读等,同时注意开发学生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比较和分析等多种能力。
3. 德育目标: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因为是一篇阅读课,所以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在有效时间内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让学生在最短时间找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事件经过、高潮与结局,抓住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动词过去式准确地表述在过去发生的事情,同时这也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二上半学期教学重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当中,增强故事真实感,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优化英语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学习,先看书后做题,先思考后提问。本课重点在于最后一个方法---先思考后提问。
教学设计过程:
课堂的整体设计我遵循整体教学的思路,运用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法,分五个主要步骤进行,即:导入, 展示, 巩固操练, 5分钟检测和布置作业。
第一, 导入(pre-reading):(2’--3’)
一直以来,对于学生来说,最困难问题之一是背了单词就忘,即使记住单词,又存在不会应用的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运用语言的环境与场景。为此,如何让学生轻松自觉地回忆、掌握和运用单词呢?于是我想到了多媒体技术。导入部分我设计了3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片段,在这边大家可以看到,通过投影仪上的生动画面,使学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并激发他们用尽可能多的词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学生通过迅速联想和回忆,会编出若干个短句,如:“There were many people on board. Titanic hit the icebergs. Everyone tried to save their lives.
The man was too bad.等”,从而达到新课标要求下的知识目标一部分。我会用2—3分钟时间。
第二, 展示(while-reading):(15’)
这一部分既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又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阶段,因此我将分二部分进行。
1. 扫读 (skimming):
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同时将为学生获取某种特定信息而阅读,只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到特定信息,领会主旨,可忽略大部分内容。此处我根据加方校长Maggie编写的英语教师手册中故事曲线图(story graph)来设计的。大家可以看到此处包括背景(即时间、地点与人物),高潮和结局。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认真思考,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找出正确答案。从而体现出新课标要求下的对学生进行先思考后提问的学法指导。
2. 细读 (scanning):
在领会了主旨,抓住文章大致内容之后,就应该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
阅读---细读。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细节,段落大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篇章结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此设计了几项具体的操练形式。
首先由四人一组,分组讨论,给文章分段并归纳出段落大意,找出topic sentences。这样以来不仅体现了学生之间合作与探索意识,同时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与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然后是解释explaining: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排疑解难,同时提出文章中的语法点,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设计步骤:重新回到文章当中,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找到并画出自己认为难懂、不会的词、短语与句子,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如若有疑义,老师在进一步讲解。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能做的让他们去做,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一理念。
第三, 巩固操练(post-reading)(15’)
这一步我分两步进行:
a) 设置了竞赛----得苹果,分两组进行,是对动词过去式的理解和应用,让一组同学把另一组同学的句子在规定时间内,用过去式的形式正确表达出来,两组轮流转换。通过这一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与分析。从而化难为易,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若不完整,老师再补充。
b) 设置了采访内容。同样,当今英语教学过程已不仅是知识传授,应付考试过程,同时也是渗透思想、文化教育的过程。我采取两位学生相互采访的形式,一位是CCTV—9记者,一位是当时获救的文章主人公Miss Evans, 就其学生之间语言的交流与应用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通过这种形式不单让学生获取某种知识,更是开阔了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并扩大了词汇量。达到了新课改对阅读课教学的要求------即让学生自主应用英语进行实践。
第四, 5分钟检测:(5’)
其主要考察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特殊形式和三个短语的用法,进一步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第五, 布置作业:(2’)
这一环节既为这一课做好巩固,收尾,又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和准备工作,故非常
重要。其一,针对整个阅读课内容,首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缩写或改写,来培训学生组织语言、应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其二,将此篇阅读文章改写成一个短剧,由小组合作完成,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语言切实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来。最后,预习下一课内容。
板书设计:
我努力做到板书的清晰有序,安排合理。在主板书处列出语言点,副板书位置列出三会、四会及扩展词汇,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晰记在心理。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9B Unit 4 Reading,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这单元是9B的最后一个单元。以Great people为话题展开学习,该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在welcome to the unit 部分,学生已初步学习了一些有关伟人的知识。Reading 是一个单元的核心部分,它承载着众多的教学任务。我将reading部分分作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为阅读课,第二课时为语言知识学习课和练习巩固课。根据教材的安排及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详细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To grasp som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2、To understand English idoms.
