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1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
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导精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教师教师枣庄
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⑷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
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
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2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齐读这一自然段。
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三、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有的……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3
之一
秋嫣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板书设计 :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 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五、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
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齐读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指名领读。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
板书:叶
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4、看到石榴树的花。(体会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火红的石榴花
石榴花开得多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
石榴花很可爱(活泼)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
A、花颜色美:火红(板书:火红)
*老师听出来了,你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
B、花开得多、开得盛:一朵朵、密、盛、越开越……满、不久
*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C、花开得生机勃勃(鼓足了劲儿)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齐读。
5、体会石榴果的可爱(在石榴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读这句句子,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划出横线: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出示图片)请你来排一排:先是 逐渐 最后 。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先后出示小卡片: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你还看到了什么?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
(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写得多可爱啊,多有趣啊!
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成人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
天空中的小鸟( )。(8)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
6、体会石榴子的可爱、美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样子、色彩美(出示红白相间的子儿理解):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你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 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3)齐读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_(可爱)、花_、果_,里面的子儿也_,(板书:可爱 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卡片)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出示:抓住特点)
四、石榴园参观完了,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你们说一件有趣的事吧。
上个星期五我去买了一只石榴准备尝尝,下班后,我去候车亭等车,看见一个小妹妹正在哭鼻子呢!原来,她的妈妈去华联里换一样东西,叫她等在这儿,可现在还没有回来,所以小妹妹急得哭起来了。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会怎么说啊?
(小妹妹,不要哭了,这个石榴给你吃。)
师:是啊,我也是这么说的,她马上不哭了,看了看石榴说:“这是什么东西?好吃吗?”
这下,你觉得老师又该怎么说呢?
(指名说说石榴的子儿:小妹妹,这个石榴可好吃了,……)
你知道吗?那天我几乎是吹着口哨回家的,心里真是开心无比。
你知道开心无比是什么意思?(非常开心)那课文里的“清爽无比”呢?
F、你最喜欢哪种水果?如果当时你手里有一只( ),你会对小妹妹说些什么?
指名说话练习(多选几名学生,说说不同的水果)
五、同学们,今天的枣庄之行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布置课外作业
老师今天在作业 超市里列出了以下的作业 ,请你任意选择两题完成。
(1)配乐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3)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 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
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齐读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指名领读。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
板书:叶
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4、看到石榴树的花。(体会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火红的石榴花
石榴花开得多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
石榴花很可爱(活泼)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
a、花颜色美:火红(板书:火红)
*老师听出来了,你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
b、花开得多、开得盛:一朵朵、密、盛、越开越……满、不久
*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c、花开得生机勃勃(鼓足了劲儿)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齐读。
5、体会石榴果的可爱(在石榴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读这句句子,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划出横线: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出示图片)请你来排一排:先是 逐渐 最后 。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先后出示小卡片: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你还看到了什么?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
(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写得多可爱啊,多有趣啊!
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成人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
天空中的小鸟( )。(8)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
6、体会石榴子的可爱、美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样子、色彩美(出示红白相间的子儿理解):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你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 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3)齐读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_(可爱)、花_、果_,里面的子儿也_,(板书:可爱 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卡片)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出示:抓住特点)
四、石榴园参观完了,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你们说一件有趣的事吧。
上个星期五我去买了一只石榴准备尝尝,下班后,我去候车亭等车,看见一个小妹妹正在哭鼻子呢!原来,她的妈妈去华联里换一样东西,叫她等在这儿,可现在还没有回来,所以小妹妹急得哭起来了。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会怎么说啊?
(小妹妹,不要哭了,这个石榴给你吃。)
师:是啊,我也是这么说的,她马上不哭了,看了看石榴说:“这是什么东西?好吃吗?”
这下,你觉得老师又该怎么说呢?
(指名说说石榴的子儿:小妹妹,这个石榴可好吃了,……)
你知道吗?那天我几乎是吹着口哨回家的,心里真是开心无比。
你知道开心无比是什么意思?(非常开心)那课文里的“清爽无比”呢?
f、你最喜欢哪种水果?如果当时你手里有一只( ),你会对小妹妹说些什么?
