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
ⅱ 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ⅲ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