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3

2019-03-22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第13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联想到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
三、知识与能力: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民族团结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系。
【教学步骤】

入   1、欣赏《神奇的九寨》,讨论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歌手、艺术家、杰出人物。
2、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3、引入课题,朗读课题。思考:这个课题说明什么?



知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2、朗读政策p86的话。看看它表达了几层意思?然后归纳为:
前提:国家的统一领导;机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核心:自治权
3、他们是如何行使自治权的?指导学生阅读p86-87小字。发言后强调“报请批准”
4、是否有55个民族自治区呢?设有哪些?每个自治区是否只有一个民族?[地图]
5、四川省是否有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民族?是否有民族自治区域?[地图]
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呢?讨论、归纳、回答。
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阅读教材,思考: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国家实行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习俗方面]
2、你还知道哪些具体的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3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国家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否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听听我们国家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外所知发言,教师展示。
四、讨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意义?
小结
拓展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作为七中的一员,如何为七中大家庭的和谐努力?
巩固 课堂完成学习测评,心得与疑问。
反思 
第14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课程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