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记 篇1
zhuzhu
一、教学目标 :
1、能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对照注释,能把文章翻译成流畅的现代文。
2、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二、教学要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记”体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三、教学难点 :
1、记”体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课型:精读课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二、教学过程 :
1、课前布置预习
①收集吟诵“梅、兰、竹、菊”的诗 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②查阅作者生平及成就。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散文家,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武进人,世称荆川先生。作品有《荆川先生文集》、《文编》64卷。明代中期重要散文家。
2、读课文,读准字音,断句
徼jiao(缴) 薪xin 芟shan任ren蓊然weng 臭xiu味 欤yu 孑jie偃蹇yan jian 绰约chuo 溺ni 酣嗜han shi
3、文言文实词、虚词(1)
①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余-我 尝-曾经 侯家-显贵人家蓄-收藏 自-从 惟-只有绝徼-极边远之地 致-求取
难点翻译:见其所蓄-见到他们所收藏的东西。
②吾江南人斩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薪-把当作柴草(名词-动词)之-竹子 其-他们(江南人) 为-建造 或-有的人
难点翻译:不自惜-自己一点不吝惜③然有竹拒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然-然而 拒-占据 其-园亭 或-有的人 芟-割除 焉-竹子(代词,注意与语气词区分) 毋-不要 以-因为 是-这(代竹子)
难点翻译:占我花石地-占据我种花置石的地方。
④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
而-但是 -如果 致-求取辄-就 惜-吝惜 才-刚刚 稿-同槁,枯 以-修饰连词不翻译。
⑤以其难致而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之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以-因为 其-它们(竹子) 则——那么 益-更加 贵-重视 之-竹子 甚或-甚至 之-他们(京师人) 乃-竟然 宝-把当作(名词-动词)
难点翻译:宝吾之所薪-把我们看做柴草的当作宝贝
段意:记述京师人贵竹和江南人贱竹的奇怪现象。
文言文实词、虚词(2)
①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诚-确实 为-被 贵-重视 然-然而 穷-彻底探求 其-奇花石之-奇花石 意-猜测 其-奇花石 无以-没有什么 甚异-大不同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难点翻译: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我猜想(极边远之地和海外之人看待它们)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②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之宝之者。
或-或者 素-从来 使其人-假如那里的人 意-猜测 其-竹子 甚-超过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宝-重视 之-竹子
难点翻译: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之宝之者-我猜测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重视竹子。
③是将不胜笑也。
是-这种情况 不胜笑-笑也笑不完
段意:在上文贵竹、贱竹这一怪现象的基础上,作者深入一步,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把京师人、江南人、绝徼海外人对“奇花石”“竹”的不同态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并指出三种人对不同物品的不同态度是一种奇特可笑的现象。
文言文实词、虚词(3)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事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语-常言 去-离开 则-就 贱-卑贱 以此言之-如此说来 常-常规、标准 何常之有-(有何常)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标准。
段意-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以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
四、布置作业 :
1、翻译(1-3)小节
2、预习后半部分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2、分析翻译(4-6)小节
3、总结全文
二、教学过程 :
1、提问复习上文内容
2、文言文实词、虚词(4)
①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余-我 治-建造 于-在 以-把 作-建造 暇-有空时 吟啸-吟诗唱歌
其中-在这里
②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间-偶然 谓-对说 有力者-有势力的人 争-比赛 胜-优美的盛况 此-在这里 取诸土-取之于本地土中 劳力-花费 蓊然-草木茂盛 适-舒适 其-表示希望恳求 之-竹溪
短意-任光禄虽身处江南,却不随同世俗,反而在园子里栽满了竹子。
文言文实词、虚词(5)
