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三峡

本学期总第    课时日期

课型

复习

主备人颜贞复备人张丽君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并默写两篇文章。2、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 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3、了解本文所描写的自然景观 ,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三、教学过程

 课前反馈:

复习过程:

一、了解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地理学家        。他所 著《       》即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著作,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熟练背诵,准确默写

1. 学生竞背,互查。

2.  检查 默写。重点句

三. 积累词汇,准确翻译

1.学生自我积累文言词汇,学 生互相检查。

2.重点:阙、襄、沿、溯、绝、或、发、虽、奔、疾、良、肃、属、绝。

3.学生翻译全文,明确重点

(1)重岩叠嶂-----不见曦月

(2)或王命及宣-----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良多趣味。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竞译

四. 熟悉内容,感悟情感

1.本文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突出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三峡的水,水势大,水流急,水质清。

2.本文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是: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五. 了解写法,体会妙处

(1)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尤其是结尾段,通过高猿长啸,引用诗歌,突出了 三峡山高、水长、岭连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2)本文写景,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听觉等表现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等,写出了景物的鲜明特征,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强烈的热爱之情;动静结合……

六.走进中考,完善提高:(完成《金榜》真题)

七、课堂达标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郦(  )道元       重岩叠嶂 (   )      不见曦(  )月       沿溯(  )阻绝     素湍(  )绿潭     飞漱(   )其间       属(   )引凄 异        泪沾裳(   )绝巘(    )   

2、解释列出的字词。

(1)略无阙处             略无:_________      阙:_______________

(2)至于夏 水襄陵         至于:_________      襄陵:_____________

(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_________      夜分:_____________

(4)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