指名说话练习(多选几名学生,说说不同的水果)
五、同学们,今天的枣庄之行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布置课外作业
老师今天在作业超市里列出了以下的作业,请你任意选择两题完成。
(1)配乐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3)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5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温梅开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奇崛ju†:奇特突出。
枯瘠jŠ:这里形容植株干枯、瘦弱。
辟bŒ易:退避。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犀x‰利:锋利。
妙幻:巧妙奇异的变化。
忍俊不禁j‰n:忍不住笑。
丰腴y’:丰满。
唾津:唾液。
柔媚:温柔和顺,讨人喜欢;柔和可爱。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争妍斗艳:争抢着展现自己的美丽、艳丽。
古味盎然:古雅的意味十分浓厚。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新中阳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2、关于石榴
石榴,又名安石榴,相传是汉朝时从安石国传入的,是落叶乔木或灌木,不高大,大多丛生,枝条直挺而细密,附有硬刺。树皮有些粗糙,有毛须,所以可喻之为瘦身嶙峋,即使是幼龄小树,也显得有点龙钟。但木质坚硬,整株树上上下下盘根错节,一节节的树干,好像一个肌肉发达者的胳膊。叶子为披针形,叶色随季节变化,由浓绿转为黄绿,以至萎黄脱落。
五月,石榴开花时期,长期孕育的生机便焕发了。先是枝头长出一个个花生状的红花骨朵,顶端不断涨大,最后裂成五瓣,就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又从开裂处吐出蕊来。石榴花有红黄白三色,以红者多见,花赤可爱,似一团团火苗,有红杜鹃般鲜艳。一树开花笑满枝,百朵千朵绿映红。石榴花有单叶花和千叶花之别。单叶的结实,千叶的不结实。当花凋零时,子房便不断膨胀,犹如一个个大瘤,这就是石榴命名的由来。
石榴一般拳头大小,未成熟时,皮呈青色,顶端仍残留着花托。七月,渐渐转赤,皮面依稀出现小黑斑。这时候的石榴别提有多逗人喜爱了,古诗人傅玄诗云“灼若旭天栖扶桑”,形容有致;当代大文豪郭沫若曾称之为“夏天的心脏”,当之无愧。秋天,霜打之后石榴纳金,完全成熟了。当它觉得自己确是风度非凡时,就忍俊不禁,张着嘴留笑,里面藏着满口玛瑙——一粒粒水晶似的种子。种子一个个紧挨着,充满整个外种皮即果皮,晶莹透亮,就像一粒粒藏在金窑里的珠子。那种子可食,有甜、酸、苦三味。甜者沁人心脾,连郭老也“不禁唾有津的潜溢了”。酸者可入药,能治赤白痢腹痛、久泻不止、小便不禁等病,农村里常用它的皮来驱蛔。
石榴的品种较多,有食用品种,有观赏品种。有一种叫山石榴的,株型矮小,经精心培植后移入花盆,是极好的欣赏品类;还有四月开花,秋天结果,果呈方形的四季榴;赤色如火的火石榴;长到1~2尺即可结果的海石榴等,都是罕见的异种。
石榴本生于西北地区,如今处处有它的足迹,可见它适应力之强。人们常用插条或嫁接的方法繁衍它的后代。由于石榴具有喜温耐旱,适应力强等特点,它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甚多,于是也就成了作家笔下的寄情之物。同时,它也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所尊敬——难怪它是“名果”。
3、古人咏石榴的名句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远,因依汉使槎。(元稹)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天。(白居易)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友离为忆君。不仅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
【第二部分: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作者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追求。
二、文章脉络
文章第一段先点明了状写的对象——石榴树,并以一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总领全文。通过对比,点出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最可爱”三字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感情。
接着,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作了生动描绘。
这一部分紧扣“最可爱”三个字依次描摹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及子粒,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突出了石榴美丽清逸的气度。
最后三段,交代了“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我”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下蓬勃向上、解脱重重束缚的无畏精神和品格。结尾写“我”对昆明石榴的向往,妙趣横生,引人遐想。
三、写作方法
1、想象丰富、奇特,令人惊叹。
这一点表现在作者对石榴花的描写上。实实在在的说,石榴花无论是花形还是花色,都很一般,不像梅花、牡丹、菊、兰、荷等特点鲜明,可写的内容较多。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作者也许只能如实的写上几句。但是这样写很难成为令读者惊叹的美文。郭沫若先生不愧是大手笔,他紧紧抓住了石榴花的花形特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于是,在他的笔下,原本平淡无奇的石榴花一下子变得不同凡响,美不胜收:有的好像插在用红玛瑙琢成的花瓶里,那些花瓣,无论用怎样犀利的剪刀都剪不出那样匀称;有的则变成了古味盎然的青铜器——中国殷、周时盛酒的酒杯。更妙的是到了秋天,她们又变成了忍俊不禁露出一口皓齿的美人儿……作者观察之敏锐,想象之丰富、奇特,令人惊叹叫绝。
2、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使读者能对所写事物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3、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4、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四、重难点导析
注意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⑴你看它逐渐翻畿,逐渐从顶端整列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这一句写花瓣的匀称,花色的鲜红和花形的精巧。作者不是作静态的客观描写,而是化静为动,用简洁凝炼的语言,赋予“花”以动态美、典雅美。
⑵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看见过吗?
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写果实的饱满。文中用“忍俊不禁”饱含感情色彩地表现了石榴的自然生长过程,又表现了它美好可爱的形象;用“破口大笑”表现它作为热烈夏季心脏的爽朗、热情、大方。整句具有鲜活的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效果。
⑶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心身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这里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表现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精神特征。
【第三部分:类文品读】
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峰间,无限风光尽被占。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花蜜和蜂刺(节选)(秦牧)
蜜蜂,这美妙神奇的小昆虫给人赞美的够多了。
可是,人们赞美蜜蜂,总是着眼于它所酿造的蜜糖,而很少去赞美它的刺。实际上,如果蜜蜂光会酿造而不具备战斗本领的话,蜜蜂的命运恐怕就相当糟糕了。我看过一个童话剧,表现的是黑熊在森林里偷蜜,被蜜蜂督得狼狈奔跑的故事。在森林里,会偷蜜的动物大概不只黑熊一种。但黑熊偷蜜是很著名的,好些伐木工人都讲过这故事。如果蜜蜂失去了它的刺,那它在被人类收进蜂房养殖以前,遭遇大概相当不幸,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大量地繁殖了。
蜂刺和蜂蜜,实际上都同样值得赞美。
一根蜂刺,究竟有多大的威力呢?
如果单独地看,它最多只能使人的皮肤肿起一个小小的疙瘩,但是累百累千的蜂,它们集体的针刺威力可就相当惊人了。凡给蜜蜂螫过的人都知道,蜂在攻击动物时那种顽强搏斗、视死如归的精神,简直令人赞叹。我有一次给几只蜂螫过,虽然感到奇痛,但看到失去蜂刺以后,坠地挣扎死亡的伤蜂死蜂,心里却莫名其妙地涌起一种钦佩的感情。
这些年来,中国的养蜂事业很发达,常见到一些外省的人,带来一车一车的蜂箱。像草原牧民“逐水草而居”那样,“逐花蜜而居”。特别是浙江省的养蜂人,“追蜜”的足迹几手遍及南北各省。在火车站里,或者在什么正当原野繁花盛开的农村,我有时和这些养蜂人聊天,他们告诉我的一些事情常常使我异常谅异,有一个浙江养蜂人说,他曾经亲眼看过,当一匹马碰到一个蜂箱的时候,整群蜂的威力,竟然把那匹马活活螫死。
……
千百代的人们,对蜜蜂的赞美常常集中在它能酿造蜜糖这件事上面;我想,这是不大公允的。我们赞美它的蜜,也得赞美它的刺。试想,没有刺的蜜蜂,它们的命运将会变成怎么一个样子!
刺和蜜这两样东西都有,蜜蜂才成其为蜜蜂!
蜜蜂,使我想起了既能辛勤劳动,必要时又能挺身战斗的人,这样的人既是勤劳的,又是勇敢的。他们不是喝血者,不是寄生虫,不是强盗,也不是懦夫;他们是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在蜜蜂的集体的宫殿之前,我要追随千百代的人们之后,再给他们献上这么一篇颂词,一顶桂冠。
荔枝蜜(节选)(杨朔)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1.《花蜜和蜂刺》一文作者赞美蜜蜂和它的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荔枝蜜》的结尾说:“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个“梦”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3.上述三文中作者对蜜蜂各是什么感情?
《蜂》:
《荔枝蜜》:
《花蜜和蜂刺》:
4.《蜂》中说:“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荔枝蜜》中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你认为蜜蜂到底是在为谁酿蜜?为什么?
