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 4-6

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在反复朗读中熟悉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体味作者感情。

2.品位文中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内容,在揣摩小说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中体味文章的独特魅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分析

这是一篇传统的经典篇目,有出色的写作技巧与深刻的主题表现。但需要主要的是,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初一的学生不大容易体会主人公的悲愤与沉痛。同时,因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咀嚼品味和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应注意引导。



教学理念

1.抓住文章重点,突出文章精髓,“长文短教”。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可学点、可教点很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取舍尤为重要。教学设计时应力求抓住最主要的内容,突出最精华的部分。

2.读写相联,以读促写。这篇小说在写作技巧上有着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如:以小男孩为主人公的叙述角度,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诙谐幽默又不乏表现力的语言等等。应力求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

本文的教学设计可以有三种思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选择。

1.从小说的文体特点切入,抓住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贯穿对文章语言、情感的体味。

2.从学生的欣赏点切入,根据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悟到的欣赏点,分别从叙述角度、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3.教师在课外选一篇同主题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实施

一、导入新课

以爱国为话题引入新课。



二、查预习

1 给生字词标上拼音

2 畅谈阅读感受

3 朗读自己欣赏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四、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