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本节是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的成像问题学生在经历此探究过程中,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个认识中由于视觉的问题存在一个误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此问题纠正过来。教学中,要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成像的规律学生易受到错误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正确的了解镜中像和物体关系,特别是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不能正确理解。在探究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察镜中像和放在镜子后与物体大小相同的物体重合了,来体验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同时通过强调人眼对远近的物体大小感觉不同来加深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的了解。其次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现象,通过在像的位置放在一个光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来正确认识虚像。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与习惯。
 
  三、设计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习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去获得答案。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生活、解释问题。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
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六、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等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讨论.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