能力目标: 1、To guess general meaning from keywords and context.
2、To skim text for overall meaning and scan for details.
情感目标:To learn spirit from great people.
3、教学重点与难点:
To identify true or false statements based on the reading passage.
To extract 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the reading passage.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从细节分析课文,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其情感等方面整体发展。
2、采用小组学习法,扩大教学范围。
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也可以自由组合,让他们在互动中启发思维。同时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与伙伴合作的意识和策略。
3、运用操练法,拓宽学习渠道。
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灵活操练过程中拓宽学习渠道。
三、学法指导:
这一节是阅读课,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所下降。针对以上学情,所以我先指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和深层阅读,帮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法来把握课文整体,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小组活动,让每个人,尤其是那些薄弱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能动手完成一些基础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重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讨论让他们主动去涉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 Skim the text, answer questions:
1. Why is Neil Armstrong famous?
2. Are there any aliens on the moon?
3. What award did he get?
二 Para 1-3: Before he walked on the moon
Name
Neil Armstrong
Date of birth
on________________
Place of birth
in_________________
Experiences
at 6_____________________
at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49 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n he moved to California 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6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Para3:Read and complete the passage:
In 1962, he ____ _______ ____become an astronaut.
In 1966, he and David R. Scott _________ ___ join two spacecraft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space. But when the spacecraft began spinning ____ _____ ________, Mission Control thought it was _____ 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_, so they _______ Armstrong ____ cut the flight short, and he succeeded.
四 Para4-5: Walking on the moon
Read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1. When did Armstrong land on the moon?
2. Who did he come to the moon with?
3. What are the famous words?
4. How long did they walk on the moon?
5. What did they collect for further research?
6. What did the whole world do when Apollo 11 returned?
五 Retell the two paragraphs with the help of the six questions above:
六 Para6-7:Reports about aliens on the moon
Read and judge T or F:
1. It is said that Armstrong and Aldrin saw alien spacecraft.
2. The alien spacecraft is very small.
3. When Armstrong was on the moon, the aliens were very friendly.
七 Para8:Award for Armstrong
1.What is the Medal of Freedom for a US citizen?
2. What did Armstrong do for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八 Read the passage together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right words:
Neil Armstrong took his first f_______ at six and received his pilot’s ________(执照) at 16. In 1949, Neil j_______ the navy and worked as a p_______. He was s_________ to be an astronaut in 1962. Four years later, he m__________ to join two spacecraft together in space. On 20th July 1969, he _______(着陆) Apollo 11 on the moon with Aldrin __________(成功).Neil said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________’. Armstrong got the highest a_____ that a US c________ can receive. He is the pride of the world.
九 Retell the text
Name: Neil Armstrong
Date of birth: 5th August 1930
Place of birth: Ohio, the USA
Major event: at 6: was interested in flying
at 16: got his student pilot’s licence
In 1949: joined the navy
In 1962: became an astronaut
In 1966: joined 2 spacecraft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space.
On 20th July 1969: walked on the moon
Famous word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Award: Medal of Freedom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our pride — make us realize...
Homework: 1.Recite the text.
2.Finish some additional exercises.
以上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说课稿:9B Unit 4 Reading,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3
Unit 9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
我说课的题目是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 下面我将按照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步骤进行。
·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本单元围绕谈论个人喜好这一活动展开。主要让学生学会陈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描述对其喜好的程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情境对话,分角色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愉悦,体会成长的快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本单元单词
2)掌握询问意见、表达喜好的句型
3)能够运用句型表达自己的喜好
2.能力目标
· 1) 通过任务明确的听说读写等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用英语陈述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喜好。
•2) 培养学生在听力中抓住关键词的技巧
3.情感目标
通过互相谈论彼此的喜好,让学生在交际中增加了解,增进友谊。让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和竞争意识。
· 三、教学重难点
1.love, don't mind, can't stand, don't like 的用法
2.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
What's your favourite...?