(参考答案:1、作者赞美蜜蜂艰苦创业的精神,更赞美它不畏强暴的品格,作者认为,具有这样精神品格的人是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2、表达作者要像蜜蜂那样辛勤酿蜜,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去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3、《蜂》中诗人对蜜蜂的命运是同情与不平;《荔枝蜜》歌颂蜜蜂勤劳的品质与奉献的精神;《花蜜和蜂刺》赞美蜜蜂既能辛勤劳动,又能勇敢战斗的品格。 4、略)
【第四部分: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奇崛( ) 枯槁( ) 犀利( ) 丰腴( ) 潜溢( ) 玛瑙( ) 盎然( )
2、下列加点字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看到弟弟那顽皮的样子,奶奶忍俊不禁地笑了。
b、“杨贵妃”那丰腴的面庞,柔媚的舞姿,给观众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c、这枯瘠的土地生长着奇崛的梅树仿佛它们本身就具有了意境。
d、这部电脑动画制作的古味盎然、光怪陆离的景象,会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
3、在下面句中填写恰当的词,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柳树的叶片,奇崛而不( ),清新而不( ),这风度实( )了梅柳之长,而( )了梅柳之短。
所填词语:
作用:
4、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⑵……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5、“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一句在全文的作用是 。
6、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二、同步解读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田田田缶)——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田田田缶)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7.文中几次写到“炎阳”、“太阳的威力”的作用是 。
8.把第4段改写成说明的形式。
9.把第2段改写成客观描写的式样。
10.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选择其中的一种,说明这种修辞的表达作用。
11.文中加线的话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12.把文章结尾一句改写成意思明白的话。
三、美文赏读
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细雨蒙蒙,百无聊赖之时,偶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仅怜爱你,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宵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
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
快阁是陆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去岁初秋,我曾经去过了,寒中又重游一次,前周复去是第三次了。但前两次都没有给我多大印象,这次去后,情景不同了,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成红绿黄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放翁自己说: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是的,确然天叫他称放翁的。
阁旁有花园二,一在前,一在后。前面的一个又以墙壁分成为二,前半叠假山,后半凿小池。池中植荷花;如在夏日,红莲白莲盖满一池,自当另有一番风味。池前有春花秋月楼,楼下有匾额曰“飞跃处”,此是指池鱼言。其实,池中只有很小很小的小鱼,要它跃也跃不起来,如何会飞跃呢?
园中的映山红和踯躅都很鲜艳,但远不及山中野生的自然。
自池旁折向北,便是那后花园了。
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一架紫藤呈在我们眼前。这架紫藤正在开花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它们是在采蜜吗?它们是在舞蹈吗?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想象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她们赤裸裸地在一块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的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她们听,正在奏乐给她们听。他们是结恋了,他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他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
这种想象决不是仅我一人所有,无论谁看了这无数的花和蜂都将生出一种神秘的想象来。同我一块儿去的方君看见了也拍手叫起来,他向那低垂的一球花朵热烈地亲了个嘴,说道:“鲜美呀!呀,鲜美!”他又说:“我很想把花朵摘下两枝来挂在耳上呢。”
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冬青。绕过冬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不过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薄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到一种平和,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
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我们在架下的石凳上坐了下来,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我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猝然“骨碌碌”一声怪响,我们如梦初醒,四目相向,颇为惊诧。即刻又是“骨碌碌”地响了。
方君说:“这是啄木鸟。”
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色的紫藤,便在地上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13.阅读第①自然段,说说作者开头的写作方法。
14.本文重点写紫藤花,为什么先交代紫藤花生长的处所环境?
15.作者介绍白色的紫藤架有哪些特点?突出了白色紫藤怎样的景象?
16.作者描写白色的紫藤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7.找出描写白色的紫藤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8.青莲色紫藤呈现怎样景象?此时啄木鸟的叫声给青莲色紫藤增添了怎样的色彩?
19.作者为什么更喜欢这架青莲色的紫藤(用原文回答)?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
20.作者看到花在架下落下的情景时,心情怎样?
21.结尾又提到《花间集》里一朵紫藤,这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略 2.a 3.依次是:枯瘠、柔媚、兼备、舍去。这些词用对比手法烘托、赞美了石榴枝干的美好形象。(意近即可) 4.⑴根据花瓣的色彩和外形作比喻,将花瓣比喻为夏季的心脏,形容生动。⑵用对比的手法,点出石榴不同寻常的品格。 5.总领全文 6.如:一次受伤后的求助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等等 7.反衬突出石榴不怕威压、顽强不屈的精神。 8.示例:单瓣花的石榴、骨朵成茄形,开花时从顶端均匀地裂开成四瓣;花形如瓶,红色,上缀花瓣。 9.示例:石榴树枝干嶙峋虬曲,叶子细长,碧绿清新而柔软,姿态卓约,风度迷人。 10、略 11、略 12.示例:我热爱石榴。(意合即可) 13.从《花间集》中所夹的枯槁的紫藤花引出了下文。 14.不会给人以突然之感。 15.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看上去似乎很厚的。突出白色紫藤的繁花、热闹的景象。 16.想象 17.答案不统一,找出即可。 18.凄清萧条的景象,鸟的声更衬托了环境的幽静。 19.因为淡薄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到一种平和,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倾慕和平、温柔婉约的情趣。 20.作者对青莲紫藤的痴情,活现了他的个性。 21.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6
课标要求
1. 熟读课文,欣赏作者描写石榴各部分的语句。
2. 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 理解比较映衬的作用。
4.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
5.练习用拟人或比喻的方法描写一种事物。
学法点悟
1. 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
2. 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作者笔下石榴的形象。
3. 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达对石榴的喜爱吗?
整体感知
文章围绕石榴的“最可爱”,从形态、颜色、质感等方面,依次描写了它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子粒,抓住外部特征突出其内在神韵。通过与其他树木的比较,突出了石榴树可贵的品格:不惧怕巨大的威力,奇崛而清新,美丽又热情。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的热切向往和执着的追求。在作者的眼里,夏天是个怎样的季节?作者为什么说石榴是“夏季的心脏”?
疑难解析
质疑:第一段,作者写石榴花开的时间及环境,对表现石榴的品格起到什么作用?
解惑: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盛夏季节,酷暑难耐,树木们似乎顶不住太阳的威力,纷纷撑起了伞,遮挡强烈的阳光。大部分花草也疲劳、厌倦了。而石榴花正是在这时开花,相比之下,它更坚强、执着,更热情、独特。作者仅仅在点明时间时,在中心语 “时侯”之前加了些定语,却起到了比较映衬的作用,突出了石榴难能可贵的品格。这样开头,由面及点,引出描写对象,非常自然。
质疑: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表现石榴的可爱的?
