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教案

2023-08-08

《纸船》教案 篇1

  课题:《小纸船的梦》(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十二册补充教材)

  课时:第二课时(共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用竖笛吹奏学习了旋律,第二课时学习歌词,

  分析理解歌曲,第三课时进一步唱好歌曲并进行歌词创作)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的歌词,能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悠长、平稳的气息演唱这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

  教学目的:1.将竖笛等乐器引进课堂,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小纸船的梦》这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通过学科间渗透,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二声部音准及节奏的学习、强调,初步达到声部的和谐,音色的统一,音量的均衡,让学生感受和声的美,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容,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自主的学好歌曲的合唱部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教具:彩色纸、彩色画笔、彩色粉笔大歌片、以竖笛和键盘为主的乐器,多媒体课件等等

  教学过程:

  —、学科整合激趣导入:

  1.孩子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

  2.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生欣赏)师:水能用简洁美丽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出示课件、师画外音):小女孩放走了她的小纸船,(师板书:简笔画),同时也放飞了她的理想,(师板书:理想)放飞她的希望,(师板书:希望)

  3.师:孩子们,请你选桌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纸,咱们也来折一只满载理想的小纸船,用心把你们的理想装进去,看谁折得又快又好。折好了吗?

  二、模仿发声突破难点

  1.师:满载着咱们希望的小纸船起航了,船起航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生模仿)

  师:请高声部的同学用“呜------”模仿船鸣笛的声音。(师给音高)

  2.师:河水也为我们的船顺利起航唱起了欢快的歌,谁能模仿河水唱歌的声音。(生模仿)

  师:请低声部的同学跟这位同学一块儿用啦、模仿河水唱歌。(师给音高)

  3.师:请河水伴我们的船起航吧!两个声部同时进行模仿,进行音程练习。(突破歌曲合唱部分的难点),强调音程的和谐、音色的统一。

  三、巧妙揭题衔接自如

  在发声练习的基础上,巧妙揭题。今天咱们也跟小女孩一起学习《小船的梦》这首二部的合唱歌曲(板书题目),旋律上节课已经用竖笛吹奏过了。

  四:自主达标合作学习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范唱欣赏要求:第一段边欣赏边随音乐晃荡你的小船,第二段、第三段时,将你感受到的歌曲的情绪、情感用绘画的方式为你的歌单画上插图,(随着多媒体的展示完整欣赏歌曲)(荡船)(生画插图)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吗?小女孩的理想是什么?

  2、激趣立志持续发展

  师: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许你想当一名教师教育人,也许你想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也许你想当一名军人保卫国家,也许你想当一名学者,也许……(出示相应的多媒体画面)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学生畅谈理想)。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美好的,是伟大的!但梦想归是梦想,只有梦想醒后挥汗如雨的人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

  3、自我探究合作学习

  (1)复习旋律:用竖笛复习吹奏一遍旋律。

  请大家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唱一遍旋律

  (2)合作自学:孩子们,让我们用竖笛等乐器分组自学歌词,合唱部分高底部分开学。你认为哪句最难,作好记号,请同学或老师帮助你,教师巡回指导。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学习。

  (3)学生提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地方,师生一起解决。

  (4)小组汇报:现在请孩子们汇报自学的情况,哪一组先来?自己的伴奏(第一段齐唱部

  分一组,合唱部分高底声部各一组,然后一起合,第二段齐唱部分一组,第三段跟老师的伴奏一起来,唱好结束句)

  (5)跟老师的琴完整的演唱歌曲,师纠正唱不好的地方,强弱对比、情感表现、声部间的相互配合。

  4、表现歌曲体验情感

  全体跟录音伴奏完整演唱表现歌曲情绪

  (1)第一段齐唱部分高声部领唱。(荡纸船)

  (2)第二段齐唱部分低声部领唱。(荡纸船)

  (3)第三段全体演唱歌曲。(荡纸船)

  重点:强调声音的和谐统一

  5、发散拓展创新延伸

  孩子们今天咱们一起愉快的学习了《小纸船的梦》,在学习中大家都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在你们的歌片上只有第一段歌词,江老师请大家回家把自己的理想编创到歌片的二、三段中,下节课咱们都来唱自己的理想。

  五、教学小结激励前进

  孩子们让我们驾着理想的船,扬起希望的帆,乘风破浪,继续前进吧!(放音乐,学生唱着歌曲,晃荡着小纸船走出教室,去寻找自己的理想。)

  六、板书设计形象直观

  板书新颖,形象直观,具有艺术性和启发性

《纸船》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教材的第一部分是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3先让学生观察小实验,再有条理地具体说说小实验的经过,最后写成一观察。让学生观察教师做实验,说说实验的经过,这都是为写一短文作准备的。教材的第二部分是学生观察老师做烧纸船小实验时的思考题。第1题明确实验的名称和实验前的准备。第2题是重点,这次能不能写得具体而又有条理,就看这一题有没有想清楚。如果学生已经搞清了这次实验的步骤,每一步实验是怎么做的,那等于理清了这次习作的思路,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第3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懂得一点自然科学的知识。这是难点,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个物理现象的原理。

  训练目标

  1.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

  2.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

  3.初步懂得这个小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用一张有一定韧性和不透水的纸折一只纸船。

  2.常识课做实验用的铁架台一个。

  3.酒精灯或蜡烛一支、清水一杯。

  教学过程

  1.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

  (1)老师准备了什么?同学’们心里怎么想?

