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宽容》教案

2023-01-27

《多一些宽容》教案 篇1

  八、多一些宽容

  郭安凤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教学重点、难点

  1、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林则徐自题联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生说下联:壁立千仞,无

  欲则刚。这幅对联16个字,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3段,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三、                      学习第二段

  思考:作者按照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段有5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

  究。第一层(开头2句)是总述。

  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

  “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

  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

  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第二层谈互谅。第一句话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要的角度说明

  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

  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

  理的方法。

  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

  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

  这一段四个并列的层次之间,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四个层次的顺序,也安排得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四、                      探究活动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如果你

  觉得你周围的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关键性语句,对这些人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对生活中具体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认识文章的现实意义,加深对主旨的理解。要有独特的见解,不求统一。

  2、搜集有关宽容的名言、故事等

  小组合作、交流

  有关宽容的名言,如下:

  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孔子家语》

  ②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毛泽东

  ③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法国)笛卡儿

  ④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⑤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

  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⑦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  渲

  ⑧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       (俄罗斯)斯宾诺莎

  五、                      小结

  本文通过有力的透彻分析,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

  怎么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六、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探究练习二

  3、练习册P、59   1、 2、  5、

《多一些宽容》教案 篇2

  《多一些宽容》教案

  城东中学进  王小二

  教学目标 :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能品析文章结构及论证语言。

  3、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  

  看故事新闻,谈发现体会。

  出示祁黄羊举贤不避仇、将相和之负荆请罪的flash故事短片和下面的标题新闻。

  新浪网标题新闻:

  不满母亲牢骚话        一男子竟然打落母亲两颗牙

  男子拒交两角存车费    抡钢锁将看车人打成脑出血

  七旬老人在北京西客站餐厅休息挨服务员巴掌

  学生谈谈发现体会。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爱,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多一些宽容。由此导入  课文。

  二、初读课文  明白道理

  请你来当小老师:

  1、讲出作者观点。

  明确: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2、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明确: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3、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是否多余?

  明确:不多余,是文章观点的补充论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这样,文章做到了既旗帜鲜明,又滴水不漏。

  三、再读课文评点品味

  请你来当评论员:

  要求: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很好或自认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摆明理由,写好批注。

  示例:

  1、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注: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突出了要做到“宽容”的要求之高。

  2、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这一层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摒弃私心杂念……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从正面讲道理,说明“让”能消除矛盾;“争名于朝……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从反面讲道理,说明“争”的后果。

  四  补充课文  添加事例

  要求:语言叙述简洁,讲清事实即可。

  示例: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五、运用课文实践出真知

  请你来当调解员

  要求:引用课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下面画面中两位同学进行劝说。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六、作业 自助餐

  1、以“宽容”为主题,仿照课文中“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句式写一段话。(必做)

  2、课外搜集与宽容有关的格言警句、成语、谚语,积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挑选出其中两句:一句送给画面中的一位同学,另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必做)

  3、把本课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就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宽容、在与人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妥善处理,写一篇心得体会。(200字以上)

  4、课外查找几个有关“宽容”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七、教师寄语

  宽容是枝头温暖的阳光,

  宽容是大海广阔的胸怀,

  宽容是春天里轻拂的缕缕微风,

  宽容是冬夜里跳动的团团火苗。

  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嫉妒,

  有了宽容就没有了贪婪。

  宽容是这个世界上一剂最好的药,

  她能够医好我们心灵久治不愈的创伤;

  宽容是一幅最迷人的画,

  她能够给我们带来重振雄风的希望。

  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会宽容,

  因为,宽容别人也就是珍爱自己。

《多一些宽容》教案 篇3

  多一些宽容

  教学目标 :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能品析文章结构及论证语言。

  3、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  

  看故事新闻,谈发现体会。

  出示祁黄羊举贤不避仇、将相和之负荆请罪的flash故事短片和下面的标题新闻。

  新浪网标题新闻:

  不满母亲牢骚话一男子竟然打落母亲两颗牙

  男子拒交两角存车费抡钢锁将看车人打成脑出血

  七旬老人在北京西客站餐厅休息挨服务员巴掌

  学生谈谈发现体会。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爱,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多一些宽容。由此导入  课文。

  二、初读课文  明白道理

  请你来当小老师:

  1、讲出作者观点。

  明确: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2、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明确: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3、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是否多余?

