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古典艺术
第一课 沉睡瑰丽的青铜艺术 (1 课时)
第 2 课 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 (1 课时)
第二单元 我们身边的点、线、面
第 1 课 点与线的魅力 (2 课时)
第三单元 光与影的交响曲
第一课 明暗造型与色彩表现 (2 课时)
第 2 课 人物形象的瞬间艺术 (2 课时)
第四单元 学当美术小编辑
第 1 课 手绘校园小报 (2 课时)
第 2 课 封面设计艺术 (2 课时)
第五单元 版痕印迹的艺术
第 1 课 个性鲜明的木刻肖像 (2 课时)
第 2 课 富有特色的藏书票 (2 课时)
第六单元 我们校园的节目
第 1 课 七彩科技节 (1 课时)
第 2 课 校园艺术展演 (2 课时)
第一单元 走进古典艺术
第一课 沉睡瑰丽的青铜艺术 (1 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 培养欣赏古代工 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 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常规)
二. 课堂发展: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 那么青铜工艺便 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 (出示课题)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 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 它的丰富 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 ,而硬度较低,加入锡, 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 ,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 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 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 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 、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 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 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 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 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 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 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 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 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 或一鼎”。 (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 ,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 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 年 3 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 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 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 70 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