  (2)老师就来做一个“烧纸船”的小实验,你们感不感兴趣?

  (板书课题:烧纸船)

  2.教师做演示性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1)实验前布置观察任务:实验分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

  (2)教师边做实验边有意识地按观察任务及时提醒。

  3.展开讨论,教师。

  教师提问:

  (1)你觉得这个实验怎么样?

  (2)实验分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实验分三步。第一步,架好铁架台,做好纸船,把水倒在纸船上,把酒精灯摆在纸船下面。第二步,点燃酒精灯,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纸船的变化。第三步,火苗舔着纸船的底,可就是烧不着,后来热气冒出来,最后纸船里的水开了。

  4.口述实验过程。

  (1)看着板书,让学生把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2)用上“先……接着……最后……”把实验过程有条理地说清楚。

  (3)评讲学生口述内容。

  出示习作要求:

  a.有条理地具体叙述实验经过。

  b.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教师:在叙述实验过程的时候,还要对同学的语言、神态加以描写,这样才能说得形象、生动,有声有色。自由练习口述。

  5.口述实验准备、实验道理。

  过渡:这文章除了把实验过程写具体外,还要写实验准备、实验道理,这样才能使文章完整,有头有尾。思考:

  (1)实验前老师做了哪些准备?

  (2)想想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仍什么科学道理?

  思考题1:

  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板书:实验前老师准备了一只纸船、一盏酒精灯、一个铁架台、一杯清水。

  思考题2:

  教师把“想想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什么科学道理”分解成几个小问题:

  a.实验后,纸船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b.纸船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c.纸船没有燃烧跟船里的水有什么关系?

  d.如纸船里的水烧干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分别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不光是纸,凡是物质燃烧都需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着火点,因为纸船里有水,纸船在酒精灯加热时,纸船里的水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水吸收了热量后慢慢蒸发了,就是刚才实验时看到的白姻,所以尽管纸船架在火苗上,仍然达不到燃烧的温度。如果纸船里的水被烧干,纸船就会燃烧。

  口述实验准备,实验道理。

  6.按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道理的顺序,有条理地口述“烧纸船”这一实验。

  7.学生试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习作。

  教师适当指导,特别是中下生。

  2.交流,评议。

  (1)指定不同层次学生谈自己写的。

  (2)师生共同评议:对照课后三个思考题的要求和板书,围绕文章是否条理清楚及用词造句等方面内容进行指导。

  (3)指导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3.修改以后,抄文。

  板书设计:

  烧纸船

  铁架台 酒精灯

  实验准备 纸船 清水

  架、放、摆

  点燃 提醒

  实验经过 观察变化

  舔、烧、冒、开

  燃烧需要温度

  实验道理 水吸收了热量

《纸船》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后,以纸船风筝来修补“裂缝”,发展了彼此的友谊。本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朗读课文。

  3、小熊和松鼠,纸船和风筝(课前动手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纸船。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纸船

  师:请同学请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师板书:纸船。)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

  生:纸船。

  2、出示风筝。

  师:这个呢?

  生:风筝。

  师:请同学们注意了,风筝的“筝”读轻声,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师板书:风筝)

  3、师:在这两个词之间写一个字“和”,再加上题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师板书:和20)

  (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92页,在初读课文前,你想给自己提一点什么要求呢?

  生: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读书要有感情。

  师:老师也想给你们提点要求,拿出笔,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们,自由去读吧。

  (学自由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师:瞧,课文中的生字词跑出来了,快自由读一读吧。

  (生自由练读)(课件出示:乐坏了扎风筝受不了幸福吵架草莓抓住)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一行。

  生:乐坏了扎风筝受不了

  师:请同学们注意“扎”读平舌音。跟老师再读一遍。

  生:扎风筝(齐读)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二行。

  生:幸福吵架草莓抓住

  师:请同学们注意“幸福”的“幸”读后鼻音。跟老师再读一遍。

  生:幸福(齐读)

  师:去掉生字上的拼音还认识吗?同桌之间练一练,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生同桌练习读。)

  师:谁来当小老师领读?小老师领读一遍,同学们跟读一遍,小老师请你领读第一行。

  (指两名小老师领读)

