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变阻器》是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六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也是第六章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后。这样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为学习“欧姆定律”打好基础。学生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电阻》,对电阻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经理解了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接线比较复杂,学生往往难以掌握,本节教学中,我采用探究性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使他们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灌”的陈旧方式。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实验现象的记录、比较归纳、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充分展现物理学科的特点的魅力,让全班同学参与动手动脑,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以及分工合作,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中的曲直和艰辛,渗透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的学习习惯,注重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发明创造、科技革新的过程。

  (2)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难点: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小灯泡、铅笔(或铅笔芯)、金属夹、导线若干、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时安排】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从列举生活中需要改变音量或改变电灯泡亮度的实例(如:演示旋转收音机音量旋扭可以改变音量、旋转调光台灯的控光旋扭可以改变等的亮度)入手,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创设良好情景,引入“变阻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物演示)

  二、新课教学

  1、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引出课题后,我采用分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

  问题:自己动手设计电路图将台上的仪器连接起来(干电池、灯泡、铅笔芯、开关、导线连接起来,之后观察灯泡是否会亮,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学生基本上能够将电路连接起来,在探讨改变亮度上,很多学生都能够想到改变电阻的大小,但是改变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说可以改变干电池的个数,有的学生想到改电阻的长度。这时老师就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告诉学生实际生活的电源的电压220v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所以只能改变电阻(铅笔芯)的长度。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