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教案

2023-07-22

《长城谣》教案 篇1

  《长城谣》是中国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一曲乡恋之歌,读这首诗歌,有的是历史的深重追思、反省,有的是感念那海外赤子的乡愁乡情,还有的是筑成我们新的民族魂魄的奋发,还有就是对祖国民族的祝愿。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长城谣》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长城谣》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会欣赏诗歌,更好地品味诗歌。

  3、在学习诗歌中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学习会仿写诗歌。

  【教学流程】

  一、以“境”导读

  1、有一种情感,曾经流淌文人骚客的笔端,像涓涓的细流汇成的江河。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吟唱)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而现在,

  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是一种什么的情感?(乡愁 乡思)

  2、作者简介

  席慕蓉,中国台湾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长在中国台湾,20世纪八十年代回故乡。

  二、以“法”引读

  1、你们以前读过诗吗?读诗有什么方法?

  2、先学生读,再教师范读,让学生作比较,谁得更好?好在哪里?

  学生给生字注音,学生讨论划分节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解决难点。

  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3、推荐学生朗读。

  三、以“情”赏读

  1、你认为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2、教师范读

  ⑴学生关上课本,体会诗的感情。(思乡)

  ⑵从哪些诗句可看出?(第三节)

  ⑶要做梦,须入睡;无眠,则未入睡。那作者说“无眠的梦”,不矛盾吗?如何理解这样的矛盾呢?(作者想回家乡想得夜不能寐,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到家乡。)

  四、以“议”品读

  1、诗的感情如何表达呢?(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

  2、男女生轮读,想象。借助了什么事物?(敕勒川 阴山下 月色 黄河 长城)

  3、为什么要借助长城?有何深意?(组织学生讨论:因为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长城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作者的心灵深度更是故乡的象征,是自己的爹娘。)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教师朗诵第一节,学生想象,想到了什么?

  5、这种爱国之情非常非常的浓烈,你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第二节)

  6、自由朗诵第二节诗,说说要读出什么样的味来。

  7、比赛朗诵,互相评论。

  五、以“听”背读

  1、学生推荐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同学关上课本听读,准备背诵。

  2、学生背诵。

  3、假如席慕蓉就在我们教室听课,你想跟她说些什么?提些什么问题?

  六、以“仿”创读

  1、假如要我跟她说,我想说下面的话,同学们想听听吗?那下面我说了,你们把你们自己当作席慕蓉,那想又会跟我说些什么呢?

  “慕蓉奶奶,我读了你的诗,我为你浓浓的故乡情节打动了,我也想学写一首诗,你能帮我指点点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写作要求。

  ⑴诗句形式:

  ⑴尽管……

  尽管……

  你……

  ⑵为什么……

  而……

  有……

  有……

  有……

  ⑵可以将“⑴⑵”连起来写,也可以分开来写,也可以写一句二句。

  ⑶要传达一种感情。

  ⑷要有具体可感的事物。

  2、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师生赏析。

  【板书设计】

  板书1: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焚起 敕勒

《长城谣》反思

  《长城谣》在教学重点的把握上注重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生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对席慕蓉诗《长城谣》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进行初步鉴赏,学生在自主探究、相互讨论中了解《长城谣》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两个方面的强化:

  一、重在情境创设和诵读中感悟语言艺术的美学特色。

  新课标在各学段都强调“以读为本,读悟结合”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前用董文华演唱的《长城长》导入及本节课最后环节的用生活中有具体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用《长城长》来创设情竟,导入席慕蓉诗《长城谣》。优美的音乐与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立刻把学生带入了《长城谣》的意境气氛中,全诗的感情基调在这种美学欣赏中已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学生。