  师:下面我们开火车读。

  (生开火车读)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看,这是什么?这叫识字小魔方,怎么玩呢,轻轻把它往上一抛,上面这个字念什么?现在四人一小组开始玩吧。

  (生小组玩魔方识字)

  师:同学们还想吗?那我们一起玩吧。瞧,老师这里还有个词语魔方,看看能不能难住大家。

  (生读词)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2——6自然段:友谊的建立

  师:同学们,纸船和风筝这课的生字词都认识了,想不想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想想你知道了什么?(播放课文动画录音)

  师:同学们看完了这个故事,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不能为一点小事吵架。

  生:我知道了小熊和松鼠是通过船和风筝成为好朋友的。

  师:那小松鼠和小熊住在什么地方呢?(师板画)

  生:小熊住在山角,松鼠住在山顶。

  师:松鼠住在山顶上,小熊住在山脚下,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2到6自然段。

  生:纸船和风筝让它们成为好朋友的。

  师:松鼠先是怎样做的呢?

  生:松鼠折了一只纸船送给松鼠。

  师:(课件出示第二段话: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谁把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

  (指2名学生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出示两句话:①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②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到小熊的家门口。)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师: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名有“漂呀漂”,第二句没有。

  师:(师拿下黑板上的纸船,演示)哦,原来纸船是漂呀漂,漂呀漂,漂到小熊家门口的。你从“漂呀漂”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纸船漂得很慢。

  生:我体会到纸船漂得时间长,它是带着快乐的心情漂来的。

  师:那你在读的时候,就要读出你的休会。你读一读吧。

  生:读。

  师: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们的休会像他这样读一读这句话呢?自由读。

  师:谁想读?那我们一起读,这次请同学们给“漂呀漂”加上动作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啊,老师仿佛看到了那只纸船带着松鼠的祝福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收到了纸船后心情怎么样呢?

  生:小熊很高兴。

  师:请大家看图。(出示图)你从哪看出小熊很快乐呢?

  生:小熊高兴得手舞足蹈。

  生:小熊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师:这是我们的观察,书上又是怎么写的呢?(课件出示第三段话: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快自由读一读吧。

  师:谁来当这只乐坏了的小熊?松鼠都把纸船托我给你送来了,高兴吗?快读出来吧!(师送纸船)

  师:谁来向他挑战。

  师:多么高兴的小熊呀,谁知道小熊为什么乐坏了?

  生:小熊收到了礼物,所以乐坏了。

  生:小熊收到了朋友的祝,他又有了一个好朋友,所以很快乐。

  师:小熊不仅收到了礼物,还得到了朋友真诚的祝福,他当然很快乐了。这时,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小熊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师:(课件出示句子: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谁能把它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在第二自然段中也有一个“漂呀漂”,这两个漂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①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②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生:一个是三点水的漂,是在水里漂,所以偏旁是三点水。一个是风字旁的飘,乘着风飘,所以是风字旁。

  师:确实,在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字,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真好。

  师:“漂呀漂”的纸船和“飘呀飘”的风筝让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多令人快乐啊!下面请2位带着快乐的心情读2——6自然段。一人读2—3自然段,一人读4——6自然段。

  (两名学生配乐朗读)

  (二)学习7——11自然段:友谊的维护

  师:多么快乐的一对好朋友啊。课件点出7自然段。(音乐)可是,有一天,他俩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同学们,现在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难过。

  师:小熊和松鼠呢?

  生:他们也很难过。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1:我从第八自然段知道的。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生2:我从第九自然段知道的。松鼠也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生3:我从第10自然段知道的。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课件出示第10段话)

  师:小松鼠真是难受极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松鼠企盼和好。

  生:我休会到了松鼠想和小熊恢复友谊。

  师:老师也想当这只难受的松鼠,给我这个机会好吗?(师读)

  师:我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很好。

  师:为什么读得有感情呢?老师还有一个读书小密决,就是在我在读这句话时,我想到松鼠太难受了,他太渴望朋友了,我就是体会到它这种心情来读的。你们试一试吧。

  (生自由练习读)

  师:谁想读?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师:最后他们和好了吗?

  生:和好了。

  师: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师:同学们小熊高兴得哭了,他会怎么想?

  生:太好了,终于和好了。

  生:我又是好朋友了,我们又可以一起玩了。

  五、感情升华。

  师:看得出,同学们为松鼠和小熊的和好,高兴着,感动着。请同学们快速看全文,再次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友谊的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跟朋友吵架的时候呢?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主动跟他说我们和好吧,我们还是好朋友。

  生:我会送她一只纸船,跟她和好。

  生:我会写一张纸条给他。

  师:同学们维护友谊的办法真多。(师板书:友谊)

  师: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互相祝福,传递友情,让我们也来借助写话卡送出自己的祝福吧。用一两句话写一写送给松鼠或小熊的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在音乐中学生写话)

  师:谁把自己写的祝福读给大家听听?