  明确:不多余,是文章观点的补充论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 ,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这样,文章做到了既旗帜鲜明,又滴水不漏。

  三、再读课文 评点品味

  请你来当评论员:

  要求: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很好或自认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摆明理由,写好批注。

  示例:

  1、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注: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突出了要做到“宽容”的要求之高。

  2、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这一层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摒弃私心杂念……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从正面讲道理,说明“让”能消除矛盾;“争名于朝……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从反面讲道理,说明“争”的后果。

  四  补充课文  添加事例

  要求:语言叙述简洁,讲清事实即可。

  示例: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五、运用课文 实践出真知

  请你来当调解员

  要求:引用课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下面画面中两位同学进行劝说。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六、作业 自助餐

  1、以“宽容”为主题,仿照课文中“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句式写一段话。(必做)

  2、课外搜集与宽容有关的格言警句、成语、谚语,积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挑选出其中两句:一句送给画面中的一位同学,另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必做)

  3、把本课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就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宽容、在与人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妥善处理,写一篇心得体会。(200字以上)

  4、课外查找几个有关“宽容”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七、教师寄语

  宽容是枝头温暖的阳光,

  宽容是大海广阔的胸怀,

  宽容是春天里轻拂的缕缕微风,

  宽容是冬夜里跳动的团团火苗。

  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嫉妒,

  有了宽容就没有了贪婪。

  宽容是这个世界上一剂最好的药,

  她能够医好我们心灵久治不愈的创伤;

  宽容是一幅最迷人的画,

  她能够给我们带来重振雄风的希望。

  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会宽容,

  因为,宽容别人也就是珍爱自己。

《多一些宽容》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字词。

  1、注音。

  和谐(xi ) 豁(hu )达 胸襟(j n) 摒(b ng)弃

  迥(ji ng)异 芥蒂(ji d ) 嫉妒(j d )

  2、解释。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 淡泊:不追求名利。

  摒弃:舍弃。 姑息:无原则地宽容。

  迥异:完全不同的意思。 芥蒂: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

  二、导入  

  教师出示林则徐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学生说出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虽仅16个字,却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按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四、阅读第一段。

  教师讲解:前两句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阐述宽容的社会意义,说明只有提倡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后一句引用林则徐的对联,从个人胸襟的角度加以论证。引用的内容,重点在于下联,强调“有容乃大”的道理。总之,无论从社会的人际关系角度,还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都必须提倡宽容。

  五、精读第二段。

  思考:作者按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宽容?

  学生讨论后明确。

  这一段的结构:总——分。

  第一层是总述。三个“一种”是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第二层谈互谅。第一句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求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

  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

  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

  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

  四个层次的顺序,安排得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和互敬”。

  六、阅读第三段。

  这一段是一个补充论证,或者说是退一步论证。作者针对人们对文章观点可能产生的误解,在最后一段进行必要的补充论述,使自己的观点立于不败之地。这个限制显示了作者表达的严密。

  七、完成课后练习。

  1、练习一。(让学生认识本文的现实意义。不求统一答案。)

  2、搜集名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法国 笛卡儿)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爱到别人宽容的。(俄罗斯 屠格涅夫)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 纪伯伦)

《多一些宽容》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学习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

  3、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对待别人。提倡人与人之间的高尚的人格修养——宽容。

  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名句积累,导入新课。

  导入: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多一些宽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吧,从中你会进一步理解宽容,学会宽容。

  二、初读课文,质疑

  1、一个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

  朗读要求: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注意语气与节奏。

  2、师生评价学生的朗读。

  3、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解宽容

  ⑴作者阐述了怎样一个观点?

  明确: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⑵为什么要多一些宽容?

  ⑶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明确: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⑷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是否多余?

  看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该如何认识“宽容”

  材料一: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找学生谈心,耐心辅导学生。但小赵同学对王老师有看法,他说:“我迟到了,他就批评我;小测验时,我就翻了一下书,也被他狠狠批了一顿。王老师太严了,对我一点也不宽容。”

  材料二:媒体报导:在家庭暴力中受害的弱势一方——妻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宽容了丈夫的过失——酗酒、赌博、虐待、侮辱——导致对方的暴行越演越烈,直到受害者不堪忍受时,悲剧发生了:受害人要么被活活打死,要么向施暴者举起了屠刀

  明确:不多余,是文章观点的补充论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这样,文章做到了既旗帜鲜明,又滴水不漏。

  四、补充事例,感受宽容

  一篇议论文一般情况下总是既讲道理又摆事实,而事实胜于雄辩,可这篇文章却是雄辩多于事实,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老师示例:

  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相传,清代礼部尚书张英为解决家人与邻居的矛盾,特寄诗一首回家:“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主动让地三尺,邻家也主动让地三尺,遂成就了安徽“六尺巷”这一千古美谈。

  仔细研读老师出示的材料,先感受其中的宽容之处,再选择一则材料加工提炼,概括成为一个事实论据加入到第二段中恰当的地方。(若对老师提供的材料不满意,你也可以自己补充材料)

  五、走进生活,学会宽容

  创设情境,谈宽容。

  昨天,小明的同学有两道代数题不会做,来向小明请教,小明热心的帮同学解决了难题。今天,小明有一道物理题做不出来,想向这位同学请教,可是这位同学却以作业多为由推辞,没有帮助小明解答,小明为此气愤不已,向你讲述了这件事。那么,你会如何劝解小明呢?