  二、注重以语文课为本,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长城”意象的各类传说、诗歌、名句、成语、歌曲等和作者的有关生平事迹,学生找到的从秦始皇到历朝各代咏长城的诗文、讲长城的故事、感受到的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战争与融合中的民族文化心理过程史。可以说,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子孙的心血,而学生上网找到的有关作者的生平事迹更有助于学生对《长城谣》的欣赏,通过这堂课让学生看到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当然这堂课也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整堂课学生的参与面还不够,有些问题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让学生模棱两可。可想而知教改路还很长,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

《长城谣》教案 篇2

  长城

  诗歌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感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梳理 咏物抒怀

  长城---------------思乡之情

  六、品读诗歌

  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诗歌来进一步把握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我们要分成三个大组进行比一

  比看哪队更棒

  合作探究分成红绿蓝三个大组分小节边读边讨论。

  红队这节中你读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绿队诗歌第二小节表达了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蓝队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

  学生解答问题---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小组齐读

  全班配乐齐读全诗

  七、悟读诗歌

  1、情感描摹

  我们刚刚体会了这种浓烈的思乡之情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呢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教案 语文版书跪阎豆泌少董嗽慰赎蹄柏运

  摔职看邯割杀享帆弃胜辣莫菠盂葵诬张迎祭甘涧则载篷琴鼎阵毙酿绰嫁谈猖蛊咋械偷塘恨吠膜标锈抬久忍柜脆洁霄经

  例如这种情感像烈火一样炽烈。

  2、播放朗读带学生跟读。

  3、挑战录音中的朗读

  A、学生自由选读最喜欢的小节

  B、推荐学生朗读ㄅ淅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教案 语文版书跪阎豆泌少董嗽慰赎蹄柏运摔职看邯割杀享帆弃胜辣莫菠盂葵诬张迎

  八年级语文现代诗长城谣教案(三)

  拓展延伸

  我们从诗中感悟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其实这不仅仅是她对自己故乡的热爱更是对祖国的热爱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教案 语文版

  书跪阎豆泌少董嗽慰赎蹄柏运摔职看邯割杀享帆弃胜辣莫菠盂葵诬张迎祭甘涧则载篷琴鼎阵毙酿绰嫁谈猖蛊咋械偷塘恨吠膜标锈抬久忍柜脆洁霄经

  爱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爱国事迹你知道哪些呢

  ㄑ生列举

  同是黄皮肤、黑眼睛同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不论这边的、还是海峡那边的我们都深情的热

  爱着我们的祖国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让我们饱含激情的高声唱响《中国人》

  播放歌曲《中国人》

《长城谣》教案 篇3

  长城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能力目标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重点领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融进作者的情感来提升朗读水平

  八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情境设置教学法、讨论法、竞赛法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专题片《长城》

  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早已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

  湾的诗人席慕容来说长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开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

  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八

  二、作者简介

  请学生简介作者

  席慕容中国台湾诗人。祖籍内蒙古。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她的诗多写爱情、人

  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

  三、目标明确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跨上四级阶梯即听读、初读、品读、悟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教案 语文版书跪阎豆泌少董嗽慰赎蹄

  柏运摔职看邯割杀享帆弃胜辣莫菠盂葵诬张迎祭甘涧则载篷琴鼎阵毙酿绰嫁谈猖蛊咋械偷塘恨吠膜标锈抬久忍柜脆洁霄经

  四、听读诗歌

  1、指名朗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

  3、让学生说说老师在朗读时除了注意节奏和重音外还注意了什么

  要朗读好诗歌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注意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同时还要体会作者蕴含的情

  感。

  五、初读诗歌

  1、学生试读ㄗ⒁饨谧嗪椭匾舄

  2、整体感知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是什么

《长城谣》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了解其特点。

  3.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两首诗的教学均按照倾听配乐诗、反复诵读、分析探讨艺术特色的程序进行,在第二课中增加了一个诗歌朗诵会,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突破: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带或录像带。2.了解诗歌朗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长城谣》1.倾听,了解作者生平按醋鞅尘?br>