  生1::亲爱的小熊,我祝愿你何小松鼠和好如初,希望你们的友谊地久天长。(贴风筝卡到黑板上)

  生2:亲爱的小松鼠,真高兴看到你们俩和好。(贴纸船卡到黑板上)

  师:瞧,我们又一次看到一只只写满祝福的纸船和传递友情的风筝,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同学们,祝同学们拥有朋友一生幸福。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

《纸船》教案 篇4

  科学意图:

  船是幼儿喜欢的一种玩具,爱玩也是幼儿的天性。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蜡船,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创造意识,为幼儿提供“支架”,通过幼儿手动、心动、人动、他动、以支持、协助引导幼儿“向上”发展科学概念。让幼儿喜欢科学,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材料准备:

  白纸、蜡笔、盛了水的水盆。

  制作方法:

  选择两张大小相同的白纸,将其中一张叠成纸船;用蜡笔把另一张白纸正反两面涂满颜色,然后也叠成纸船。

  实验操作:

  把两只纸船同时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一段时间,比比看哪一只纸船最终不会沉入水底。

  指导建议:

  ●用蜡笔涂色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幼儿涂色要均匀、饱满,以保证实验的效果。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涂了蜡的纸船不下沉的原因,教师可以同时把水滴在蜡笔和纸上,让幼儿观察对比:纸吸水,蜡不吸水。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如牛皮纸、挂历纸、硬卡纸等,做成大小一样的.纸船进行对比实验,看哪一种纸船下沉速度最慢。可以请大班幼儿边实验边记录,采用“预测结果一实验验证”的形式记录。

  ◆请幼儿想办法把这些怕水的纸船变成不怕水的纸船。

  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用蜡笔把白纸涂满色之后,就相当于在白纸上覆盖了一层蜡。因为蜡的密度比水小,并且蜡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所以涂了蜡的纸船不会被水浸透下沉。

  拓展与替代:除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绵、毛巾、布等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观察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建议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科学小知识:

  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吸水的强度也就不同。

  活动反思:

  利用幼儿爱玩玩具的天性进行导入,让幼儿乐于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巧妙地提供两种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幼儿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让孩子们知道,用涂蜡的方法可以让船不易被水打湿,又从中了解蜡有不吸水的特性。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蜡船,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实验中的探讨和发现也增进了幼儿彼此间的交流沟通。

《纸船》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有表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语气和节奏,读出感情。

  3、斟酌诗中的字、词,体会诗情,仿写诗句。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在柔和的背景音乐中)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许多不显眼的一景一物也往往因为融合了这种深沉、伟大的爱而让我们多了一份向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共同感受那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纸船。

  2、介绍冰心及《纸船》的写作背景(可由学生搜集介绍)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和《寄小记者》。

  《纸船》选自《繁星》,是作者1923年秋赴美留学途中所作,这是作者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她孤零零的随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时,对亲人、对父母倍感思念,于是作者把自己复活的一颗童心寄托在小小的纸船上,写成了感人至深的不朽诗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轻声倾诉”的形式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能传达出诗的情感。

  2、个别学生朗读,其它同学点评

  (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划分重音、节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

  3、全班同学分男女角色,用“深情演读”的形式朗读课文。

  方案如下:

  (女领)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女合)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男领)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男合)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女领)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全班)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女领)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的入梦。

  (女合)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全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感知、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赞歌。

  三、合作、探究、质疑

  学生四人小组自由讨论、提问,加深对诗中较难诗句的把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悟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可参与学生交流。

  我在教学中学生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文中为什么连续用2个留着?

  2、 作者为什么折的是很小的船儿?

  3、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那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4、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句中,为什么要用求他?

  5、 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6、 诗人为什么借纸船来抒情?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适当引导,同时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对5、6两题参考如下:

  (5)、思念之苦,难以摆脱。一直在母亲身边,一旦远行,与母亲远隔千山万水,想念母亲的滋味,最是难受,浓浓的爱与悲哀萦绕在诗人心中。

  (6)、作者当时在太平洋的轮船上,无法与母亲通信,

  惟有幻想能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而纸船正符合身处海上的环境,也富有童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四、练字练句,体会诗情

  (以第一段为例,改动个别字词,体会表达效果)

  我从来不肯丢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叠成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丢下在海里。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原诗字、句的含蓄、凝练,诗人借纸船托物言情,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思念之情和纯洁、美好的心愿。

  五、体验拓展

  《纸船》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

  课后反思:

  1、教学设计非常关注朗读感受的过程,从“轻声倾诉”式的自由朗读,到“个别朗读”到“深情演读”式全体朗读,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朗读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基本上能传达出作品的真情,能感受美、体验美,朗读气氛活跃。

  2、改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感受了诗用词的精练,也进一步理解了诗中蕴含的感情。在此基础上的仿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写诗的热情,全班同学互相探讨,热情高涨,纷纷用纯真、童稚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我对好的作品整理修改后,专门编辑了一期《献给母亲的歌》的诗文,在班中阅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纸船》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纸的吸水性和渗透性。

  2、尝试操作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探索事物的兴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折小船。

  物质材料准备:卫生纸、报纸、画画纸、各种纸船、四盆水、记录表、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船、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船,我们来摸摸纸,看看这是用什么纸做的小船?