解惑:作者分别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子粒,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石榴的形态、颜色、质感,突出了它的可爱。首先,作者通过与梅柳的比较,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表现其奇崛、清新的风度。接着,写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表现其热烈、美丽、向上。又用新奇的比喻写了其骨朵和果实的形状,表现它的精巧和美妙。最后用拟人的手法,写它子粒的透明、光嫩,及带给人们的愉快感受。
质疑:作者为什么说“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解惑:作者因石榴花鲜红的颜色和它对炎阳的毫不辟易,把它比作“夏天的心脏”,又因为自己追求自由、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性格而特别喜欢夏天,对石榴花的赞美和喜爱,实际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怀。
语言揣摩
1.“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梅树和杨柳是长期以来人们都喜爱的形象,然而在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下,它们都不如石榴,石榴取了梅柳之长——梅的枝干奇崛,柳的叶片清新;舍去了梅柳之短 ——梅的枝干枯瘠,柳的叶片柔媚。这样写,通过比较突出了石榴独特的美感,“风度”一词赋予它人的气质,仿佛一位俊朗洒脱、清逸脱俗的男子。此句整齐、精练,生动、传神。
2.“……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由上文可知,“红玛瑙的花瓶儿”在这里借代花骨朵,这一段话写出了石榴果实变化的过程,“希腊式的安普剌”借喻果实最初的形状——像尖底的胆瓶,“中国式的金罍”借喻果实即将成熟的形状——像壶,非常形象。“各种锈彩”用来比喻石榴皮上的班驳的纹理,既新奇又恰当,还与上句“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相呼应,很有雅趣,大概也只有像郭沫若这样的研究古文化的学者才能妙手偶得之吧。
3.“这可是夏季的心脏吗?”“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季的心脏。”
前一句用问句,语气温婉,从形态的相似和不避炎阳的直射设喻,突出其热烈;后一句,“因而”紧承上句对夏天“向上”的称颂,突出其蓬勃向上、充满活力,且以“更”字加强语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含蓄地寄托了作者的人生志趣。
研究课题
1.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乐山人。幼年受家塾教育,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小学和中学时代,通读《庄子》《楚辞》《史记》等书,并阅读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林纾的翻译小说,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先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海涅、席勒、莎士比亚、雪莱、惠特曼及北欧、法国、俄国进步作家的作品,哲学上受到泛神论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土德》等。
(摘选自《中国小百科全书•文学与艺术》,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
2.选读郭沫若早期诗作或话剧《屈原》节选《雷电颂》,体会作者作品中澎湃的激情。
自主探究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义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奇崛枯瘠辟易犀利丰腴
2.区别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玛瑙安普剌博古家唾津锈彩
烦恼刺刀束缚法律绣花
3.理解下列词语(解释并造句)
奇崛:枯瘠:
辟易:陆离:
妙幻:忍俊不禁:
丰腴:
二、按原文填空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逐渐从顶端整
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
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上了花?
三、阅读指导
此文是状物类记叙文,这类文章往往是先描摹事物,在写物的文字中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或含蓄的点明主旨,或直抒胸臆。写作时,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生命和情感。阅读时,要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既要了解语句的表层含义,也要体悟其深层含义,结合作者的个性和写作背景,理解写作意图。
培优探究实践
四、问题探究
1. 作者为什么喜欢夏天?
[提示:文中第七段有一句话。]
答:
2. 你认为文章第三段和第七段所说的“夏天的心脏”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吗?
[提示:仔细揣摩词句,设喻的角度有变化吗?]
答:
3. 第七段最后一句应该是可以结束全文了,为什么又加上两个自然段?是不是画蛇添足?
[提示:反复阅读文章后再回答,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答:
4. 请你谈谈你喜欢的一种植物或动物,你对它有没有与众不同的观察和感受?想一想这跟你的性格有关吗?
[提示:根据自己的情况,实话实说。]
答:
五、欣赏评价
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
原句: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
改句:太阳越来越厉害,树冠长得像伞盖一样……
原句: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象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改句:秋天来了,石榴裂开了,露出像皓齿一样的子实。
答:
2.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或一段,请略加赏析。
答:
六、拓展阅读
苦茶
张铃
苦茶里以苦丁为先,莲心第二,菊花第三,龙井也带苦味,算苦茶之一。
苦茶是一种乔木,五月开小花,白紫色,其香清苦,结椭圆小果,状如酸枣,成熟后形如白果,无人食,取新叶可以为茶,暖胃利肠。揉而为结,拧而为针或者干而为片,因此市面上的苦丁茶就这三种形式。乌黑,多皱,相貌奇丑,不似绿茶有众多新鲜面孔以及美丽名字。开水冲后,叶片展开,由黑变绿,水也染绿,丝丝浅绿弥漫,片刻,杯中水如秋日的湖,湖中泊绿叶一枝,素净,简单,祥和中透露着雅致,宁静中盛开着生机。然而因其被蹂躏,多数叶片上可见伤痕,恰似历经沧桑后人面上的皱纹。入口,清苦,清淡澄澈的苦,下咽,甜自舌尖生起,缭绕如烟,仍旧清淡澄澈。再看叶片,伤痕累累,悬浮于绿水中央,简单,雅致,沧桑如昔。
莲心比苦丁更苦,败毒清热,然而除了苦,并无可回味的甜。而且苦味郁结,常常入口淡如寡水,杯底却苦不堪言,心事重重,狭隘,愁苦,似是刚刚失恋的多情女子,难于坦荡大方。然而因其自莲子中取出,稚嫩,柔软,有“剜心”之痛,又有“低头弄莲子”的羞怯,莲心便格外纯粹而且深情。
菊花开在玻璃杯中很明媚,看得见秋日的阳光与艳丽的花心,缭燎的清香扑鼻而来,雅致中显格调,繁华中见姿色,然苦味太淡,一饮之后几乎难再遇,且茶馆中习惯加冰糖,苦味常常被冰糖的甜替代,难见本性,又有人加枸杞,虽色泽更加丰润,药用更加明显,但情怀难辨。
龙井有些苦,然苦中带涩,不似有意味的苦。
还是苦丁,入口清苦,下咽清甜,虽面目丑陋伤痕无数,品格性情却耐人思寻。
探究建议
做下面几题,能否看出读状物类文章的切入点。
1. 概括文章中几种带苦味的茶的特点
莲心茶:菊花茶:
龙井茶:苦丁茶:
2. 本文要表现的是:,写其他几种茶的作用是:
3. 文章使用的写作手法是:
4. 划出一个拟人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5. 谈谈文章末段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愈、振、铎、侍、篱、嵌、韵、昔”,掌握会写字“榴、郑、振、篱、嵌、赌、嘱、昔”。自主积累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怀念。
3.了解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
《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抒情散文。通过对旧居石榴树、石榴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每当秋季,“我”便会想起故园的石榴树,愈加思念父亲。第2—4自然段写父亲在石榴果上刻上孩子的名字,过石榴节。第5自然段写父亲去世。第6自然段呼应开头,写“我”思念旧居石榴树,此文转自淘.教。案网思念父亲。
父亲童心未泯,在石榴果上刻孩子的名字;父亲充满情趣,和孩子们一起过石榴节。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细节,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优美的散文笔调和浓郁真挚的感情相得益彰。而如今石榴又红,亲人却已不在,睹物思人,是何等的惆怅与怀念。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教学时,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初读课文,“说说孩子们为什么盼望石榴节?”细读课文,以“在你眼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话题品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词句积累]
“每当石榴开花,大家就盼望父亲在一颗颗石榴果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又眼巴巴地盼着‘石榴节’的到来。”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表达了孩子们对石榴节的喜爱,对父亲的热爱。
“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石榴节’,大家望着那红得似血的果实,谁也不忍去摘,任它们在瑟瑟秋风中,枯萎,坠落,化成了泥土。”
不忍:不忍心。石榴又红了,而父亲已不在,睹物思人,无限悲伤。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郑振铎的资料,了解郑振铎。)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文《斗笠》借斗笠抒写浓浓的母子亲情;《傲霜篇》通过对菊花傲霜凌寒的描写赞美了不畏风雪的品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郑尔康的《石榴又红了》,这篇课文在描写石榴的同时还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2.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效果。
3.说说你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郑振铎。
4.指名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认读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郑振铎。
4.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对话感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默读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感受,画句子,作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第2自然段,父亲爱好园艺,侍弄花草,怡然自得。故园的花草种类多——桃、李、杏、梅、兰、松、竹、葡萄、石榴、野菊花……赏花时间长——“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尤其是“父亲”“采菊东篱下”田园心境,让人体会出郑振铎真是一个热爱花草、怡然自得的人。第3、4自然段,写父亲童心未泯,和孩子们过快乐的“石榴节”,他爱孩子,也深受孩子的爱戴。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默读思考,勾画、批注。
2.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朗读全文,回顾课文。
分节朗读全文。
二、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你认为课文哪里写得好?为什么?(教师引导: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首尾呼应等)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1.畅谈品评。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练习表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我们常说,睹物思人。一张贺卡、一支钢笔、一幅照片、一首歌曲……只要是它带有朋友、亲人的一丝痕迹,就可能使你联想起一些往事,就可能有值得诉说的故事。把你想到的和同学说一说。
2.把你想到的写一写。
3.交流评价。
1.在小组中交流,打开思路。
2.小练笔。
3.交流修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品味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学习重点)。
3.了解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4.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
教学方法:
读议展点练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要求:记住作者。
(2)掌握下列字词。要求:读准、会写、会用。
争妍斗艳奇崛枯瘠陆离犀利玛瑙
忍俊不禁丰腴唾津潜溢罍盎然匀称
(3)搜集与石榴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对石榴的认识
二.赏析王安石《梅花》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工作。
诗歌《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描写对象)凌寒独自开。(特定环境)
遥知不是雪,(精神品质)为有暗香来。(精神品质)
注:凌寒:冒着严寒。遥:远远的。为: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三.自学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文中说“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你认为石榴树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2.思考:作者是怎样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来的?
