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
1.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新鲜、可口
2.交通 古义:互相通达 今义:道路
3.妻子 古义:妻子和子女 今义:单指妻
4.问讯 古义:询问消息 今义:询问
5.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6.间隔 古义:不来往 今义:隔开,隔断
7.无论 古义:不用说 今义:不管怎么样
8.不足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词类活用
1.欲穷其林。
穷:本义为“尽头”,此处意为“走到……的尽头”。名词作动词。
2.渔人甚异之。
异:奇怪,诧异。“异之”正确顺序为“以之为异”,“认为……很奇怪”。形容词意动用法;
3.处处志之
志:本义为“标志”,此处意为“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例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特殊句式
1.武陵人捕鱼为业
谓语动词省略。“武陵人以捕鱼为业”,“以……为”意为“把……当作”,是古汉语中常用句式。
2.黄发垂髫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表征,这里代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嵬贩ⅲ贩⑾麓梗饫锎付!盎品⒋棍亍保粤街质挛锏奶卣骼创饬街质挛铮褂昧私璐男薮鞘址ā?br> 3.问所从来
宾语前置。句子的正确顺序应该是“问从所来”,意为“问他从哪里来”,“所”为宾语,指“哪里”,应放在动词“从”之后,此处为倒装语序。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判断句。“南阳的刘子骥,是品德高尚的人。”后一句是对前一事物的判断和评价。这种判断句多用如下几种句式:“……者,……也”、“……,……也”、“……者,……”等。
文章结构
故事回环跌宕,处处设疑,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全篇思路:发现桃花源──叙写桃花源──议论桃花源──不能再入桃花源。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自然段),先交代时间和事情的缘由,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而后写渔人的“奇遇”和桃花源外的优美景色。
第二层(2~3自然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以及桃花源内的景象。作者先写桃花源入口狭窄,点明其因不易发现、人迹罕至,而长期与世隔绝。紧接着围绕桃花源的地势、房屋、田土、人物种作和衣着等,以生动的笔调,勾勒出一幅“怡然自乐”的美好的生活图景。作者把自己的理想全部倾注在描绘和记叙之中,以桃花源的美好境界来否定现实的黑暗社会。
第三层(4自然段),写寻访桃花源留下了虚无缥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