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教学目标
通过对某处文物古迹现状的了解,切身感悟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产生关注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发展的历史使命感。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保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保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难点:保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这样的问题。
教学方法:调查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颐和园图片;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
导入:圆明园文物回归
提出问题:呈现现在圆明园保护的现状
分析问题:提供圆明园大修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做法
解决问题:提出圆明园保护的措施
学生探讨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问题,并结合文物保护发表看法。[教师展示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最后围绕自己的调查和探讨过程写一篇感想。
板书设计
谁来保护北京人的家园 提出问题
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 分析问题
我们的行动 解决问题
四、教与学的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当前文物古迹保护等 方面的热点问题,如中国历年考古大发现、三峡库区的文物古迹保护、现场直播的考古挖掘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教学活动。
[展示图片,学生讨论]
如果“用火烧过的兽骨”没有保存下来,我们能否知道北京人会使用火?
我们以前把这块兽骨叫做什么资料?(实物资料或第
一手资料)
最后,师生再次认识到第一手资料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价值,因而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
[展示图片,(有关我国颐和园的图片)]
将文物古迹破损修复前后的不同图片进行对比;
将文物古迹修复前后的不同图片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能够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保护文物古迹的责任感、使命感。
[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学生分组讨论教材第20页提供的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资料一:埃及金字塔体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资料二:平遥古城体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资料三:尼罗河沿岸古迹体现了文物保护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
[活动]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能源开发等。
[课后作业]:你所生活地方的文物古迹由哪些,现状如何? 结合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写一篇有关文物保护的感想。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一、 教学设计思想
(一) 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方方面面之后,对现实社会追根寻源、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起点。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幅人类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历程的历史画卷,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由古猿演变、进化到人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