What kind of... do you like?
What /how about...?
3.Too, either 的用法
·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情景交际教学法等手段。
1.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的教学活动,是让学习者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学习者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
在本课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2.情景交际法
课堂教学以情景交际教学法为主,尽量给学生以足够的听、说、读的机会,联系课文实际,创设情景,引入讨论主题,在交际中学英语。
3.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用Powerpoint 将本单元所需要的动画、录音、图片、文字、图表和音乐制成CAI软件,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4.使用非测试性评价等教学手段。
本课我将各种活动设计成小组活动并开展小组竞赛和填写课堂自我评价表等非测试性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步骤一 情景导入
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出几种食物图片,让学生说出英文名称 pizza, broccoli, icecream, mushrooms. 并且在旁边也显示出句型 what do you think of...?教师问一学生 what do you think of pizza? 帮助学生回答I like pizza or I don't like pizza.依次运用各食物图片练习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及回答用语。
本环节是通过复习学过的有关食物的单词,引出该课新句型,进而为下步新单词的练习做铺垫。
步骤二 看图学单词
我把本单元有关的单词制成图片显示在屏幕上。目的在于通过直观的画面效果和有意义的情景,便于学生更快地把单词的声、形和意联系起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单词的音、形、义,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所学的生词。如 sitcom( situation comedy)
1.猜。点击屏幕上一副有关情景喜剧的图片。说This is s kind of funny show. We call it sitcom. The people in sitcoms do or say things that make Tv watchers laugh.让学生根据图片和教师的提示猜出单词的意思。这时再告诉学生们sitcom=situation comedy.一定会有很多同学争先恐后地抢答,我们可以挑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这样做既发挥了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同时为待优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又增强了其他同学的竞争意识(他会我也会),也融入了教师的情感价值观之中。
2.读。让学生跟随录音机听读单词。反复练习读音。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
3.写。读熟单词后,让学生根据拼读规则,结合单词读音把单词拼写出来。如situation si-tu-a -tion.
步骤三 巩固提高
在初次掌握了单词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加以巩固提高。
· 1. 听录音找单词。我把课本中一些单词事先录制好,然后根据录音在所给的单词中查找。这样既练习了听力,又再次纠正了读音,同时还强化了单词的记忆效果。
· 2. 赛一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我通常采用赛一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出示图片或直译的形式让学生拼写单词。宣布每小组得A的同学免当天的作业,得B的同学把当天记的不熟的单词回家背下来等等。这种竞赛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 3. 利用本节课的新句型结合本单元单词加以练习。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soap operas? I like it or I don't like it.这样使本单元句型和单词同时得到了练习。
步骤四 信息反馈
对本节课的句型和单词进行小测,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步骤五 课后作业
•1. 继续巩固本单元单词
•2. 采访3位同学对talk show, soap opera,sitcom的看法,并以下列形式写出来 what do you think of talk show?
I like it.\ I don't like it.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集中识词,并初步引入询问看法的句型,为后几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步骤一 检查作业
让学生把调查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并完成1a的搭配。
步骤二 知识延伸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单词及what do you think of...? 以有所掌握。这时转换角色让学生问教师 what do you think of...? 教师趁此机会引入表达其他意见和看法的方式,并做解释If you "don't mind something", you don't either like it or dislike it. "can't stand something" means you dislike it very strongly. Your least favourite food is something you can't stand.If you love something, you like it very much. Your favourite food is something you love.
步骤三 强化训练
· 1. 看1a的图片,依次说出每一部TV SHOW的名称。
· 2. 教师问一名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soap operas? 让他根据实际选择用语做出回答。I love them./ I like them. /I don't mind them. /I don't like them. /I can't stand them.