四.精读:品味语言体会思想
1.思考: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课文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2.思考:写物是为了言志,作者托什么物言什么志?(选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句话,读一读,议一议。)
五.质疑
(1.小组交流:质疑解疑2.全班交流:解决组内存在的问题)
思考:作者说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脏”为什么?(解决本文的难点问题)。
六.仿写: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9
一、谜语导入,初识石榴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一张脸儿圆鼓鼓,挂在枝头红扑扑,天生乐观笑破肚,漏出颗颗玛瑙珠。
生:石榴。
师:猜对了,就是石榴,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生同写。
师:同学们注意“榴”,木字旁,右边是留下的留,留点什么呢?这个点不能丢,真有趣,留下的竟然是刀和田。这个字记住了吗?一边说,一边自己写一写。
生边说边写。
师: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很准确,榴,单独读二声,当他和石组成词语的时候就要读轻声。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石榴王国,近距离地去了解它。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如果有读不准或者不好读的就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石榴呀?
生自由读课文。
1.学习词语,扫清障碍。
师:生字读准了吗?我来考考大家。师出示:酸溜溜 甜津津
生读
师:这两个词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叠词。
师: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生:胖乎乎
生:懒洋洋
生:红通通
师:看来大家平时很注意积累。再来看这三个词语,谁想读?出示:火红 青中带黄 红白相间
师:读了这三个词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三个词都是写颜色的。
师:还能说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生:金黄
生:紫盈盈
生:五颜六色
师:看,这样分类积累,就会积累更多的词语。大家对字词掌握得真不错。
2.整体感知,再识石榴。
师:谁来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石榴?
生: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叶、花、果。
三、细读品赏,悟情体验
1.以画促读,深入文本。
师:同学们已初步感悟了文章内容。先来赏赏叶和花吧!谁来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
师:结合这段话,老师特意做了一幅画。师出示石榴花的图画(花的数量不多)。
师:你们认为我画得好不好啊?
生:我觉得老师画得挺好的,花的形状真得很像喇叭的样子。
生:我觉得老师的颜色用的好,石榴花火红火红的。
师:感谢同学们的表扬,不过先不要急着下结论,再来读读这一段,仔细读,结合着具体的词语和句子想一想,再做判定。
生默读第2自然段
师:现在说说看,我画的好不好?
生:老师画的有问题,石榴花的数量应该很多,你才画了几朵。
师:哪个句子让你感受到石榴花的数量多了?
生:我从“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这句话中的“满”字能看出石榴花很多,“满”字说明枝头上花很密、很多,不留缝隙,那得多少花呀。
师:这位同学很聪明,他抓住了文中具体的词句,还从“满”这个词中感受到了花的多。像他这样,你又是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花多的?
生:我从“密”和“盛”感受到花多,只有花长得茂盛,长得多才会一朵挨着一朵,密密麻麻。
师:一个密、一个盛,一个满让我认识到了这石榴花的数量的确应该画得再多些。
师出示画面,轻快活泼的音乐声中,画面中的石榴花越来越多,越来越盛。
师:这么多的石榴花,这么热闹的情景,谁愿意读读这段话。
生读第2自然段
2.创境想象,体验情感。
师: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正鼓着劲地吹呢,怎样就是鼓着劲地吹呀?自己试着表演一下。
生各自表演。
师走到一生面前:这位石榴花先生腮帮子鼓得圆圆的,吹得真卖力,请问你在吹什么曲子呢?
生:我吹的是《运动员进行曲》。
师:石榴家族的运动会,一定很热闹。
师又走到一生面前:这位石榴花小姐,闭着眼睛,一副陶醉的样子,请问你吹得又是什么曲子呀?
生:我吹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石榴也想参加郊游,畅游北海,真有趣!想象着画面,再来读这段话。
生再读第2自然段
师:读得真美,我仿佛看到了一簇簇石榴花竞相开放,仿佛听到了喇叭声此起彼伏,还有那郁郁葱葱的叶子也在使劲地长呀长呀,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场面吗?