  二、猜测小船开的时间。

  1、幼儿讨论:哪只小船在水里开的时间长?哪种小船在水里开的时间短?

  2、出示大记录表,教师将幼儿的讨论结果进行记录。

  三、幼儿操作,探索小船在水里的时间

  1、幼儿选择一只自己喜欢的船,听教师口令同时将船放入水中。

  2、幼儿观察,一组一组记录表进行记录。

  3、讨论结果:你们组的纸船哪只先沉下去?哪只后沉下去?为什么有的小船一会儿就沉到水里,有的小船能在水里很长时间?(纸质不同,吸水性不同,所以有的小船很快就沉下去看。)

  四、不会沉的纸船。

  1、我们有什么办法让纸船不沉下去呢?

  2、幼儿将纸两面涂上油画棒折纸船,放入水中,幼儿观察。

  五、生活联系。

  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不会湿的纸盒用来装水,小朋友想象有哪些东西是你看到过?

  我们每天喝牛奶的纸盒不吸水,所以它能装牛奶。一次性的杯子,用来装水。宝宝流鼻涕,可以拿面巾纸擦,它又软又吸水。可见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活动反思:

  本活动重点是观察、探索不同纸张吸水性不一样。通过纸船在水里的实验来突破重点。难点是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通过幼儿在纸上涂画油画棒观察纸船不下沉来突破难点。首先选这一活动的材料是贴近幼儿的生活。纸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上厕所的纸、画画的白纸、爸爸妈妈看报的纸。对于幼儿经验已有了一定的铺垫。在认识的基础上来让幼儿知道纸张还有吸水性不同的特性,同时实验观察幼儿能一目了然的明白这一特性。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跟着教师的思路,。幼儿的兴趣点较浓厚,环节层层递进。但由于幼儿对于蜡在生活中的经验不足,在最后环节幼儿并不能完全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需要再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延伸,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经验。

《纸船》教案 篇7

  半个多世纪以前,有一位女学生曾叠过一只纸船,不知她要抒发什么感情?不知她赋予了纸船什么意思?好,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中国现代杰出的女诗人——冰心的诗作《纸船》。(板书课题)

  1.先自由地放声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

  2.配合“课件一”(纸船的创作背景)。交流读后感,之后,分析并板书诗人的感情:思念母爱,孤独忧伤。(解决一两句难句)

  3.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演示“课件二”(诗歌的朗读技巧)。以诗的第一节为例,强调要把握好节奏、重音、感情基调,读得尽量深情、低沉。教师范读第一节后,学生读第二、三节。

  4.迁移:今天在海外求学的莘莘学子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都盼望着早日学成回到可爱的祖国,与慈祥的母亲早日团聚。今年父母过生日时,同学们不妨亲手折一只纸船,写句祝福的话送给他们。

  二、主动探究《我是一条小河》  

  过渡:下面,让我们乘着载满深情的纸船,驶入诗人冯至的小河,找一找小河里又有些什么珍宝?(板书小河简笔画)

  1.先由男生领读到第三节,女生接读后两节。

  2;演示“课件三”,给出小河画面。学生讨论诗中抒情的“我”、“你”、“我”与“你”的关系、“大海”各象征什么?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发散思维:诗中主人公仅仅是在追求爱情吗?演示“课件四”(诗人生活的时代特点)。学生参考课件进行讨论,引导归纳。

《纸船》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教材的第一部分是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3先让学生观察小实验,再有条理地具体说说小实验的经过,最后写成一篇观察作文。让学生观察教师做实验,说说实验的经过,这都是为写一篇短文作准备的。教材的第二部分是学生观察老师做烧纸船小实验时的思考题。第1题明确实验的名称和实验前的准备。第2题是重点,这次作文能不能写得具体而又有条理,就看这一题有没有想清楚。如果学生已经搞清了这次实验的步骤,每一步实验是怎么做的,那等于理清了这次习作的思路,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第3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懂得一点自然科学的知识。这是难点,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个物理现象的原理。

  训练目标

  1.学会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一次科学小实验的经过。

  2.学会有顺序地仔细观察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

  3.初步懂得这个小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用一张有一定韧性和不透水的纸折一只纸船。

  2.常识课做实验用的铁架台一个。

  3.酒精灯或蜡烛一支、清水一杯。

  教学过程

  1.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

  (1)老师准备了什么?同学’们心里怎么想?

