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水》教案
本课水通过试验和创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多种形态,从探究活动中获得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并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水依据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以及综合·探索领域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探究、发现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中有趣的形态,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通过学习活动,体会美术的学习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中设计的三个学习活动,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艺术的创造过程即是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进而到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
活动一:玩、观察、记录与发现(感受、体验水在外力作用下丰富的形态美)。 。
活动二:模拟制作一件水体艺术作品,创造有趣的形态(运用在活动一中获得的对水的特性的认识及审美体验,进而大胆的设想与制作)。
活动三:尝试运用其他材料表现自己对水的感受,把自己认为最美的形态定格下来(充分发挥想像力,将丰富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延伸到对艺术造型的创造中去)。
与其他造型设计类课程相比,本课更注重的是对艺术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的探索。强调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感受,把学习方法的形成建立在自身的学习体验之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方法。
资料库介绍了有关水体艺术的知识,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教材中的评价建议为教学提出导向和评价参考。
学习大空间设置一系列以水为对象的审美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的基础上,扩展思维空间。
二、教学目标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试验活动,发挥想像,大胆进行创意表现。
◆能够设计多种方法获得水的不同形态,细心观察,详细记录过程和效果。
◆能够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运用抽象形式表现水的形态。
◆能够和小组成员们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制作任务。
三、教学思路
1.确定教学内容
按照教材设置的三个学习活动,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和人为的形态,欣赏水体艺术作品,思考呈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和条件。活动一尝试试验,分析记录水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不同形态的效果、条件和方法。活动二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解,设计制作简单的水体艺术品。活动三通过感受和想像,尝试运用固体材料制作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表现水的主题。以教材提供的材料为基本内容,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学生熟悉的当地教学资源。
2.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设置合适的教学场地。以“你能用水玩出多少花样”为题,发动学生别出心裁地寻找和准备教学中所需的用具(包括各种容器、塑料管、塑料袋、漏斗、勺等等)。
收集自然界中水的丰富形态的图片,人工设计建造的水体艺术图片以及相关形式的绘画、雕塑和装置作品等。设计并试验演示内容,明确演示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准备所需的实验工具、材料。
3.教学策略
三个活动拟用三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导入,欣赏水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产生千变万化的形态,启发学生探究构成这些形态的条件和原因。分组组织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玩水,通过玩水的过程细心观察水在外界条件作用下产生的各种效果,体验其中造型、色彩和动态给人的丰富感受。做出详细的试验记录,总结其变化规律,由各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演示并讲解取得的成果以及审美感受,通过交流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深入学习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