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荷

2017-03-14

第一节  电荷
【课标指南】
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起电,认识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原子结构和元电荷,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荷的认识,体会物理世界的美妙,感受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
4.重点与难点:重点:摩擦起电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难点:元电荷的认识及导体和绝缘体.
【典例剖析】
例1:一个物体接触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先合拢,后又缓慢张开一定的角度,由此可以判断该物体(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思路导航:验电器本身带负电,当把一个物体接触接触球时,金属箔片先合拢有两种可能:(1)该物体带正电;(2)该物体不带电.后又慢慢张开一定的角度就说明该物体带正电.如果该物体不带电,电荷发生转移,由验电器转移到该物体,只能是金属箔片张角变小但不可能合拢,所以该物体带正电.
答案:b
学法指津:若发现验电器的箔片变小,该物体又如何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练习:1.有一个验电器,其金属箔片已经张开一定的角度,现在拿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了,则说明(   )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                b.验电器原来带负电
c.验电器原来不带电                d.验电器荷的带电情况无法确定
例2: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拿在手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电,却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怎样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电?
思路导航:本题考查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摩擦起电及其原因,解题关键是明确用摩擦的方法可使不同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拿在手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后都可能带电,原因是它们都是好的绝缘体,经摩擦产生的电荷不易传导走,所以带电,而金属和手都是好的导体,摩擦后产生的电荷很容易经金属棒和手传走,所以无法带上电.
答案:略
学法指津:本题主要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和摩擦起电的原因.
练习:2.用手直接拿一根铜棒与毛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棒一定带正电                  b.铜棒一定带负电
c.铜棒一定不带电                  d.铜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例3: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