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教案

2019-06-13

教学目标

1、剖析人物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真善美

2、读写一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理解“窗”双关含义

教学设想

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

2. 安排一教时

3. 布置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导入课文

房间因为有了窗口才透进阳光,心灵因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我们

的生活中有许多有形、无形的窗口。让我们打开课文《窗》。

二 初读课文

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小说情节。

讨论、明确: 开端 病重静养

发展 谈天绘景

高潮 电铃事件

结局 只见秃墙

三.再读课文

要求:初步分析人物内心世界

(一) 分析情节发展部分,初步展示病人甲形象。思考、讨论:

1. 他们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明确:病人甲描述窗外景色。(指名朗读第4段)

2. 窗外景色怎么样?

明确:景物多多、色彩斑斓、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

3. 病人乙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候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4.窗外美好景色是真的吗?病人甲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窗外景色是病人甲虚构的,这从课文结尾可以看出。

这美丽的慌言,让病人乙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小结 病人甲,面对病魔,不仅没有屈服,还不断用自己微薄力量和仅有条件,

创造生活, 给他人带来生活的情趣,给病人乙以力量、温暖。 病人甲,

为他人着想,以生命为代价,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情趣鼓舞病友。

(二)剖析情节高潮部分,初步揭示病人乙形象 .思考、讨论:

1. 对于占据窗口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么想法? (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口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窗外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

“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2. 在电铃事件中,病人乙有什么表现?

明确:双眼盯着天花板、纹丝不动、见死不救

四.深入分析课文

(一) 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给课文拟副标题

从人物角度拟

1. 两个病人的故事

2. 一个……的病人 (病人甲)

讨论、明确:乐观、善良 热爱生命、心灵美好、品德高尚、

一个 ……的病人 (病人乙)

讨论、明确:自私、冷酷、漠视生命、狡猾、虚伪、残忍

从情节角度拟 (略)

(二) 分析标题“窗”含义

“窗”是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一语双关,既是病房的窗口,

也是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

(三) 分析结尾

“光秃秃的一堵墙”的结局,卒章显志,“于无深处听惊雷”,使小说产

生了艺术魅力,耐人寻味,令读者掩卷长思,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深化。

(四) 归纳主题

就课文主题写一副对联

提示: 1、颂扬美德,鞭挞私欲

2、颂扬高尚品格,鞭挞丑恶灵魂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五、迁移训练

(一) 给课文续写结尾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让小说故事情节再向前发展一步。

提示:1、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止,病情加重,很快死去。

2、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转,出院后向别人讲述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3、病人乙后悔,学习病人甲,为病人丁讲述“窗外美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