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一、 字音字形:
(一)字音
嫩芽(nèn) 调皮(tiáo) 霎时(shà) 依偎(wēi) 蹲下(dūn)
背起(bēi) 粼粼(lín lín) 拆散(chāi) 煎熬(áo) 分歧(qí)
(二)多音字
shì 似的 liǎng 伎俩 qiào 翘翘板
似 俩 翘
sì 似乎 liǎ 姐弟俩 qiáo 翘首以待
二、词语释义
[信服]:相信并佩服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挺]:勉强支撑
[熬]:忍受,耐苦支持
[酷冬]:极冷的冬天
[一霎时]:一会儿
[分歧]:不同的观点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 》《 散 步 》《花样年月》,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探寻背景
《散步》的写作契机(莫怀戚)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