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

2019-07-19

   郭沫若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了战斗的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检查预习《雷电颂》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伫立(  ) 睥睨(  ) 咆哮(  ) 波澜(  )  污秽(  ) 
犀利(  )  劈开(  )  稽首(  ) 虐待(  )   驰骋(  )
雷霆(  )  踌躇(  )  鞭挞(  ) 忏悔(  )    罪孽(  )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                            污秽:
  犀利:                            播弄:
  虐待:                            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忏悔:
  罪孽:                            拖泥带水:
3、作者档案和背景介绍。
(1)、本文选自历史剧《屈原》,屈原是我国最_______的大诗人,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者_______,是进步文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历史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景介绍。
《屈原》创作于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____________一生的故事。以____________为情节线索,构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戏剧冲突,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____________这个悲剧典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