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导学案 篇1
课题9.日出学习目标1.掌握“嗫嚅、凄凉、萧条、世故、凄楚、喃喃、愤慨、狞笑、安分守己”等词语。2.了解并掌握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3.学习并体会戏剧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4.学习戏剧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朗读、揣摩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学习重点学习并体会戏剧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学习难点学习戏剧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朗读、揣摩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学 习 过 程备注六、布置预习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情况(包括读音、字形、解词、连词成句等)。2.学生搜集关于曹禺的生平事迹。 3.学生搜集了解关于戏剧的相关知识。 4.课文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是怎样发展的?5.从这几次冲突可以看出黄省三怎样的性格特点?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1、了解戏剧艺术知识2、请学生介绍作者与作品3、请几个同学口述课文故事梗概,互相补充和纠正,从而正确了解课文内容。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嗫嚅、凄凉、萧条、世故、凄楚、喃喃、愤慨、狞笑、安分守己”等词语。2.了解并掌握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3.学习并体会戏剧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4.学习戏剧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朗读、揣摩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课文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是怎样发展的?预设问题二:从这几次冲突可以看出黄省三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精讲点拨理解这篇戏剧的语言特色。 (1)剧中人物语言不仅要表达人物的意图和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读一读剧中李石清的几段台同,说说他的个性特点。重点朗读黄省三控诉潘李二人的台词,体会并读出黄省三的内心感受。 (2)试补出破折号所省略的话,并说说剧本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五、当堂达标阅读《雷雨》片断,回答后面的问题。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a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 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b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c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d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e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1.a句表现周朴园说这话的感情是 ( )a.惊喜 b.惶恐 c.惊呆 d.惊疑2.b处两句是剧本中属于_________的文字,是剧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3.c.d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 )a.自私虚伪 b.冷酷阴险 c.老于世故 d.伪善残忍4.e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b.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c.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d.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5.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鲁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项是 (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6.对这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b.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c.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六、布置预习学习心得
日出导学案 篇2
7.海上日出
课前自学
一、词语积累。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一刹那 夺目 分辨 镶金边 一纵
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分辨 镶边 纵横
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2—3组)
4.我能用“目不转睛、一刹那、奇观”各说一句话。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日出时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
(2)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
2.讨论交流: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
课堂导学
三、预习检测。
四、品读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神奇壮观。
1.独立阅读并思考: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学习建议: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2.理解重点句子:
“太阳好像负着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1)为什么觉得“太阳好像负着重担”?
(2)这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妙处?用这种方式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这句话朗读时可想象太阳升起时吃力的样子,使自己的语速语调和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不容易分辨出水和天?
(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句话。(赛读)3.自由品读第4、5自然段,抓住“透”、“镶”、“染”来体会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4.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我从段中感受到了: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要求:边读边在脑海中想像画面,感悟作者对日出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小组讨论: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本文怎样背诵最好?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全文。
六、拓展延伸。本文作者通过细心观察,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神奇壮观的景象。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课后检测
七、根据拼音写词语。
fēn biàn fā tònɡ fàn wéi
( ) ( ) ( )
yí chà nɑ zònɡ hénɡ qí ɡuān
( ) ( ) ( )
八、辨字组词。
刹( ) 辩( ) 镶( )
杀( ) 辨( ) 壤( )
九、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转眼镜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 2.指周围的世界。( )
3.光彩耀眼。( )
4.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
十、先指出句子的修辞手法,再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修辞手法:( )
缩句: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修辞手法:( )
改为陈述句:
十一、连线。
范围 亮光 透出 光彩 负着 上升 躲进 红霞 使劲 重担 出现 云里 发出 扩大 有了 重围
十二、课内阅读。
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1.这两段文章选自《 》作者是
这两段文章按照 顺序写的。
2.找出文段中形容神情专注,聚精会神的词语写下来,并造句。
( ):
3.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4.文中描写日出时动作的词语有
5.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深( ) 消失( )
缩小( ) 暗( )
竟然( ) 东张西望( )
6.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7.“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句子中的“冲”“跳”写出了太阳什么特点?
8.改写句子.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9.用“/”把第二段分成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