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教学设计

2019-03-22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过程方法:

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学习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学习

重点

电阻的概念

学习难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

方式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课型

实验探究

教具与媒体

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酒精灯、投影仪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min)

【实验导入】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换一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变暗了。

为什么电压一样,这个灯泡却变暗了呢?看来同样是灯丝,有的灯丝容易导电,有的却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就研究导体的这种差异。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导体和绝缘体(4min)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3.导体和绝缘体的各自用途举例。

(二)电阻(5min)

【问题】为什么铜导线与铁导线的用途不同呢?同是导体为什么它们导电能力又有不同呢?

【实验1】课本图6.3-1实验装置,把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

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铁丝时灯泡暗。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解决

学生观察、回答

突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通过分类确定研究的对象,逐步引入新问题

【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

(二)电阻的单位和换算(5min)

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1 mω=106ω

3.几占常见的电阻值。

4.【名人倚事】欧姆灵巧的手艺是从事科学实验之本,他的家境十分困难,但从小受到良好的重陶,父亲是个技术熟练的锁匠,还爱好数学和哲学。父亲对他的技术启蒙,使欧姆养成了动手的好习惯,他心灵手巧,做什么都像样。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如果只会动脑不会动手,那么就好像是用一条腿走路,走不快也走不远。欧姆要不是有这一手好手艺,木工、车工、钳工样样都能来一手,那么他是不可能获得如此成就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