生:热闹
生:生机勃勃
生:争奇斗艳
师:的的确确是热闹呀,咱们一起来读,感受石榴园里的热闹。
生齐读第2自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3.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 自学指导:
要求:
1. 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 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 自学检查。
1. 重音要读准:
枣庄 郁郁葱葱 喇叭 子儿 玛瑙
2.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 叶
夏天 花
秋天 果
四、 指导精读: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教师教师枣庄
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⑷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
2. 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
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
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 作业 :
1. 抄写课后的词语。
2. 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第二课时
一、 听写生字:
二、 继续精读课文
1. 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 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 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 学习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 齐读这一自然段。
7. 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三、 作业 :
1.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 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 有的……
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花 火红 多 小喇叭
果 笑 扒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指名读、齐读)
石榴 枣庄 咧开 抽出
仿佛 甚至 肚皮 扒开
喜讯 甜津津 急切 活泼
张望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指名领读)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活泼的小喇叭 熟透了的石榴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课文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下面请大家看看石榴的几幅图片,指出它的叶、花、果,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石榴的叶、花、果是什么样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对石榴先有个印象,再来学课文,将更深刻。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来写叶、花、果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石榴的叶、花、果的特点。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师: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板书:叶 嫩绿 郁郁葱葱
4、看到石榴树的花。
(1) 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生回答(火红的石榴花 石榴花开得多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花)
(2)师出示句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a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颜色美);(板书:火红)
b花开得多、开得盛,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板书:多)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c我们从“鼓着劲儿”可看出石榴花开得怎么样?(花开得生机勃勃)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
(指名读、齐读)(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我们再次把这段话来读一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
5、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热闹”是什么意思,石榴花会热闹吗?这儿为什么用热闹?生交流
过度:于是我们在石榴园里见到了一个个石榴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指名读这句句子,其他同学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出示: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请你来排一排:先是 逐渐 最后 。
设计意图:我采用了让学生排列的方法,加深了解这种变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的仔细。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出示: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石榴在一天天成熟,到后来变得怎么样了呢?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请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一下,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它们会对果农说些什么?)同时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观察课件上的插图,加深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写得多可爱啊,多有趣啊!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成人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树上的小鸟( )。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写拟人句,练习后加深印象。
6、石榴娃娃是那么调皮可爱,这时你摘下一个,剥开外皮,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指名读,把你看到的来说一说?
样子、色彩美: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紧偎是什么意思?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大家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3)那么它的味道如何呢?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 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4)齐读
(5)下面请大家拿出准备的石榴,来看一看,尝一尝吧。
设计意图:以实物来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花、果美,里面的子儿也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
四、同学们,今天的枣庄之行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课堂作业
请你任意选择两题完成。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感。
(2)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3)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1
小红 发表
陈老师运用多媒体,图文结合,在学生对课文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理解写作顺序,读书活动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把文中优美的词语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来领悟理解意思。
陈老师运用春、夏、秋不同的季节,让学生分层感受不同季节石榴的变化,当夏天石榴开花时,以“小喇叭”为要点,引导学生把画面读好、读美、读活,以小喇叭你们在吹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活跃思维,引导学生探寻读书方法,有滋味地读,有情趣地读,享受着读书的乐趣,热闹了一阵的小喇叭到秋天结出小石榴,让学生读出样子,激发学生读好书的热情,当石榴成熟时,陈老师利用实物让学生品尝石榴的味道怎样?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写法来描写一种你喜欢的水果。锻炼了学生的动笔能力。师生互动得非常好。
整节课老师通过激发想象、设计动作、品尝石榴等手段助读、促读;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对写作方法的了解,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13
目标预设:
1.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通过观察实物、图文结合、投入朗读,使学生了解石榴果实的特点。
2.通过借鉴模仿,初步懂得描写水果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鼓励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并能主动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朗读,了解石榴果实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描写水果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石榴课件(幻灯片)、学生自备一个石榴和另一种水果。
课程实施: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
作者生在枣庄,他为家乡有这样一片石榴园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二.精读
1.你瞧,(图)这些石榴花多么鲜艳,多么惹人喜爱呀!开花便要结果了吧?谁来读读第三小节?(文)(指名读§3)
2.这一小节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石榴果实的?(板:果实)轻声读读§3,然后学习小组一起讨论(板:颜色样子)
3.①不动笔墨不读书。石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顺序呢?就请大家用不同的符号作上标记。(文:表示石榴颜色变化的词用画出;表现这些变化顺序的词用小圆圈圈出。)
②书上的记号就是你们思考的过程,学生汇报。(文: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照自己的石榴,说说它是什么颜色。(文:先、逐渐、最后)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石榴从结果到成熟的颜色变化。
4.石榴成熟了。(图)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用自己的话说说)
5.成熟的石榴真可爱啊!书上又是怎么写的?(文)自己读读。作者非常喜欢石榴,把它当作人来写了,谁来读读这些句子?
6.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石榴娃娃,咧开嘴是什么样儿的?做个表情。你们可真快乐啊!你们在说些什么呀?
7.瞧,(图)这一只只熟透的石榴红黄相间,它们在开怀大笑呢,看到这么快乐的石榴,我们也高兴起来了。就让我们高兴地读这一小节。自己练练。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你们很快乐,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节。
三.精读
1.长得这么惹人喜爱的石榴里面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
2.拿出你们的石榴,把它剥开,
①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大小、排列等方面说说。)
②石榴子儿长得这么漂亮,看得我们真眼馋,赶快尝尝味道吧。
对照实物,如:
A.这些石榴子儿熟透了,通红通红的,像什么呢?见过玛瑙吗?实物演示,这就是玛瑙。
B.这些石榴子儿还不太熟,它们像什么?透明的,就像水晶,闪闪发光。黄老师头上的发卡就有几颗水晶,它们很小,石榴子儿就像是大水晶,非常珍贵也非常漂亮。
C.石榴子儿一个挨着一个,靠得紧紧的,就像亲密无比的一家人
D.越红的.石榴子儿越甜。
E.不规则的形状,有点像玉米粒。
3.多么可爱的石榴呀,课文里又是怎么写的呢?§4(文),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这小节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石榴子儿的?(板:子儿颜色味道)
4.你觉得§4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用浪线划出来,并且练习读好它。(玛瑙般、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
5.石榴不仅长得美,味道也美。我们禁不住想要赞美它了。不如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爱之情吧!试试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一小节。自己练习,然后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指名读。齐读。
6.(图)结合板书:作者按石榴生长的顺序,写了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认真观察了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看得出来,作者非常喜欢石榴,因为石榴不仅外表美,内在也美。
四.拓展分享
1.今天,同学们还带来了很多水果。谈话:
①你带了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大小怎样?
②这些水果可真诱人啊,快尝尝它的味道。谈话:你的桔子什么味道?你的香蕉呢?苹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刚才说过的话连起来说吗?这个句子能帮助你们:
(文:剥开的外皮,只见,轻轻咬上一口。)
(说说外面、里面和滋味)。第一个同学说完,请大家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荔枝、水蜜桃、杨梅等等。你还喜欢什么水果呢?喜欢它的什么?试试用上这个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从营养、方便、长相诱人,口感酥软、嫩滑等方面说。)
2.大家说得真不错,看来写一种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的特点,就能写好。课后大家可以练一练。
3.接下来就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分享美味诱人的水果吧!