  (2)老师就来做一个“烧纸船”的小实验,你们感不感兴趣?

  (板书课题:烧纸船)

  2.教师做演示性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1)实验前布置观察任务:实验分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

  (2)教师边做实验边有意识地按观察任务及时提醒。

  3.展开讨论,教师小结。

  教师提问:

  (1)你觉得这个实验怎么样?

  (2)实验分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小结:实验分三步。第一步,架好铁架台,做好纸船,把水倒在纸船上,把酒精灯摆在纸船下面。第二步,点燃酒精灯,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纸船的变化。第三步,火苗舔着纸船的底,可就是烧不着,后来热气冒出来,最后纸船里的水开了。

  4.口述实验过程。

  (1)看着板书,让学生把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2)用上“先……接着……最后……”把实验过程有条理地说清楚。

  (3)评讲学生口述内容。

  出示习作要求:

  a.有条理地具体叙述实验经过。

  b.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教师小结:在叙述实验过程的时候,还要对同学的语言、神态加以描写,这样才能说得形象、生动,有声有色。自由练习口述。

  5.口述实验准备、实验道理。

  过渡:这篇文章除了把实验过程写具体外,还要写实验准备、实验道理,这样才能使文章完整,有头有尾。思考:

  (1)实验前老师做了哪些准备?

  (2)想想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仍什么科学道理?

  思考题1:

  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板书小结:实验前老师准备了一只纸船、一盏酒精灯、一个铁架台、一杯清水。

  思考题2:

  教师把“想想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什么科学道理”分解成几个小问题:

  a.实验后,纸船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b.纸船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c.纸船没有燃烧跟船里的水有什么关系?

  d.如纸船里的水烧干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分别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小结:不光是纸,凡是物质燃烧都需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着火点,因为纸船里有水,纸船在酒精灯加热时,纸船里的水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水吸收了热量后慢慢蒸发了,就是刚才实验时看到的白姻,所以尽管纸船架在火苗上,仍然达不到燃烧的温度。如果纸船里的水被烧干,纸船就会燃烧。

  口述实验准备,实验道理。

  6.按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道理的顺序,有条理地口述“烧纸船”这一实验。

  7.学生试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习作。

  教师适当指导,特别是中下生。

  2.交流,评议。

  (1)指定不同层次学生谈自己写的作文。

  (2)师生共同评议:对照课后三个思考题的要求和板书,围绕文章是否条理清楚及用词造句等方面内容进行指导评价。

  (3)指导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3.修改以后,抄.写作文。

  板书设计:

  烧纸船

  铁架台 酒精灯

  实验准备 纸船 清水

  架、放、摆

  点燃 提醒

  实验经过 观察变化

  舔、烧、冒、开

  燃烧需要温度

  实验道理 水吸收了热量

《纸船》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根据中班幼儿好动的年龄特点,并结合我园的环保特色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旨让幼儿在玩船的游戏情景中学习儿歌,活动中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幼儿加深对儿歌的理解:构图法、情景法、肢体创编法等,通过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动一动等动静交替的形式让幼儿来学习儿歌。本活动的最大特点:以趣味化、游戏化来大胆尝试进行中班儿歌教学。

  内容与要求:

  1、幼儿观察纸船在水中发生的变化,并学念儿歌。

  2、在玩纸船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准备:纸船、塑料盆、擦手巾、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师:大轮船开来了!今天,我们要看看大轮船在海里是怎么开的?

  2、教师将纸船放在大脸盆里,小眼睛仔细看喽!小船在水里会怎么样?

  3、教师用手拨动水面,使纸船往前,往后,打转。你看到小船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4、用儿歌的前半部分总结。(废旧纸,真好玩,折只小船水中玩,一会儿前,一会儿后,还在水中打转转)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小船呢?

  二、玩玩学学

  1、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小船:每小组拿一只小船,放入盆中玩。要求边玩边观察纸船在水中的变化(航行的方向)。小船碰到水会怎么样?

  2、玩纸船时,教师巡回指导或和幼儿一起玩,在玩中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船在水中的变化。

  教师提问:

  1、你们的'小船在水中是怎么开的?(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总结:一会儿前,一会儿后,还在水中打转转)

  2、咦!小纸船怎么样了?(幼儿回答,教师手拿一只浸湿的船帮助幼儿理解:小船变了样)

  3、小船碰到水为什么会变样?(幼儿回答,教师用儿歌总结:噢,原来是只小纸船)

  三、看看学学

  1、老师把小朋友玩纸船的游戏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播放PPT)

  2、第一遍看图示念儿歌。第二遍完整地念儿歌。

  3、幼儿跟念数遍。

  4、对“咦”和“噢”二字作感情处理。

  四、动动学学

  教师与幼儿用肢体,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加以巩固记忆。

  五、活动延伸

  想一想还有哪些废旧纸也可以做小纸船玩。

  附儿歌:《小纸船》

  废旧纸、真好玩,折只小船水中玩。

  一会儿前,一会儿后,还在水中打转转。

  咦!小船变样了?