  2、指导朗读,分析诗歌表现手法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3、导入《一片槐树叶》3.倾听,了解作者资料

  一、聆听配乐诗,了解背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人课文,展示一些与作者或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幻灯片,播放配乐诗歌,帮助学生建立对其的感性认识。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作家艾青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赏析一首由现代女诗人席慕蓉所作的抒怀诗《长城谣》。首先请听这首诗歌的配乐版。板书课题。1.观看幻灯片和图片,在配乐中欣赏诗歌,对其形成初步认识。

  2.师:对于作者,不知道各位同学有什么了解,有谁愿意给我们简单介绍 一下? 师补充: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这 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2.跟随教师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作者做基本简介,并听取老师补充介绍诗人席慕蓉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 生:席慕蓉是我国著名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二、体会诗歌艺术特色及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诗歌,启发学生探寻诗歌的写作手法。1.按教师要求多次朗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对作者感情初步探悉。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 的印象,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以及要 表达的感情,并对学生的回答做补充说明。2.讲述自己对这首诗歌的感受。

  3.师: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朗读了全诗后,有谁能告诉大家作者是通过哪些诗句表达了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抽学生回答,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并予以评讲。3.认真思考问题。 生: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 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身躯。

  4.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诗句。 4.用心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诗句。

  5.总结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重点探讨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5.听教师评讲,细细品味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

  现代诗两首

  (第2课时) 总第34课时

  一、导入《一片槐树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了席慕蓉的《长城谣》之后,接下来我们将读到一首爱国题 材的现代诗,它就是我国当代作家纪弦的诗歌《一片槐树叶》。先来听听诗歌朗诵。播放配乐诗歌,帮助学生建立对这首诗的感性认识。板书课题。1.聆听配乐诗,对诗歌形成初步感知。

  2.介绍作者生平及创作经历,帮助学 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2.听教师介绍诗人的生平,由作者的经历初步感知作者在诗中倾注的思乡爱国之情。

  3.请学生课后反复颂读这首诗,在下节课。我们作为重点评析。3.倾听,课后作颂读练习。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四、本课小结

  本课的教学从播放配乐诗朗诵人手,让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有了初步感受,然后通过反复诵读,来进一步体会诗意,最后教师指导分析诗歌的艺术魅力。

  五、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第一诗段 钩勒

  第二诗段 抒怀 长城 爱国思乡之情

  第三诗段 感思

  现代诗两首

  (第3课时) 总第35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组织朗读,分析写作手法1.反复朗读,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于法

  2、组织诗歌朗读会2.诗歌朗诵竞赛

  一、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朗读诗歌。1.多次朗诵,讲究节奏,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2。师: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同学们对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请个同学来给大家讲一下。让学生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2.讲述自己对这首诗歌的感受。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深切眷恋之情。

  3.对学生的回答做评价,并做一些补充说明。3.听取老师评讲,加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4.指导学生细读诗歌,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与艺术特色。4.仔细思考,共同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写作手法。

  5.总结全诗的艺术特色、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重点探讨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5.听教师总结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并体会学习。

  二、诗歌朗诵会

  1.师:诗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表现人 类心灵世界的、富有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它较其它文学更严谨、纯粹和精微。而了解和丰富文学艺术,培 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的最佳途径和切人点则是诵读——反复朗读。诗歌素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朗读能使眼到、口 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活动起 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能将我们很快地带人诗的意境,去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为了激发同学们诵读 的热情,提高朗读的技巧,我们特地举行这次朗诵会,希望同学们好好发挥,认真体会,最后有所收获。

  板书:诗歌朗诵会

  2.抽学生讲述在诗歌朗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将内容梗概板书。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谈论自己所知道的在朗诵诗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板书)

  生:朗诵时应掌握节奏、重音、停顿等 技巧,做到字正腔圆,注意与一般读 书的区别。

  生:要充分理解诗人的感情,正确把 握诗歌的中心思想,尽可能做到“替 诗人朗诵”。

  生:根据诗歌的形象,进行大胆想像与联想,既能“替诗人朗诵”,更能“抒自我情怀”。

  3.宣布活动开始,作好主持工作。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满感情地朗诵自己所选的诗歌。

  4.让同学自由发言,评选最佳朗诵者。

  5.对优秀者予以肯定,总结同学的表现,列出优缺点。

  6.让学生就诗歌的朗诵技巧自由发言或提问。

  预计问题:

  生:教师,朗诵诗歌的关键是什么呢?