· 3. 让学生同桌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话练习。
此步骤把1b听力部分出现的有关难点渗透在了对话中,减轻了1b的难度。
步骤四 处理听力
1)先处理1b。先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而后播放两遍。第一遍指导学生只听不做题,等到第二遍时再做。并且这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已能熟练运用本课的重点句型,所以这部分较为容易,采取一句一停顿的辐射法,让学生跟读,同时在这一环节中要教给学生在听力中抓住关键词的听力技巧。
用录音机的暂停键,每放一句,让那些先听懂的学生起来重复,这样会有更多地同学听懂此句,他们会接着重复,直到全部学生听懂为止,然后录音机再放一遍,让全体学生集体重复。这种做法不仅消除了学生对听力的畏惧心理,还激发了学生起来表现自己的欲望,同时他们还因听有所获,增加了成就感,对听力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有信心。
2)处理2a,2b 。完成2a之前先可以让学生把1-5读一遍,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所给内容揣摩听力内容。2a之后接着再播放一遍完成2b。由于学生对2b中出现的重点句型在步骤三中已练习过,所以完成2b 会很容易。
· 3) 在听力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手中的听力原文,跟读录音,进行朗读训练,然后再三人或四人小组通过合作讨论,模仿听力材料自编对话,然后到台前表演,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展示学生的个人风采,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步骤五 2 c Pairwork
首先同桌问答,然后让一对同桌上前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完后,教师问第三名学生what does he think of Hilltop High?引导学生用第三人称回答He doesn't like it or....师生一起训练What does he/do they think of..?及答语几遍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下步操练。语言结构如下:
A:What do you think of...?
B: I don't mind it.
C: What does B think of ...?
D: He doesn't mind it.
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充分准备,再上前进行角色表演,就会避免个别学生因不会而引起的尴尬或打击自尊心的情况。这样做既能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又能创造小组间的竞争氛围,还为优等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步骤六 总结收获
让学生归纳本节学到的内容,教师再加以强调补充。
步骤七 课后作业
•1) 巩固课本Grammar Focus部分,并自编两组对话。
•2) 让学生调查一些电视节目,并写出其英文名称。
第三课时
步骤一 检查作业
· 1. 作业1以小组形式交流检查,并选出优秀作业全班展示。
· 2. 教师将学生搜集的电视节目名称列在黑板上,然后从黑板上的节目表中选出四五个,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调查,把组员对这些节目的喜好程度填入下表:
教师搜集部分信息以上述表格形式写在黑板上。
步骤二 知识拓展
· 1. 使用上一步搜集到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除 what do you think of...?之外的征询看法的句型,并把这些巨型展示在屏幕上:
· 1) A: What kind of TV program do you like?
B: I like soap operas.
· 2) A: What's your favourite TV program?
B: My favourite TV program is Tell it like it is.
· 3) A: What do you think of Tell it like it is?
B: I don' t mind it.
· 4) I can't stand them./I don't like it./I like them very much.
· 5) A: What about Cartoons?
B: I don't mind.
· 6) A: How about Weather Report?
B: I like it.
· 2. 用上表以师生、生生问答形式反复练习上述句型,然后学生自编对话,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 3. 充分准备后,鼓励学生上前表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此步骤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知道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步骤三 Pairwork
有了对话基础后,让学生结合3a与P69进行二人现场采访,并记录结果,并完成3b。
步骤四 点播重点
•1. 完成3b的信息填空后,让学生熟读对话,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不懂得问题先在组内解决,把解决不了的汇总在一起,用以提问其他学生。
•2. 教师把对话中的知识点展示在屏幕上,供学生总结记忆。
•1) welcome to...
•2) talk to sb.
•3) A thirteen-year-old boy
•4) I like it ,too.(too 也,又 用于肯定句末)
I don't like it,either.(either 也,又用于否定句末)
5) Thanks joining us.