  噢,原来是只小纸船!

《纸船》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运用不同色彩的纸张学会制作小纸船并和小伙伴合作完成海滩上的小船。

  (2)通过动手制作小纸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及合作能力。

  (3)以纸船为素材,把自己的心愿寄托在纸船上,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放飞自己的梦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海滩上的小纸船 (2)难点:折叠小纸船

  三、教学材料准备

  纸盒子、彩纸、剪刀、胶棒、油画棒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小纸船的梦》是一首关于小纸船和梦想的故事,伟大的文学家冰心奶奶也同样寄予了小纸船梦想,让我们共同欣赏诗歌《纸船——寄母亲》。

  同学们读懂这首诗了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找同学来说一说。

  2.一起来畅想

  小纸船会带着你的什么愿望飘向远方呢,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彩纸上。

  3.教授学生学习小纸船的折叠方法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心愿一起学习折纸船

  4.一起来做一做

  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海滩上的小船,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海滩和小纸船的素材,请同学们依据三个问题来畅想设计海滩上的小船:

  ○1海滩上的事物

  ○2颜色的搭配

  ○3小纸船的梦想,小组之间讨论,找代表交流想法。

  5.动手制作海滩上的小纸船。

  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起来吧!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播放《小纸船的梦》歌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产生情境感,完成任务。

  6.一起来评一评

  同学们,你们海滩上的小纸船制作好了吗?哪个小组上台展示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呢?

  哪位同学可以并且评价一下他们组的作品,可以围绕大屏幕上的四个方面:

  ○1是否完整

  ○2颜色搭配

  ○3造型是否优美

  ○4创意是否新颖来进行评价。

  7.作业布置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太棒啦!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欣赏各小组作品,查阅一些不同种类船只的特点。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纸船》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小纸船的梦》练习用甜美、柔和、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营造恬静的意境,从而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2、通过学习歌曲,掌握后半拍起的难点节奏,了解“b”降记号。

  3、让学生从小就在心中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刻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自然、轻快地演唱《小纸船的梦》。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教学准备:

  纸船、电子琴、电脑、光盘、画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随《小纸船的梦》的伴奏音乐感受节拍

  3、随《小纸船的梦》的伴奏音乐律动

  激趣导入

  1、播放《小纸船的梦》,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折一折纸船

  师: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进入今天的音乐课堂。记得童年的时候,老师最喜欢上手工课,一张张彩纸,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折出千变万化多彩的世界,那么同学们都喜欢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折些什么呢?(师拿出一只手工小纸船)

  老师小时候最喜欢折小纸船,放在家乡的小河上,小船在水中轻轻荡漾,我最爱唱那首欢畅的歌,伴着小船飘向远方

  现在就请你们选择桌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纸,来折一只满载理想的小纸船,用心把你们的理想装进去,看谁折得又快又好。

  2、给大家欣赏比较有创意的纸船。

  3、师:你能告诉大家,平时你折了纸船怎么玩?(让学生回味纸船带来的快乐)

  4、学生交流

  5、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学生在音乐中猜想老师的梦想。

  6、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梦想)

  师:同学们能从歌曲中听出老师小时候的梦想吗?当纸船在漂流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三、模仿发音,突破难点

  师:我们的梦想是这样的美妙,让我们听听小纸船是怎样带着我们梦想成真的吧。 欣赏歌曲《小纸船的梦》

  师:小纸船带着我们的梦想起航了,船起航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 发声练习:呜

  师出示旋律:3 4 5 | 6 ― ― | 6 3 5 | 4 ― ― | 7 7 7 0 0 5 | 5 ― 4 | 3 ― ― | 自主感受,合作学习

  1、视听结合,整天感悟

  范唱欣赏要求:边欣赏边随音乐晃动你的小船。

  复听歌曲时将你感受到的歌曲的情绪、情感用绘画的方式在你的画纸上画画。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吗?小女孩的梦想是什么?

  2、激情立志,持续发展

  师: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许你想当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也许你想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也许你想当一名军人保卫国家,也许你想当一名学者,也许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学生畅谈理想)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美好的,是伟大的!但梦想终归是梦想,只有梦想醒后挥汗如雨的人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

  3、自我探究,合作学习

  (1)学生提问,在歌曲中遇到困难的地方,师生一起解决。(师指导学生重点练习:跳音、休止符、将半音、音断气连)

  (2)小组汇报:现在请同学们汇报自学的情况,哪一组先来?

