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2019-11-25

第7课                          第一课时                            总课时
课题:背影  
(一)知识教学点
 1.给加点字注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踌躇 拭 颓唐 琐屑 举箸
 2.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
     狼藉 惨淡 勾留 变卖典质 赋闲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琐屑
 (二)能力训练点
     1.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
     2.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要讲解这一问题使初一学生明白要费很大气力,可以以放风筝为例,深入浅出地说明“形散而神不散”的问题。选材喻为风筝,中心喻为线。)
     3.指导学生学习做读书摘要。
     4.继续指导学生的朗读。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朴实的语言所饱含的深 情厚意的理解;分析课文可按“内容-结构-语言”的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
 (一)教学要点
 1.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3.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意思;理解二、三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
     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 朱自清 先生。变到 朱自清 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本文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发表在当时的《文学周刊》上。文章发表后,广为传诵,并一直作为语言教材。当年, 朱自清 先生逝世捕些中学生拿着报纸悲痛地说:“作《背影》的 朱自清 先生死了!”可见本文的影响之大。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朱自清 先生这篇著名散文――《背影》。
 2.教学新课
     (1)学生交流课下 查找的有关朱自清及《背影》的有关资料。明确以下内容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在当时和以后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
     (2)学生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问题。
     (3)范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4)学生速读课文,讨论问题。
     ①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