Thanks for doing sth join sb.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精读细读文章,最后由教师出示重点,使学生能够完全消化吸收对话内容。
步骤五 归纳总结
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教师做以补充,并在屏幕上出示,供学生巩固记忆。
步骤六 家庭作业
•1. 复习本节课知识点。
•2. 在同学间做一调查,完成课本4。并用一段话陈述下来。教师可先在屏幕上出示范文。
One of us likes CCTV News very much. All of us love Cartoons. Nobody likes Soap Operas. Lin Peng doesn't mind Weather Report. Lily and Lucy don't stand Sports show.Tom's favourite TV show is Man and Nature.
本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在复习巩固之后,适时加以笔头练习,使学到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课时
步骤一 检查作业
小组内先互相交流,选出最好的向全班展示。这样易形成小组间的竞争氛围,还为优等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步骤二 复习单词,完成1a,1b.
•1. 教师说 Look at Picture a. This is a belt. Is anyone in the class wearing a belt?依次处理b-f。以此形式复习前面学过的单词,完成1a。
•2. 放录音再次跟读这些单词,进一步纠正读音,而后加以巩固。
•3. 教师说 I have a watch,a scarf and sunglasses. How many of these things do you have?让一学生回答。
•4. 前后桌之间仿照上述方法进行问答训练,完成1b。
通过这一步骤用二种形式复习了单词,为下一步打好了基础。
步骤三 听力部分
•1. 教师事先把听力内容设计成填空形式,以屏幕展示或将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学生。听力材料中将本单元出现的知识点设计成空,难易适中,不能让学生听不懂失去信心。
听力材料:
Maria: Well, look at these things. ____ do you ____ ____ them?
Carol: Ok, I ____ ____ the watch.
Evan: Oh, I ____ ____ the watch. My sister has one of these.
· 3. 完成填空材料后,让学生跟读录音,进行朗读训练,而后完成2a,2b.
步骤四 Groupwork
小组活动,调查彼此父母的喜好。运用下列语言结构:
What does your father think of the watch?
He doesn't mind it.
此步骤不仅练习了单词,还再次复习了本单元的重点句型。
步骤五 阅读训练
· 1. 3a 文章的设置旨在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完成下表:
2. 因有了上面的练习,所以填表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在完成表格时,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很轻松的完成,这样避免了学生看见这么长的文章,产生畏惧心理,让他们轻轻松松的阅读。在更正完答案后,进行第二遍的阅读,将课文中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划出。然后小组活动,解决疑难,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文章中自己不懂的先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接着可以将自己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班上请教其他组的同学。这样既可以避免老师口干舌噪的讲解,学生无精打采的听讲,更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精读细读直至最后完全消化吸收,也为下面的写作奠定了基础,让学生有了可以借鉴的资料。课文中的重点如下:
· 1) show sb. Sth.=show sth to sb
· 2) each student
· 3) like-dislike
· 4) also,too,either的用法
· 5) the coolest thing:; her best friend
在解决完疑难之后,让学生大声跟读录音,熟读课文。这时可以再让学生根据表格复述课文。这样将问题的难度加大,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分享到每次成功的喜悦。
3.自我检测,完成3b.