  (3)采用多种形式唱三段歌词:师生接唱、男女声接唱

  (4)分析结束句:降记号、中弱、很弱

  (5)跟老师的琴完整地演唱歌曲,师纠正唱不好的地方,强弱对比、情感表现的相互配合。

  4、表现歌曲,情感体验

  全体跟伴奏完整演唱表现歌曲情绪。

  四、教学小结,激励前进

  同学们,让我们驾着理想的船,扬起希望的帆,乘风破浪,继续前进吧!

《纸船》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认识坏、扎等8个字,会写坏、松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好朋友之间应该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松鼠吗?松鼠长什么样?它最喜欢吃什么东西?(松果)对,小朋友对小松鼠还记忆犹新,不过今天老师要向小朋友们介绍的两位朋友里边除了松鼠以外还有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请看课文。

  二、学习生字和课文

  1、请小朋友们用铅笔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回答出来。

  2、自由读课文,同时用铅笔把文中的生字勾出来,多读几遍读熟为止。

  3、同桌交流、帮助,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生字。

  5、开火车读,分小组读。

  6、全班交流:识记生字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如:熟字加偏旁:不──土──坏

  少──口──吵

  比一比:环──坏

  爪──抓

  每──莓

  7、给生字组词,不对的要及时给予纠正。

  8、分4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内容:

  ⑴小组成员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提出来,其他成员给予帮助。

  ⑵组内成员分段读课文。

  ⑶边读边思考:

  ①课文有几幅插图?分别画了什么?

  抽生一一作答。

  ②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③纸船和风筝在松鼠和小熊之间起了什么作用?

  ⑷全班齐读课文。

  ⑸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⑹让生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全班一起解决。

  ⑺学习了课文以后,小朋友们明白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分段检查朗读情况:

  小朋友们,谁能读好第一段,就请站起来读。(以下各段类推)

  2、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让生按照书上的提示和自己的想法把小熊和松鼠之间发生的事情表演出来,看谁表演得最好。

《纸船》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掌握纸船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平整地将纸张向左右两个方向对折。

  3、通过活动、教师示范、幼儿动手操作及游戏完成教学任务。

  4、培养幼儿的审美观,提高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5、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好奇心。

  6、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7、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8、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纸船对折的步骤。

  教学难点:

  纸船翻折成形的方法。

  活动准备

  小船玩具、图片,纸船范例一个,长方形纸若干张,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启发引导幼儿观看及总结船的外形特点。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纸船的折法。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最后重点讲解纸船的翻折成形。

  4、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5、游戏《划龙船》

  6、引导幼儿将“纸船”放在“池塘里”

  7、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纸船的'折法,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8、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要求小朋友回家教家人折纸船进行游戏,既能复习,又能增进家庭亲情。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调动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2、幼儿之间能相互合作,又能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

  3、在教学准备、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等,考虑得较周到,但纸船对折方法的步骤的讲解示范过程过快,有的小朋友看不清楚。

  4、由于本人是小学教师刚转岗的幼儿教师,教学经验少,教学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

  5、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但要注意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幼师。

《纸船》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的结果。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活动记录单(见附表)人手一张。

  3、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让幼儿猜测:哪种纸船沉得快。

  1、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得快?(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用数字表示并记录在记录单中。最快的记做“1”,最慢的记做“3”)

  2、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试验,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2、小实验“吸水性试验”。

  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蜡光纸、普通纸、皱纹纸上,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沉船实验结果相对应,寻找原因。

  3、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下沉得快。

《纸船》教案 篇15

  小纸船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猜想小老鼠的行为,感受小老鼠看到大海的快乐心情。

  2、能在图片的提示下,初步讲述故事的主要环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玩过纸船漂流的游戏。

  2、材料准备。

  ①自备小老鼠图片一张、小纸船每人一个。

  ②挂图“小纸船”。

  ③幼儿学习资源3第10~13页。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

  出示小老鼠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动物?

  幼:小老鼠。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小老鼠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出示挂图,逐页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①出示第一幅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老鼠坐在书桌上看书,看到大海的图片)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一只老鼠在书桌上看到一本书,书中有大海的图片。

  ②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老鼠在想什么呢?(想去大海玩)

  师:它会怎么去呢?(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发言)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小老鼠想去大海上玩,它想了很多办法。

  ③出示第三幅图。

  师:小老鼠在干什么?(做纸船)

  师:小老鼠坐着纸船想去哪儿呢?(想去大海游玩)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小老鼠用纸折了一个小船,坐着小船到海上游玩。

  ④出示第四幅图。

  师:小老鼠在干什么?(在大海上乘船游玩)

  ⑤完整讲述故事。

  3、教师出示老鼠图片、白纸和小纸船,启发幼儿回忆并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游戏:漂流船。

  幼儿在开放的水池中玩漂流纸船,并与同伴交流自己想乘船去哪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