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教案

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第一框题《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天平”》,我的教学设计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
1、力求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生成知识,而不是把现成的知
识呈现给学生,即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情境的创设,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在生活中感悟新知。
2、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即拓展教材内容,师生共同因地制宜地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二、教材分析
1、所依据的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二)承担社会责任”规定的目标之一是“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对应的内容标准是——“2.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2、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也对我们的人身、文化、经济方面的权利有了具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课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公平的理念要求公平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所以,本课既是前几个单元的自然延伸,同也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合理提升,对于巩固和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非常重要,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知道公平是如何产生的;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公平与不公平的种种社会现象的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正确看待种种不公平现象
三、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学生思考在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公平与
不公平的有关经历。
四、学情分析
关于“公平”学生接触的较多,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学生也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和思考,但对公平的重要性等问题学生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晰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树立公平意识。另外学生容易将公平理解为绝对的公平,再加上受学生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对自己“不公平”的事情时,往往不能正确、客观地对待和处理,造成心情郁闷,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过激行为。所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公平”的事件是十分必要的。
五、教法设计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给生以指导,突出主体地位。
2、案例教学法:使知识在探究中生成,思想在分析中提高,情感在活动中升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突出我媒体教学优势,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以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画《三个和尚没水喝》,生欣赏。
2、学生感悟故事:看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为什么和尚多了反而会没水喝?
3、师总结后导入新课:一个和尚则不存在公平问题;两个和尚抬水时他们会认为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当的,因此也不会过于计较公平与否;等到三个和尚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付出会得不到相应的补偿。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