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活的动物

2018-10-07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师寄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总结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通过对蚯蚓的实验、观察、讨论、交流,描述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通过对兔的“观察与思考”,总结出陆地生活的动物类群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特点,并概括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本节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说出陆生动物与陆地干燥环境相适应的一系列的特点。

2、描述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3、介绍家兔的形态特点和饲喂方法。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通过对水生动物的学习,知道了水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那么,陆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它们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

三、合作探究
(一)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请同学们观察分析教材第12-13页图片资料,讨论交流,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环境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1、
2、
3、
4、
(二)蚯蚓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14—15页“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及生活习性。
 
2、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外部形态(身体的分节情况、触摸感觉其腹面的刚毛及体表是否有黏液,有什么作用;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等)。

3、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分别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对比观察其运动情况及身体的变化)。

4、概括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家兔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16—17页插图及资料,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家兔体表的毛作用。

2、家兔的牙齿有什么特点?

3、了解家兔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阅读教材18页,思考:为什么动物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动物的灭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拓展创新
1、在一些地方,大雨后蚯蚓常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

2、结合生活常识,想一下兔上坡跑得快还是下坡跑得快?

3、根据所学的有关家兔的知识,你能否总结出家兔消化系统方面适于吃草的特点。

4、体温恒定对动物适应多变环境有何意义?

五、归航拾贝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蜥蜴的皮肤干燥而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可以(    )
a.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b.辅助呼吸      c.吸收营养        d.利于游泳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