①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以谓-以为 岂-难道 漫然-漫不经心 取诸土-取之于本地土中 无乃-恐怕 深好-深深的喜爱 以告人-以(之)告人
②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昔人-过去的人 臭-xiu 气味 好-值得喜爱 故-所以 其-竹子
妖艳-颜色艳丽 绰约-姿态柔美
孑孑然-孤零零 似乎-好象 偃蹇-高傲 孤特-孤高独立 士-读书人 谐-协调
③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是以-因此
④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
彼-那 贵-珍爱 以此-用竹子 斗富-比谁有钱
⑤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为-行为 一-一样
⑥君生长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童奴,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纷华-热闹繁华 溺-迷恋 酣嗜-尽情嗜好 斥-排除
⑦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尤-尤其 挺挺-正直 妄-随便
凛然-严肃,令人敬畏 偃蹇孤特-孤高独立 此-这样 其-他(任光禄) 自得-自有所得
⑧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举凡-所有 固-原来 间-使隔开 然则-那么 虽使-假使 犹-还 极-竭,尽力 以-来 快-高兴 乎-在
难点翻译:固有不能间也欤-原来就不能使他们隔开
⑨君之力虽使能尽致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固-必然,本来
段意-从正面歌颂任光禄的人品,虽然生长于热闹繁华的环境,却不迷恋其中,孤高独立,肯定是从竹中得到了神韵。
文言文实词、虚词(6)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固-本来 取贵-受重视 重-深深
段意:抒发江南自有爱竹之士的感慨。
3、中心:本文记录了任光禄治园植株一事,通过不同地方人对竹子的不同态度,讥笑批评了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或贱竹的怪现象,赞扬了任光禄君知竹、爱竹和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3、完成练习
三、布置作业 :
1、翻译文章
2、完成练习册
作者邮箱:
[1]
竹溪记 篇2
lqsh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借题发挥,批评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或贱竹怪现象,赞扬那些不务纷华、不谄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言意思。
2、通过反复对比、衬托,精心布局,点明主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全解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绝徼( ) 薪之( ) 芟而去焉( )
毋( ) 辄( ) 蓊然( )
深好( ) 绰约( ) 孑孑然( )
偃蹇( ) 裘马( ) 僮奴( )
酣嗜( ) 凛然( ) 臭味( )
2、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大意。
二、导入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竹的认识,各抒己见。教师引出清代的郑板桥,画竹,写诗赞竹,他写过一首著名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进而引入新课。
作者唐顺之(1507一1560),明代散文家。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学者称“荆川先生”。唐顺之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兵法及乐律皆有研究。他是明中叶重要散文家,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同为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唐宋派——代表。著作有《荆川先生文集》。
作者唐顺之的舅父任光禄在荆溪上修筑园林,园中遍植绿竹,而不种其他树木,本文是作者为园林写的“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感情。
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朗读第一段。
2.质疑,弄清文意。
明确:
京师:京城,首都,此指北京。
侯家:指封侯的显贵人家。
绝徼:极边远之地。徼,边塞。
薪之:把它当作柴草。薪,柴草,这里用作动词。之,指竹子。
或芟而去焉:有时就将它砍去,芟,割除。去,除掉,去掉。焉,表指代,相当于“之”,指竹子。
又稿以死:例又冻枯而死,稿,通“槁”,枯。
则人益贵之:那么人们就更珍爱它。贵,动词,重视,珍爱。
分析:
文章一提笔就写“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的见闻感受,那里奇花异石屡见不鲜,惟竹不可得。接着两句,写竹子在作者家乡——江南的命运。人们把竹子砍掉当柴草烧。要造园林,总要把竹子“芟而去焉”,说“毋以是占我花石地”,宁可花“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也决不要一竿竹。最后两句写京城人贵竹,不惜数千钱而致一竹,但因为气候关系,往往难以成活,所以愈显得珍贵。听说京城人贵竹,江南人还会到可笑:“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这一段写人们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一贵一贱,京师人与南人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学习第二、三段。
1.学生朗读第二、三段。
2.质疑、弄清文意。
明确:
为……所:表被动。
无以:没有什么。
使其人:假如那里的人。
一旦:忽然有一天。
不胜笑:笑也笑不完。
语云:常言道。
去乡:离乡。
以此言之:如此说来。
何常之有:“有何常”的倒装。
分析:
第二段在上文揭示京师人贵竹江南人贱竹这一现象的基础上,作者深入一步,进行了由此及彼的推理,奇花异石虽为京师人和江南人所贵,但在其产地一定与竹子在江南的命运相似。反之,在奇花异石的家乡“绝徼海外”,或者在其他从来不产竹子的地方,一旦有人看见竹子,又必定比京师的人更加珍爱它。这里把京师人、江南人、绝徼海外人对“奇花石”和“竹”的不同态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并指出三种人对不同物品的不同态度是一种奇特可笑的现象。
第三段,作者深入地进行了由表及里的分析,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面对这种习俗的偏见,作者忍不住发问:“事之好丑,亦何常有之?”这一反诘句,有力地表现了对人才和竹子的不幸命运的愤愤不平,抒发了对世俗偏见的强烈不满之情。
五、小结
第一至第三段,论述世人对竹的态度。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第一段),记述京师人贵竹和江南人贱竹奇怪现象。第二层(第二、三段),作者就贵竹、贱竹现象发议论,指出物之高下贵贱是以物之远近多寡而论的,并进而明世人的好恶无常。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一。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对课文前三段的理解。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四段。
1.学生朗读第四段。
2.质疑,弄清大意。
明确:
遍植:到处种植。
他木:其他树木。
吟啸:吟诗啸歌。
有力者:有势力的人。
蓊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分析:
文章至此,才点出了题目中的竹溪。任光禄虽身处江南,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反而在荆溪之上治园,“遍植以竹”,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并自号曰:“竹溪主人”。里虽寥寥几笔,却刻画了一个不苟合流俗,志趣高雅的人物象。
(二)学习第五、六段。
1.学生朗读第五、六段。
2.质疑,弄清大意。
明确:
漫然:漫不经心,随便地。
无乃:恐怕,含有推测性。
深好:很深的喜爱。
以告人:即以之告人。
可好:值得喜爱。
妖艳:颜色艳丽。
孑孑然:孤零零。
偃蹇孤特:高傲独立不群。偃蹇,高傲。孤特,孤高独立。
是以:因此。
斗富:比比谁有钱。
裘马:常用以形容生活奢华,如“轻裘肥马”。裘,皮衣。
挺挺:正直的样子。
凛然:严肃,形容令人敬畏的神态。
取贵:受重视。
分析:
第五段先对第四段任光禄治竹溪园言竹的议论。阐述任光禄植竹意义,先从反面讲,像任光禄这样知竹爱竹的人,自古以来是“绝少”的,因为人们的审美观点有问题,认为没有石的“奇巧”,没有花的“妖艳绰约”;它“孑孑然”,像高傲独立不群的士人。至此,由任光禄对竹的态度,揭示出他不谄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文章这里的议论,也是间接写竹,借写竹子来赞扬竹溪主人。
后紧接上文,作者从正面歌颂任光禄的人品:他虽然生长于热闹繁华的环境,却能不迷恋于其中,鄙弃富人所嗜好的纸醉金迷,不迎合巴结别人,孤高独立,这肯定从竹中得到了神韵,作者极其自然地从写人转到写竹。
第六段,作者一声长叹收束全文。这里明写竹,暗里写人——江南自有爱竹之土。
(三)理解文章第四至六段内容。
明确:
文章第四至六段,赞颂任光禄的知竹爱竹和他的孤高独立的人品。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段),写任光禄治园,遍植以竹,自名竹溪主人,并点出作“记”的由来。
第二层(第五段),论述任光禄知竹爱竹的根源在于他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第三层(第六段),抒发江南自有爱竹之士的感慨,结束全文。
三、探究活动
1、任君贵竹与京师人贵竹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的含义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任君在贱竹之江南竟贵竹,在于知竹,知竹在于他的人格与竹自有某种相通之处;他“深好于竹”,是真爱竹。京师人贵竹,是“以其难致而多稿死”,物以稀为贵罢了,是为了斗富,其实不知竹,非真心爱竹。
对“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的含义可这样理解:如果人们都能像任君那样知竹,真心爱竹,那么在“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的江南,也就有人贵竹了,而不是“物去乡则益贵”。
2.你知道还有哪些名人特别喜欢竹?课外搜集名人咏竹的诗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郑板桥《竹石》)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代,王维《竹里馆》)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归闲我欲频来此,枕蕈仍教到处随。”(宋代、陆游《新竹》)
四、积累文言词语
研究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说说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1.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2.则人益贵之
3.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明确:
这些加点的词本不是动词,在句中都活用为动词。
第1句“薪”是“把……当作柴草”的意思,名词活用为动词。第2句“贵”是“以……为贵,重视”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第3句“宝”是“把……当作宝贝”的意思,名词活用为动词。“薪”是“看作柴草”的意思,名词活用为动词。
五、朗读全文,加深理解。
六、小结
这篇山水小品,未记竹溪之景物,而是借题发挥,讥笑批评了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或贱竹的怪现象,赞扬了任光禄君知竹、爱竹和不务纷华、不谄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本文题名为“记”,所记的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光禄任君治园植竹一事,但作者并没有按一般“记”的格式来记叙事件始末,却是把重点放在议论上,通过反复对比、衬托,精心