4.大家很会吃,真不愧是小小美食家;但老师更希望你们是小小学问家,不仅会吃,更加会学。课后不妨找些和水果有关的文章来读读,让自己变得更有学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根据中心需要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学习本文应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优美语句,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提到郭沫若,我们不由得想起在初一学过的《天上的街市》(可集体诵读)。郭沫若诗写得好,特别是现代诗。他的散文也相当优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石榴》。(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
(1)学生根据初一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积累介绍作者。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速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让学生推荐小组内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读课文,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自己以为好的句段。
2.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提示:喜爱石榴_______石榴______石榴)
3.课文第三部分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4.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争妍斗艳奇崛枯瘠陆离
盎然忍俊不禁丰腴潜能
明确:(指定几名同学解释、注音,让其他同学纠正。好的句子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即可给予肯定。)
2.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明确:(喜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点明石榴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课文第三部分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明确:(只要学生答出一点即可给予肯定。)
(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第六段中“它会笑你呢”,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相照应。第三段末、第六段首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心脏,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耍。促使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
4.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中心。)
(本文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如:“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说的是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关——那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易,敢于抗争。“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里从宇宙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的一种”。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充分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5.研读赏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4。)
①全段是由哪个词领起?
②作者为什么说“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③你怎样理解“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一句?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①由“最可爱”领起。②因为它的花不但形态美,而且还具有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③在各种花面对赤日炎炎的淫威“不想再争妍斗艳”之时。石榴花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石榴的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并介绍有关资料。
石榴,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2.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人。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生平著述甚丰,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文集》。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课文共有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思考:
1.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2.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与此同时也写出了夏华秋实的变化,充分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板书:
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第2段)
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3段)
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4段)
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5段)
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第6段)
六、品味语言,理解关键句子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评点或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1、理解文章关键句子。
例如(1).“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由此引出对单瓣和双瓣花的赞叹,并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
(2).“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作者把锈迹斑斑与殷、周时的青铜器联系起来,用以比喻石榴果实表皮的斑纹,这是文学家兼考古学家特具的形象思维。)
2、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如:(1)“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连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2)第六段首句反问以后,紧接着说“它会笑你呢”,这是用拟人手法,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前后照应。第三段末尾、第六段首尾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中心,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的重要地位,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罍,促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第二段,描写石榴的枝于和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里用对偶,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肯定石榴枝干和叶片的鲜明特征,整齐的句式,易读利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七、迁移训练
为下列事物(也可自己选定一些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写出的话短小而富有寓意,答案不求统一。
八、小结
文章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点和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第二至六段。
2、选用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一、爱颂扬民族情操
二、画石榴讴歌民族气节
三、赞郭沫若表达作者追求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1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0
目标设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先……逐渐……最后……”说一段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导朗读。
2、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第三自然段最后两个拟人句的理解。
课前准备:石榴实物,石榴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感情,细细品味课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园看到了石榴树一样。
二、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2、板书:花、果
三、学习第二段
1、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石榴的花,写得很美。请你自读第二节,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儿?用“——”画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
2、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请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花(实物)颜色多么鲜艳!)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紧挨着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吹(出示实物):小喇叭一吹就响,石榴花怎么吹也吹不响,为什么课文中说“石榴花正鼓着劲儿在吹呢”?(1、样子有些像;2、石榴花开得很大,花瓣盛开着,就像能吹响一样)吹一首什么歌呢?
3、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要读出重音,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
4、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三、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齐读)
2、默读第3节,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请你用铅笔划下来。
3、板书:先……逐渐……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②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同位互相说一说。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①这两句话写得太有意思了!作者把石榴当作什么来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这样写能使文章更生动。
②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③指名读,看他读得能让大家都喜爱上这些石榴娃娃吗?
④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要说出好,好在哪儿?(笑得多开心!)不太好,应该怎么读?
⑤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请看你的两张照片,哪一张石榴笑得咧开的嘴,哪一张笑破了肚皮?(看图)
⑥你们成熟了,你们是怎样扒开叶子张望,怎样向人们报告喜讯的呢?你们做做动作,说一说,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现在老师读句子,谁愿意到讲台前表演呢?(提示:“张望”是朝一个方向看吗?是只朝近处看吗?)(告诉大家什么喜讯?……)你的喜讯我听到了。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第3小节连起来读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写出石榴成熟的过程的。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节,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你尝尝什么味吧!(请两位同学来尝、说)你说得我们都流口水了。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板书: 16、石榴
花:火红、茂密、吹
果:先 逐渐 最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握。但有一词“玛瑙”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找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另有一重要训练项目——让学生仿写。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花园小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16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枚鲜果(实物石榴),这是什么?(指名)
教师范读“石榴”,学生齐读。
你见到一个怎样的石榴果?指说。
那么,石榴是如何生长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石榴》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遇到不认识的字向同学请教,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想想:课文写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读的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注音)
仿佛、甚至、喜讯、甜津津、扒开、玛瑙、咧开、剥开、逐渐、驰名中外、红白相间
2、请左边的同学读给右边的同学听,遇到读不准的相互询问。
3、让右边的同学开火车读:生读、正音。
4、把读错的再练读。
5、让我们齐读这些词。
6、描红。你认为这些红色的生字哪个最容易写错?
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大家跟着老师写一写。把其字下面的两点往里靠紧。
还有吗?讯
跟着老师写一写。注意最后两笔:横、竖
老师还为这个“扒”找了个朋友“趴”(书写)请你为它们组词,生说。
请同学们在书上把这三个字描一下。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新词我们都会读了,课文能读通顺吗?
昨天,老师也读了这篇课文,感觉第四小节不太容易读通顺,请同学们练读这一节,看谁读得最通顺?
2、生练读,再指读,评议。再练读,再指其读,进步表扬。
只要我们肯练习、练习,再练习,就一定能把课文读通顺,
下面让我们分学习小组来练习。
3、请小组间轮读课文,遇到读不好的地方大家相互指出,共同练习。读完请大家讨论:课文写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4、生读、正音,讨论。
5、全班讨论。
相机板书:
枝叶花
果实
子(味道)
相机指导学生较有感情地朗读。
△石榴的叶、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
请同学们美美地练读这一节。
指读,评议。
△外皮,写石榴的外皮其实就是再写石榴树上结得——果,板书。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节,告诉老师:石榴果是怎样渐渐长大的?
指答,板书。
你喜欢怎样的石榴果?指读。
让我们带着喜爱它们的感情,齐读这一节。
△这样的石榴子跟你平时吃的一样吗?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朗读。
石榴子的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用你们的朗读告诉老师。
6、谁来看着板书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指说。
四、引读第一节。
哪个地方才会有这么美丽可爱的石榴园呢?
出示第一节,齐读。
枣庄的石榴园与别的地方的石榴园有什么不同?齐读句子。板书:驰名中外
三、作业:
1、把剩下的字描红。
2、补充习题一、二(1、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文字,了解石榴的特点,感受石榴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3、品尝一种水果,仿照第四节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了解石榴的特点,感受石榴的美。
教学难点:
品尝一种水果,仿照第四节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瓣石榴果实、学生自带一种水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课件点击出示)
郁郁葱葱
热闹
红白相见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自读,猜猜这些词语的特点
二、感受热闹
1、默读第二节,你从哪里看出石榴花的热闹?
