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
1. 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
2. 了解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 掌握“溶、帖、旋、拂、砥、讫”等6个字。
(二) 能力训练:
1. 初步学会翻译文言文;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三) 思想感情教育:
1.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作者和《梦溪笔谈》。
2. 疏通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简介作者和《梦溪笔谈》
 要求快速阅读注释一和注释二。
 合上书本比赛掌握情况。(幻灯,填空)
 教师补充。
(三) 解题:活板,即为活字板,“板”同“版”。
(四) 听录音,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
(五) 检查朗读。(准确程度、流畅程度)
(六) 疏通全文。
 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句,遇到疑难句,同桌帮忙。
 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 将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划出。
(七) 注意下列词的落实:
第一段:板印、盛为之、已后、皆为扳本
第二段:布衣、又为活板、薄入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持就火炀之、则字平如砥、止印、未为简易、已字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重复者、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不以木为之者、文理又疏密、兼与药相粘、燔土、用讫、拂、殊不
第三:其印、为、予、群从
(八) 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用现代文翻译第二段。3.找出三个词类活用、四个通假字、五个一词多用。
第二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分析结构层次。
2. 了解说明顺序。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出示幻灯。)
一、解释下列各词:
1. 板印____2.盛为之____3.已后______4.皆为扳本___5.布衣__6.又为 活板___
7.薄如钱唇   8.每字为一印9.火烧令坚10.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
11.以一铁范置铁板上_____12.乃_____13.持就火炀之____14.则字平如底____
15.止印___16.未为简易___17.已自布字18.更互用之__19.瞬息可就__20.重复者
21.以纸帖之__22.每韵为一帖__23.奇字24.素无备  25.旋刻之  26.不以木为之者
27.文理___28.兼与药相粘__29.燔土___30.用讫__31.拂__32.殊不__33.其印___
34.为予群从所得______
二、写出四个通假字:
三、写出三个词类活用字:
(二)完成课后练习二。
(三)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
1. 思考:本文三个自然段各记述了什么情况?
 简要交代活版发明之前用雕版印刷的具体时间和使用情况。
 详细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以及有关的问题。
 交代毕升所制字模的下落。
2. 由以上分析看出本文总体上是以什么为序?
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
3. 本文课题是“活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活版,而是从雕版印刷写起的?
 从雕版印刷到活版印刷是印刷术的一个飞跃。试问,雕版印刷的缺点是什么?
(死,不灵活。)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看出活版印刷的优点和特点。
(四) 分析第二段:(重点段)
1. 齐读,思考:按照活板制作和使用的程序,本段可分几层?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