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
课文阅读。
【教学难点】
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题的确定。
【教学时数】
3课时。
【预习质疑】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介绍: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2、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藤野先生》的主题的理解是浅陋的,甚至是错误的,包括各种教辅资料和《教师用书》,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把半个多世纪的错误纠正过来。借此,还可培养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预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给生字注音:
驿站 教诲 瞥见 畸形 不逊 诘责 匿名 杳无消息 油光可鉴 烂熳 芦荟 挟着 芋梗 宛若 绯红 深恶痛疾 系住菜根
3、整体理解课文,填空:
《藤野先生》选自《 》 ,体裁是______________。
4、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本文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⑴ 在________,表达对________的厌恶;
⑵ 在________,回忆与________的交往;
⑶ 在________,表达对藤野先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
5、提出自己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阅读课文】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东京
1、指名朗读,正音。欣赏樱花盛开的上野公园及富士山的图片。
2、“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作者什么感情?
──只不过,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3、理解作者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的艺术匠心:
提问: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
──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为什么抓这个特点?
──因为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
教师介绍当时关于辫子的知识:在清朝以前,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投影以上文字),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法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投影以上文字)之说。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例如鲁迅,率先把辫子剪去。所以当时仅凭辫子就可以辨别对清王朝的态度。也有的辫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续一条假辫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是革命来了,就把辫子盘在头顶,用一根筷子别住;革命失败了,就放下来。阿q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