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
1,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人方法。
2, 作者巧妙的构思。
3, 雷锋精神影响。
预习要求:
1,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 给下列字注音。
撵 驿路 陡峭. 竹篾 简陋 悠闲 恍惚 修葺
教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2,板书课题:《驿路梨花》
解释:驿路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按照他们出场的顺序列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哪些是直接写,哪些是间接写?
2.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人物 事情 目的
“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梨花) 照料小茅屋 方便过路人
3,指导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
本文通过记叙哀牢山顶,密林深处一座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生根,开花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精神。
4,按时间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这和课文顺序有何不同?哪种安排材料的顺序比较好?
按时间顺序复述: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
疏导:注意课文的注释 1
解释驿路,驿站
解释题意
板书:
总结并明确:
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都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默默地为人民服务,他们都是茅屋的主人。
明确:
疏导:
一开始就知道茅屋的主人的好还是最后知道茅屋主人好?
课文顺序复述: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总结第一课时:
思路,基本内容,雷锋精神就像盛开的梨花,绽放在祖国的边疆,
布置课后作业:
1, 找出课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并认真体会它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