步骤六 课后作业
仿照3b完成一封书信。
第五课时
本节课旨在有重点、有计划、有选择地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理清思路,查漏补缺,在测试中增强记忆,在记忆中加深理解。
步骤一 检查作业
作业以小组形式交流检查,并选出优秀作业全班展示。
步骤二 复习单词
让学生对本单元单词进行集中复习,并完成自测1。
步骤三 复习句型
教师把重点句型出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加以巩固。然后根据这些句型自己独立完成一篇对话。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选出最棒的一篇进行分角色排练。排练完毕,上前面做本单元的汇报演出,评出优胜小组,加以奖励。
现代的英语课堂应是一个能向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环境,即:它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语言的场合和机会,努力为学会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使学生"沉浸"于使用语言的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它能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当中。
步骤四 阅读自测第三部分
· 1. 独立阅读第三部分,找出存在的问题。
· 2. 小组为单位讨论不懂的问题。
· 3. 师生一起解决疑难。
· 4. 教师给出提示词,让学生根据提示词复述短文。
· 5. 把短文改写成对话形式,同桌俩进行 Talk show表演。
步骤五 巩固本单元知识点
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知识。
步骤六 课后作业
根据自测第三部分内容,写出自己的观点。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4
Lesson 37
(一)教材分析:
这几天不知为什么,手边的东西总是四处乱丢。一天大约二分之一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找东西。因此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Where is my pen?” “Where is my book?”(我的书在哪里)等等,通常同事们都是用there be 句型+方位介词做回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于初一人教版第十单元37课,标题为 Where is it? 由此可见,初中人教版的对话编排几乎都是从生活中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能掌握生活中基本的常识交流。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侧重于对方位介词的理解与应用。无论是情景对话实际应用还是考试练习,它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熟练应用介词 on, in, under, behind, near.及there be 句型。
能力目标: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及创造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文化差异。
德育目标: 乐于为别人提供帮助。
(三)教学组织:
为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将全班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热爱体育运动的NBA,另一组为擅长文艺活动的OSCAR。
(四)学法指导: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单词—句子—情景对话—情景短剧—实际应用,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情景兴趣教学。多以问答形式出现。
如何使用英语,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语言。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会自己自主推测发现归纳提高,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五)教学步骤:
1. 提问,问出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其共性是简单直接明了。前三个问题都是复习了九单元有关家庭的话题。第四个问题依据地点从小到大的原则问出了很多关于”Where is it?”,并用介词作简单回答。在复习时,教师是位”强化记忆者“。我采取快速地口头提问,要求学生迅速反应。这种复习方法在于培养学生在无法预先准备的真实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现场演示第四)
2. 分析讨论。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了解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提供一张图片,让学生尽可能地用到介词。并提出问题:中英文在表示方位时有何区别与联系?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总结,陈述意见。
3. 反复操练。(a)从两组随意抽取两人。一人根据录音听力画图,一人根据图片作文字描述。(出现there be 句型)
(b) 把图片擦掉,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比赛。根据记忆重述图片。(强调there be 句型)
(c)小组互相就图片内容展开知识竞答。题目自拟。
(d)各组总结性发言。(提出there be 句型的小组加双倍的分值)
补充说明:教师做示范。所有内容与介词有关,引导学生用到there be 句型。
4. 编写短剧。 根据已有图片提示。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尽可能使用介词及there be 句型。小组内讨论展开。教师作为评分者。评分标准为:1.介词使用率高 2. 想象丰富,幽默诙谐。3. 结尾出人意料。
5. 扩展练习。 以上所学内容着重于对方位介词的理解与应用。在介词中,in,on 的用法很多。小组收集有关in on 的其他用法。并分析以下句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着手解决问题。
(a) The window is ____ the wall. The map is _____ the wall.
(b) The apple is _____ the tree. The bird is ____the tree.
© There is an apple ____ the radio. I heard the news ____the radio.
(d) There ____ a book and two boxes on the desk. There ___ two boxes and a book on the desk.
6. 知识升华。(a)NBA 组对现场一位教师进行描述,OASER 组进行猜测。依次进行。
(b)假如你是一位动物园导游,你能否现场示范?你可能欠缺什么方面的内容?
