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中要求学生明确动物获得行为的两种方式,学会区分动物的两种行为,初步把握两种行为的要领,但不能要求过高,因为学生还缺少一些基础知识,如什么是遗传物质他们并不懂。因此,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对两种行为的形成,两种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以及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进行了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从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和深入体会。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对动物的趣味性为切入口,使课堂进入分析、探讨的认识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一些动物行为的特征,这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由此确定了以下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动物获得动物行为的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能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发言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问题的讨论,学生能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珍爱生命,自觉尊重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难点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出于八年级的学生,根据此时期学生心理特征和对动物特征有相关的了解及对动物的兴趣爱好,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分组探讨+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二课时。第一课时:本节开始—p33最后;第二课时:p34—本节教材最后
六、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知道动物的行为不仅是指动物的动作,还包括动物的站立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等。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闭上你的眼睛,任凭你的思绪遨游在辽阔的海洋;奔跑在美丽的草原;飞翔于蔚蓝的天空,你一定会被那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动物行为所吸引。请同学们举例说说你所观察或了解到的动物行为。
考虑到同学们会把动物行为片面理解为动物的行为动作,采取积极的办法,引导同学们知道凡是有 1、 回忆、搜索自己脑海里认为是动物行为的情景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