  生:怎样理解诗歌的形象?

  生:老师,诗歌形象自古传承下来的 文化含义是什么意思?

  师:理解诗歌的形象是朗读诗歌的 关键,有一些形象,表面上的意思很明了,但实际上都有另外一种涵义, 就是我们常说的寄托意义。只要看 到甲——形象,就会联想到乙——寄托意义,甲乙两者是联在一起的。 譬如:松柏寄托坚强,月亮寄托相 思,杨柳寄托惜别,秋风寄托悲凉, 春风寄托喜悦,荷花寄托高洁。

  7.肯定活动,提出希望,结束活动。

  练习设计

  1、为下列词注音释义。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些微 蝉翼

  2、为什么1片“薄薄的,干的,浅黄色的槐树叶”,在诗人的心目中却是“全世界最的一片”?

  教学反思

  1.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不能光把语文看成是一门工具学要突出这一学科的文学性、情感性,这就要善于利用其学科功能,适时激发学生习热情,培养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用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学生智均大门,引领学生走出语文学习低迷的境地。

  2.诗歌的教学主要*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中用心体会,教师不必做繁琐的讲在重点处加以指点即可。

《长城谣》教案 篇5

  所谓阅读理解,即根据现有的文本内容来进行解读,力求充分挖掘文章的主旨思想、结构特点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要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的。以下这篇长城谣阅读答案是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长城谣 席慕容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夜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5.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刻画了长城的形象,“无情”、“蹲踞”、“冷眼”都在写长城是历史的见证。

  B.第二节抒发感慨,“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发了凝聚于长城的炽烈的民族情感。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对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

  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

  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着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诗人抒发的情感给人凝重而苍凉的感觉。

  C.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运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了长城悠久的历史。

  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文化传统,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

  长城谣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5.D(错在“再现”)

  6.C(错在“歌颂”)

《长城谣》教案 篇6

  教案    课时教案设计

  课题《长城谣》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字词,并掌握音、形、义。

  2、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整体感悟 展示vcd光盘《长城谣》,帮助学生建立对长城的感性认识。

  一曲《长城谣》荡气回肠,唱出

  中华儿女的心声,激发炎黄子孙

  的爱国热情。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身在异地他乡的游子更把它作为自己灵魂的寄托之所,借歌咏长城唱出对家乡、对祖国的

  恋歌。同学们可否愿意聆听中国台湾

  女诗人席慕蓉的心曲?

  板书课题、作者

  一、对于作者,各位同学有什么了解,有谁愿意把自己的知识说出来与大家资源共享。

  适当补充(依据学生介绍的情况)

  二、配乐范读诗歌,以便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初读诗歌:准确认读生字词、注意节奏、语气。

  提出需要强化的字词:

  尽管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焚起  敕勒川  仍然 观看欣赏,进入学习情境。

  理解长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介绍作者以及相关的情况,

  听取教师的补充介绍,并且及时做好笔记。

  仔细听教师朗读,同时在文中

  标音、划节奏,初步感悟意境。

  积累字词,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自己读、代表示范、全体齐读

  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

  板书设计:

  咏物  →→→长   城   谣

  悲诉                    席慕蓉:中国台湾女诗人、作家、画家

  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

  依恋   民族、祖国     《薄暮》等,散文集《成长的痕迹》等。

  梦回

  抒怀 →→→思念家乡、眷恋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