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一个框题,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本单元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所以这一单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自然延伸和合理提升,同时又是本册书的落脚点,从本课内容上看,它解决了什么是公平及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为下一课学习怎样维护公平奠定基础,对巩固和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非常重要。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难点是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两极思维,难以理解在公平与不公平之间还存在着一系列的中间状态。事实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
二、学情分析:
第一:学生在公平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关于“公平”学生接触较多,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学生也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和思考,但对公平及公平的重要性等问题学生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晰地认识,不利于学生树立公平意识。
第二:部分学生不能客观认识、处理对自己“不公平”事件的现实。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对自己“不公平”的事情时,往往不能正确、客观地对待和处理,造成心情郁闷,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自己“不公平”的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做一个追求公平的现代人。
能力与过程目标: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结合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与情景及案例教学相结合,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一) 众说纷纭话公平
1、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公平的角度看在我们的周围,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哪些公平现象,哪些不公平现象,让学生自己列举。并展示事例:某学校给了八年级2班一个外出交流的名额,班王任组织全班投票选拨,给果万兵和李超脱颖而出,但两人所得票数相等。应该派谁去呢?你认为怎祥做才公平?让学生判断这些现象,并且说明做出判断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对公平的认识。
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同学们阅读100页相关链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公平。
2、老师出示事例:考试时有同学作弊,而你没有作弊,作弊的同学成绩比你好,你认为对你公平吗?在以后的考试中你会怎么做?同学们思考后回答问题,共同总结出: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与他人的付出和所得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就产生了公平或不公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