  (1、帮同学解疑讲解的同时,自己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2、同学虽然没有帮自己,不正好可以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3、同学做得不对,自己却不计较,正好证明了自己有博大的胸怀,有宽容的美德。)

  六、课堂小结:

  宽容是你踩了我一脚,我却回你一句没关系;宽容是起争执时,双方的各退一步;宽容是面对他人的小过失时,一个淡淡的微笑;宽容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句话……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一种宽厚的胸怀,去接纳这个具有缺损的社会;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海纳百川”的气度,去换取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及和睦;愿宽容之心,遍布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六、教师寄语,学生集体朗读

  七、作业自助餐

  1、以“宽容”为主题,仿照课文中“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句式写一段话。(必做)

  2、把本课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就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宽容、在与人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妥善处理,写一篇心得体会。(200字以上)

  ★什么叫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你能结合课文举一个例子作事实论据吗?

  互谅:唐太宗还是秦王时,魏征曾帮助太子李建除去他,后来他当上皇帝,不计前嫌,能原谅他各为其主,重用了魏征,至于他贞观盛世,是与他的胸襟广阔分不开的

  互让:负荆请罪,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甘愿忍受廉颇的嘲讽,当廉颇得知后,非常惭愧,于是负荆请罪,后来两人同心协力为赵国出力。这说明人只有不计较私利,互相谦让,才能处理好相互之间的矛盾。

  互敬:周总理,作为一国总理,日理万机,非常辛苦。有一次,周总理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刚要回家,在路上碰见一个清洁工人,周总理主动上前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周总理十分尊重别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的尊重。

  互爱:

《多一些宽容》教案 篇6

  多一些宽容

  教学目标 :

  1、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透彻的分析,辩正的说理

  3、宽容与批评的统一

  重点难点:

  1、理解宽容与批评的统一

  2、理解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块: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应该学会宽容。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他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从中你就能找到答案。

  2、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指导。(放投影片)

  自读指导: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课文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透彻的分析,辩正的说理。

  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阐述了怎样一个观点?

  (2)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的关键性的语句对这些人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3)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难能可贵?

  (4)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本文的论证方法是以摆事实为主,还是以讲道理为主?作简要说明。

  3、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第二块:课内活动:实话实说。(话题:面对同学的一些错误,多一些宽容还是多一些批评?)

  1、导入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面对同学们的一些错误或不良品质,应该多一些宽容还是多一些批评?可能任者见任智者见智,今天我们“实话实说”演播室选两位观点相左的嘉宾(学生),想就这个话题实话实说,其他同学也可以随时发言。

  2、主持人(老师)与嘉宾(学生)实话实说,进行争辩与研究。

  (1)首先请各位嘉宾自我介绍一下,并阐明自己的立场。

  (2)问赞成方:你认为面对同学的错误,多一些宽容,有什么理由?

  (3)问反对方:你认为面对同学的错误,多一些批评,有什么理由?

  (4)双方进行争辩。

  3、归纳:结合课文第三段,认识到宽容与批评的统一。

  第三块:课外活动:收集资料。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课外收集人格修养方面的格言警句、成语、谚语,与同学交流。

《多一些宽容》教案 篇7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小编整理了《多一些宽容》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多一些宽容

  郭安风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要紧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同自己性格、志趣不同的人。古人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支持。要把对同志的宽容与对错误的批评统一起来,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健康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

  《多一些宽容》阅读题目:

  1、这篇短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提出要宽容他人必须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你认为“四互”中哪一点最难能可贵?为什么?“四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末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文章中的关键性的句子,对他们进行劝说。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一些宽容》参考答案:

  1、论点是“多一些宽容”,(或“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2、第一、二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感受,不求惟一的答案。第三问:四者之间应该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互爱”的要求是最高的。

  3、补充论述宽容与无原则的迁就、善恶兼容等的区别,使论述更严密,结构更完整。(意对即可)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