局,自然托出了文章的主旨。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作者邮箱:
竹溪记 篇3
一、教学目标 :
1、能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对照注释,能把文章翻译成流畅的现代文。
2、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二、教学要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记”体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三、教学难点 :
1、记”体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课型:精读课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二、教学过程 :
1、课前布置预习
①收集吟诵“梅、兰、竹、菊”的诗 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②查阅作者生平及成就。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散文家,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武进人,世称荆川先生。作品有《荆川先生文集》、《文编》64卷。明代中期重要散文家。
2、读课文,读准字音,断句
徼jiao(缴) 薪xin 芟shan任ren蓊然weng 臭xiu味 欤yu 孑jie偃蹇yan jian 绰约chuo 溺ni 酣嗜han shi
3、文言文实词、虚词(1)
①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余-我 尝-曾经 侯家-显贵人家蓄-收藏 自-从 惟-只有绝徼-极边远之地 致-求取
难点翻译:见其所蓄-见到他们所收藏的东西。
②吾江南人斩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薪-把当作柴草(名词-动词)之-竹子 其-他们(江南人) 为-建造 或-有的人
难点翻译:不自惜-自己一点不吝惜③然有竹拒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然-然而 拒-占据 其-园亭 或-有的人 芟-割除 焉-竹子(代词,注意与语气词区分) 毋-不要 以-因为 是-这(代竹子)
难点翻译:占我花石地-占据我种花置石的地方。
④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
而-但是 -如果 致-求取辄-就 惜-吝惜 才-刚刚 稿-同槁,枯 以-修饰连词不翻译。
⑤以其难致而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之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以-因为 其-它们(竹子) 则——那么 益-更加 贵-重视 之-竹子 甚或-甚至 之-他们(京师人) 乃-竟然 宝-把当作(名词-动词)
难点翻译:宝吾之所薪-把我们看做柴草的当作宝贝
段意:记述京师人贵竹和江南人贱竹的奇怪现象。
文言文实词、虚词(2)
①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诚-确实 为-被 贵-重视 然-然而 穷-彻底探求 其-奇花石之-奇花石 意-猜测 其-奇花石 无以-没有什么 甚异-大不同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难点翻译: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我猜想(极边远之地和海外之人看待它们)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②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之宝之者。
或-或者 素-从来 使其人-假如那里的人 意-猜测 其-竹子 甚-超过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宝-重视 之-竹子
难点翻译: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之宝之者-我猜测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重视竹子。
③是将不胜笑也。
是-这种情况 不胜笑-笑也笑不完
段意:在上文贵竹、贱竹这一怪现象的基础上,作者深入一步,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把京师人、江南人、绝徼海外人对“奇花石”“竹”的不同态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并指出三种人对不同物品的不同态度是一种奇特可笑的现象。
文言文实词、虚词(3)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事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语-常言 去-离开 则-就 贱-卑贱 以此言之-如此说来 常-常规、标准 何常之有-(有何常)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标准。
段意-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以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
四、布置作业 :
1、翻译(1-3)小节
2、预习后半部分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2、分析翻译(4-6)小节
3、总结全文
二、教学过程 :
1、提问复习上文内容
2、文言文实词、虚词(4)
①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余-我 治-建造 于-在 以-把 作-建造 暇-有空时 吟啸-吟诗唱歌
其中-在这里
②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间-偶然 谓-对说 有力者-有势力的人 争-比赛 胜-优美的盛况 此-在这里 取诸土-取之于本地土中 劳力-花费 蓊然-草木茂盛 适-舒适 其-表示希望恳求 之-竹溪
短意-任光禄虽身处江南,却不随同世俗,反而在园子里栽满了竹子。
文言文实词、虚词(5)