2、交流热闹,出示第2节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情况:
※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生说热闹的原因(花多),教师画词语——指读——师:花多还从哪里看出?――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你从哪里看出花多?——读读这句话,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生说,随机读——图文出示,齐读――花多感受到热闹,还从哪里感受到热闹?――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出示图文,指读――师:一个小喇叭吹得这么热闹,我们所有的喇叭都吹起来,练习读——让我们深吸一口气,一起吹!齐读。
3、齐读,出示第2节
师过渡: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一个个小石榴
三、精读石榴果
(一)出示第三节,默读,想想石榴的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交流,以下情况不分先后:
※可爱、开心、快乐等——说说怎么知道的?――教师圈画词句,指名读。――出示图片,联系石榴的“多、开心等”指导读,——指读――齐读
※着急等——说说原因――随机读出石榴的急。――出示:熟透了……喜讯。――(出示图文)说说把石榴当作娃娃来写,有什么好处?——齐读。
※树上结出的石榴,一开始这么开心、急切吗?——分步出示图文: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齐读——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齐读——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齐读。——连起来读——石榴外皮的颜色变化是一下子完成吗?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生说,教师圈画“先是、逐渐、最后”三个词。再读。
2、我们一起来亲亲这这些石榴娃娃,拿起书齐读第3节。
师:摘下一个熟透了的娃娃,剥开后……
(二)第4节
1、出示图片――剥开后,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看——生说――随机出示词语:玛瑙般――图文出示(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指读。
2、老师想请大家尝尝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石榴,板书:尝——学生尝(上课发石榴)――生说――出示: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多指读(听了你朗读,老师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齐读这句——出示第一节,齐读。
3、出示第四节,齐读——指课件点击,作者写石榴的果实时,作者先写自己看到的,再写自己尝到的。
拿出你准备的水果——看一看颜色、形状生说――摸一摸,生说,教师板书:摸――自己尝,什么滋味先别告诉别人,生尝――把你看到的,摸到的,尝到的连起来写一段话。生写。
4、出示学生的练笔,评议
四、总结
1、出示词语:根据对石榴的了解,全班一起读这些词语。
郁郁葱葱
热闹
红白相见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2、出示第一节:
师:枣庄石榴花那样热闹、活泼,难怪作者说……
生读。
师:枣庄的石榴一个个那样快乐、可爱,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
师:枣庄的石榴红白相见、晶莹透亮、清爽无比,因此作者说……
生齐读。
五、板书设计:
石榴
看
叶、花摸
尝
果实
味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石榴》教案设计 篇17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石榴(多媒体放映)
2、课题读得这么好,不知道课文中的词语你们读熟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多媒体出示词语)
抽出嫩绿郁郁葱葱绿黄色【评价:读得很正确,这一部分是写石榴的什么呀?叶子】
越开越密越开越盛喇叭鼓着劲儿【这些词语时写石榴的什么呢?花】
玛瑙紧偎 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嚼嚼酸溜溜 甜津津清爽无比【这2行是写石榴的什么呢?子儿】
3、谁能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呢?2人
4、同学们词语读得这么好,句子也说的也很通顺,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小作者的家乡在——(生接说),那里有——?
5、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块去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看一看!(多媒体放映)
二、学习第二段。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本课作者描写了石榴的哪几个方面?一会儿和大家交流交流。【师板书:叶花果子】
2、说的真全面。春天来了,石榴园里的石榴树怎么样了啊?(指名读)
3、师:同学们,你们瞧春天来了,石榴树——(生接读),长出了——(生接读)。句子中有一个动词“抽”,抽是什么样的动作?这个抽字写出了石榴树的什么呢?(生长快勃勃生机生命力)
4、到了夏天,这嫩绿的叶子就变得—郁郁葱葱,说明叶子(茂盛)而在这郁郁葱葱的叶子中,开除了一朵朵-----(多媒体示图片)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火红的)
请你欣赏图片,再读读文字,说说开这么多够吗?(多媒体再出示几朵花)再开一些,够了吗?为什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5、【(多媒体出示)“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请学生读)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花多?越来越,越来越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满眼全是
6、让我们再走得近一点去看!(师出示一朵石榴花。)你瞧它长得特别象什么?(象小喇叭花。)
7、你把它说得真是太可爱了,作者也是这么想的,你来读读相关的句子【师出示:“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你觉得作者写的好在哪儿,为什么【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还把石榴花当做人来写呢
8、看来作者写叶,写花都抓住了石榴的特点,十分生动形象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夏天的石榴树很美,可是随着季节的变化,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书上结出了----请你们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石榴果实是怎么生长变化的?自已读书找一找
2、石榴的外皮是怎么变化的呢?指名我们来看看石榴的小魔术多媒体出示图
作者是运用哪些表示先后顺序的字词来描绘石榴外皮的变化的(多媒体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选词填空)
你瞧作者观察的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呀!以后我们写同类型的文章也要学会观察和用词。
3、这事还未完全成熟的石榴,那么熟了的石榴又是?请你读一读,把你认为好的句子和大家分享
(出示多媒体课件)[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4、为什么写的好呀?同学们,在这段话当中呀,你们觉得有趣,那都是因为作者把熟透的石榴想象成了——原来作者是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的,才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
5、让我们去看一看吧,瞧,石榴娃娃也对你们笑哪。看大屏幕边说:这是笑得——咧开嘴这是——笑破肚皮
6、还有哪一句也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
小石榴,刚才你为什么要急着扒开绿黄色的叶子?
你为什么这么着急?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呀?
7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呀,迫不及待地想让人们来品尝呢!
四、学习第四段
1欣赏了石榴花,看了石榴果,想不想尝一尝?不急,请你自由读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作者眼中的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认真阅读和思考的我就发子儿给你尝一尝
2小作者剥开石榴的外皮,就开始仔细地观察,[多媒体课件出示石榴子图]【板书看】
3石榴子儿是怎样的?
玛瑙般:出示图片,这就是玛瑙,它和子儿什么像?你来读一读句子
红白相间:(出示石榴子)看老师手中石榴子,这是——(颜色交流)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红白相间
偎依;他们紧紧凑在一起就是---原来普普通通的石榴子是这么的漂亮
4看完了石榴,我们就该开始——【板书尝】品尝石榴啦。哎呀,我想有几个小馋猫早就忍不住想吃了吧?想不想就在这尝尝石榴?请你们认真读一读写石榴子的句子,读的认真,有感情的我把子儿送他手里
6赶紧尝一尝吧,什么味道呀?交流还有谁想尝尝。
7我们来看看作者品尝石榴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图文]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
8作者就是这样品尝石榴的,(指板书)先仔细地看,再细细地品尝,最后还写出自己的【板书感想】,我们平时也吃过很多水果,它们都各有各的特点,今天回到家同学们也先观察一样你最喜欢的水果,再尝尝它的味道,然后仿照课后第4题写下来,好吗?
六、指导写字:
1、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佛”、“仿”。
2佛指名读佛有两种读音fufo与拂比较选词填空
仿换偏旁
3、学生在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6、石榴
叶
花
果
子看
尝
想
教学目标:1、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懂得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来写石榴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