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母 亲(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4)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课初热身
1.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2.再 现亲情 齐背 《游 子 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3.走近名人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 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xx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 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 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 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 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预习展示
读出下列字音
糜( ) 嬉( ) 文绉绉( ) 佃( )户 轻薄: 质问: 面红耳赤: 侮辱: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感悟真情 自由朗读,感悟文章内容。选用下列其中一个句式发言:
1)、我从文章中读出了一个 的母亲。
2)、紧扣文章内容以“我从母亲 一件事上感受到了母亲的( 慈 爱 严厉 刚强 宽容 )”说一句话。
总结:
①通过初读课文,你能总结文章写了母亲那些事?
明确: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第四件:
第五件:
②文章写了母亲几方面的事情?
我的母亲(第2课时)
合作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 ,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品味语言分寸感(研讨课后练习)
拓展思考
1、文章结尾写道:“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请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