①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以谓-以为 岂-难道 漫然-漫不经心 取诸土-取之于本地土中 无乃-恐怕 深好-深深的喜爱 以告人-以(之)告人
②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昔人-过去的人 臭-xiu 气味 好-值得喜爱 故-所以 其-竹子
妖艳-颜色艳丽 绰约-姿态柔美
孑孑然-孤零零 似乎-好象 偃蹇-高傲 孤特-孤高独立 士-读书人 谐-协调
③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是以-因此
④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
彼-那 贵-珍爱 以此-用竹子 斗富-比谁有钱
⑤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为-行为 一-一样
⑥君生长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童奴,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纷华-热闹繁华 溺-迷恋 酣嗜-尽情嗜好 斥-排除
⑦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尤-尤其 挺挺-正直 妄-随便
凛然-严肃,令人敬畏 偃蹇孤特-孤高独立 此-这样 其-他(任光禄) 自得-自有所得
⑧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举凡-所有 固-原来 间-使隔开 然则-那么 虽使-假使 犹-还 极-竭,尽力 以-来 快-高兴 乎-在
难点翻译:固有不能间也欤-原来就不能使他们隔开
⑨君之力虽使能尽致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固-必然,本来
段意-从正面歌颂任光禄的人品,虽然生长于热闹繁华的环境,却不迷恋其中,孤高独立,肯定是从竹中得到了神韵。
文言文实词、虚词(6)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固-本来 取贵-受重视 重-深深
段意:抒发江南自有爱竹之士的感慨。
3、中心:本文记录了任光禄治园植株一事,通过不同地方人对竹子的不同态度,讥笑批评了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或贱竹的怪现象,赞扬了任光禄君知竹、爱竹和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3、完成练习
三、布置作业 :
1、翻译文章
2、完成练习册
竹溪记 篇4
竹溪记,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关于《竹溪记》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竹溪记》阅读原文①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 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以此观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②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竹溪记》阅读题目22.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1分)··································( )
A.而 B.皆 C.则 D.乃
2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②段“蓊然满园”的景象(2分)
24.第①段写“京师人贵竹和江南人贱竹现象”有何用意?(2分)
25.下列的表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作者受舅父任光禄之托为竹溪写的一篇“记”。文章并没有记叙任君筑园植竹事件的始末,而把重心放在了议论上。
B.作者舅父任光禄身为江南人却喜竹爱竹,有人厌我爱,敝帚自珍的心理。
C.文章在写了江南人与京师人对竹的态度截然不同,却在对奇花石的喜好上,存在着一致心理。
D.任君自称为“竹溪主人”,与东晋陶渊明爱菊、北宋周敦颐爱莲,意趣情怀相似。
26.简述本文第②段的写作思路。(3分)
《竹溪记》阅读答案22. D
23.任君在荆溪上辟园,满园只栽植竹,竹树茂盛,郁郁葱葱。(竹树满园1分,竹树茂盛1分)
24.为了反衬任君不流于俗,真懂(爱)竹。(反衬手法1分,任君品质1分。答“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相关总结文字得1分)
25. B“敝帚自珍”错误。
26.作者先叙述舅父任光禄在荆溪上辟竹溪园,并托作者为竹溪作“记”,1分,再结合任君爱竹话语,与他生活优裕、为人朴实刚正的事实,1分,推论出任君不猎奇不媚俗、志趣高雅的美好品德,1分,最后,以感慨作结,深化主题。1分(4点,得满3分为止)
《竹溪记》阅读译文我曾经游览过国都世宦富贵人家的花园,看见那里积聚的东西,从极远的边地(到)海外的奇异的花卉石头没有不能得到的,然而不能得到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把它当柴烧。江南人修建花园,一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人用千钱买一块石头,有人用百钱买一棵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人就将它锄除并抛弃它。说:“不能因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国都的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就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竹子)又干枯而死。由于它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易)枯死,人们就更加珍爱它。可是江南的人甚至讥笑他们说:“国都的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竹子当做珍宝。”唉!奇花异石,确实被国都的人与江南的人所珍爱,然而追究它们的原产地,那么边地和海外的人看待奇花异石,我料想它们与竹子在江南(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同。而边地海外,也许是一向不出产竹子的地方,然而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国都的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由这些看来,世上的美丑(好恶),也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呢?