7. 作业:第六部分的b部分。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5
说课材料
——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Period 3)
作为一节英语教学竞赛用课,我主要从对这节课的定位、任务目标、教学环节设计、独特的创意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等几个方面来说一下这一节课。
一、对本节课的定位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有近八年的教学实践的青年教师,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和“新基础教育”的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应该既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也能够让教师在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授课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同时,本单元是以话“交通”题材为教学主要内容的新目标(Go for it)教材典型设计,借助本单元可以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以很好的指导,并可以在小空间内进行大规模的扎实、有效的训练。
二、任务目标的确定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在“交通(transportation)”这一话题下,让学生学会谈论“交通”(包括不同的交通方式,到某地的距离以及以某种交通方式到某地所花费的时间等),学习一些文化常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大量的、有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
本着整体划一,循序渐进,高效有序,并在教学中能不断地深化教学的设计思路来安排本节的每一个环节。
(一)整体划一
在本节课中,对于“整齐划一”可以从两点来说明: 首先,本人一直认为作为语言教学,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说一个话题,一个训练都蕴含着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是独立的,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每一节课不仅可以独立,更重视它在单元教学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每一节课内衔接一样,单元教学的整体衔接也很重要。
(二)循序渐进,高效有序
本节课从简单的对“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的询问入手,引入对重要课文Section A 3a 的复习。通过学生复述这段文字,重点巩固由“How, How long, How far”引导的谈论交通话题的重要句型,并提炼相关的信息形成新的对话,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即课文Section A 3b 的训练,通过第一、二人称来谈论交通话题的训练,拓展到以第三人称来谈论他人的交通话题,进而让课文Section B 2a, 2b, 2c 的学习水到渠成。然后完成对本节课学习的测试,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最后,作业一中让学生来完成交通方式的图片收集,是对本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作业二中要求学生做一个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实际上和测试二一起构成了对Section B 3a 的有效预习。
总之,本课从课本入手,用课本内容引出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又导向课本,环节紧扣,层次清晰。
四、独特的创意
本节课的设计中,具有独特创意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独特的环节设计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简单的复习,目的在于巩固几个基本句型。然后把课本中阅读的短文用复述和听力的方式引入,别出心裁。其主要目的在于营造较轻松的语言环境,缓解部分学生对于说写等输出环节的畏惧心理。接下来,从大量的听说引入读写,给学生铺垫知识的过程。既练习口头表达,又巩固了读的成效。教学步骤中每一步都将成为下一教学步骤的铺垫,在每一步骤中,教师设计具体任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完成具体的任务。整个课堂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度过渡非常自然。
第二、独特的课程深化
全面展开训练,重点集中突破,中考真题帮辅,课结影响未尽。首先,在常规的训练之后,又用中考真题来重点训练和巩固所学,不但给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机会,更为学生的长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伏笔。其次,在对交通的表达方式上的深化,采用了系统归纳,并用同意表达的形式进行训练,有层次,有实效。
第三、独特的思维能力训练
着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扩展性的练习,并充分地利用 Listening 和Speaking,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Groupwork和Pairwork等多种形式讨论和操练。最终达到让学生熟练谈论“交通”这一说话能力的目标。并在作业中以预习形式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延伸。
五、掌控好借来的学生
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又是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如何导入课程,并一步步地由易至难地引入任务,如何帮助学生学习都是关键所在。同时要非常注意的是,学生活动之前的范例一定要明确清晰,要每个孩子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活动才会顺利地开展,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有所得。
六、对突发性事件的预案
在准备中,充分预料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相对的预案设计,以便作出灵活的应对,这很重要。对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第一,关于课程的衔接问题。英语授课于其他科目不同,尤其是新授课,如果所授内容严重超进度,上课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的!所以,根据竞赛所给的教学进度,我准备了两套教学方案。第二,教学任务量也很关键,少则课程易空,多则不易完成。本节的训练任务在课件的设计中充分地给予了关注。在设计训练题的时候,题增加了很多,并在几个主要的课件页上的背景中都设计了动作,一旦训练任务过多就可以通过动作越过,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关于学生的问题。学生不是我的,但由于这是讲课,不是作课,我除了和他们的老师了解了一下这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其他就不再多说了,但也作了一定的预计。其他方面的内容我也准备了一些,但可能不会用到。
总而言之,作为一堂教学竞赛课,我的准备应该说较为充分,对课的认识也可以说很深入,但讲好一堂课,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这是我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