我的舅舅光禄大夫任君在荆溪的边上修建了一个花园,到处种植竹子,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他)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美好,单独在这里取本地本来就有的东西,可以不花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完全可以(使自己)满足。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替我记述一下。”我认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子独有的特殊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任君生活在富贵繁华中却能不沉溺在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那些富贵人家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令人敬畏有高傲(而)不同一般的气节,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一定有自己心得的地方。但是万物中只要人们喜爱的某种东西,哪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他对于那种东西的追求呢?既然这样那么即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上所有,任君也将竭尽自己的力量得到它,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力量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但是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唉!竹子本可以不离开江南就获得人们的尊重啊!(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
竹溪记 篇5
任光禄竹溪记
作者:唐顺之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求取的,所不能求取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南汇教育网
会泽一中语文园地
《司马季主论卜》
2004/10/07
任光禄竹溪记
作者:唐顺之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化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决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与别人争夸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的珍爱竹子,与江南人的不重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世上可喜可玩的万物,原有不能割舍的吗?那么虽然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财力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为人贵重,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南汇教育网
会泽一中语文园地
《司马季主论卜》
2004/10/07
竹溪记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对照注释,能把文章翻译成流畅的现代文。
2、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二、教学要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记”体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三、教学难点:
1、记”体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课型:精读课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二、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预习
①收集吟诵“梅、兰、竹、菊”的诗 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②查阅作者生平及成就。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散文家,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武进人,世称荆川先生。作品有《荆川先生文集》、《文编》64卷。明代中期重要散文家。
2、读课文,读准字音,断句
徼jiao(缴) 薪xin 芟shan任ren蓊然weng 臭xiu味 欤yu 孑jie偃蹇yan jian 绰约chuo 溺ni 酣嗜han shi
3、文言文实词、虚词(1)
①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余-我 尝-曾经 侯家-显贵人家蓄-收藏 自-从 惟-只有绝徼-极边远之地 致-求取
难点翻译:见其所蓄-见到他们所收藏的东西。
②吾江南人斩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薪-把当作柴草(名词-动词)之-竹子 其-他们(江南人) 为-建造 或-有的人
难点翻译:不自惜-自己一点不吝惜③然有竹拒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然-然而 拒-占据 其-园亭 或-有的人 芟-割除 焉-竹子(代词,注意与语气词区分) 毋-不要 以-因为 是-这(代竹子)
难点翻译:占我花石地-占据我种花置石的地方。
④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
而-但是 -如果 致-求取辄-就 惜-吝惜 才-刚刚 稿-同槁,枯 以-修饰连词不翻译。
⑤以其难致而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之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以-因为 其-它们(竹子) 则——那么 益-更加 贵-重视 之-竹子 甚或-甚至 之-他们(京师人) 乃-竟然 宝-把当作(名词-动词)
难点翻译:宝吾之所薪-把我们看做柴草的当作宝贝
段意:记述京师人贵竹和江南人*竹的奇怪现象。
文言文实词、虚词(2)
①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诚-确实 为-被 贵-重视 然-然而 穷-彻底探求 其-奇花石之-奇花石 意-猜测 其-奇花石 无以-没有什么 甚异-大不同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难点翻译: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我猜想(极边远之地和海外之人看待它们)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②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之宝之者。
或-或者 素-从来 使其人-假如那里的人 意-猜测 其-竹子 甚-超过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宝-重视 之-竹子
难点翻译: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之宝之者-我猜测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重视竹子。
③是将不胜笑也。
是-这种情况 不胜笑-笑也笑不完
段意:在上文贵竹、*竹这一怪现象的基础上,作者深入一步,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把京师人、江南人、绝徼海外人对“奇花石”“竹”的不同态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并指出三种人对不同物品的不同态度是一种奇特可笑的现象。
文言文实词、虚词(3)
语云:“人去乡则益*,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事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语-常言 去-离开 则-就 *-卑* 以此言之-如此说来 常-常规、标准 何常之有-(有何常)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标准。
段意-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以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
四、布置作业:
1、翻译(1-3)小节
2、预习后半部分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2、分析翻译(4-6)小节
3、总结全文
二、教学过程:
1、提问复习上文内容
2、文言文实词、虚词(4)
①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余-我 治-建造 于-在 以-把 作-建造 暇-有空时 吟啸-吟诗唱歌
其中-在这里
②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间-偶然 谓-对说 有力者-有势力的人 争-比赛 胜-优美的盛况 此-在这里 取诸土-取之于本地土中 劳力-花费 蓊然-草木茂盛 适-舒适 其-表示希望恳求 之-竹溪
短意-任光禄虽身处江南,却不随同世俗,反而在园子里栽满了竹子。
文言文实词、虚词(5)
①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以谓-以为 岂-难道 漫然-漫不经心 取诸土-取之于本地土中 无乃-恐怕 深好-深深的喜爱 以告人-以(之)告人
②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昔人-过去的人 臭-xiu 气味 好-值得喜爱 故-所以 其-竹子
妖艳-颜色艳丽 绰约-姿态柔美
孑孑然-孤零零 似乎-好象 偃蹇-高傲 孤特-孤高独立 士-读书人 谐-协调
③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是以-因此
④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
彼-那 贵-珍爱 以此-用竹子 斗富-比谁有钱
⑤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为-行为 一-一样
⑥君生长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童奴,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纷华-热闹繁华 溺-迷恋 酣嗜-尽情嗜好 斥-排除
⑦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尤-尤其 挺挺-正直 妄-随便
凛然-严肃,令人敬畏 偃蹇孤特-孤高独立 此-这样 其-他(任光禄) 自得-自有所得
⑧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举凡-所有 固-原来 间-使隔开 然则-那么 虽使-假使 犹-还 极-竭,尽力 以-来 快-高兴 乎-在
难点翻译:固有不能间也欤-原来就不能使他们隔开
⑨君之力虽使能尽致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固-必然,本来
段意-从正面歌颂任光禄的人品,虽然生长于热闹繁华的环境,却不迷恋其中,孤高独立,肯定是从竹中得到了神韵。
文言文实词、虚词(6)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固-本来 取贵-受重视 重-深深
段意:抒发江南自有爱竹之士的感慨。
3、中心:本文记录了任光禄治园植株一事,通过不同地方人对竹子的不同态度,讥笑批评了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贵竹或*竹的怪现象,赞扬了任光禄君知竹、爱竹和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3、完成练习
三、布置作业:
1、翻译文章
2、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