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24-02-08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聆听音乐,听辨音乐力度。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提示:这首木琴表现了哪些内容?在节奏上有什麽特点?

  3、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4、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闽南歌曲的风格,初步学习使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学习为鸟叫、鸟飞的动作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和乐器;学习看指挥进行演奏。

  二、活动准备:

  1、铃鼓、小铃、圆舞板、小鸟图片(鸟叫和鸟飞各12张)。

  2、根据歌曲内容自编故事。

  三、活动过程:

  1、师用闽南话讲故事《一只鸟仔》,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2、请幼儿欣赏老师演唱歌曲《一只鸟仔》,感受了解闽南歌曲的风格。

  4、欣赏歌曲,创编身体动作。指导幼儿挥索用身体动作表现鸟叫、鸟飞的'节奏。

  5、看老师的指挥,分声部用身体动作进行演奏。

  6、让幼儿讨论配器方案。

  7、看教师指挥用乐器进行演奏。

  8、交换乐器,看指挥进行演奏。

  5、小学一年级人教版音乐下册,《勇敢的鄂伦春》主要讲述了什么?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第三册第十课歌曲《小拜年》。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拜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了解各地过年民俗,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初步学习传统礼仪。

  3、积极参与编创活动,用打击乐表现过年的气氛。

  教学重点: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拜年》,了解中国民俗。

  教学难点:

  喜庆、热闹气氛的表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扇子、民族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律动、发声练习。

  三、欣赏《晚会》感受乐曲中的重拍子

  四、乐理知识及技能训练。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

  五、表演《小拜年》

  1、导入:

  (1)、师:像我们这样敲锣打鼓热闹的场面什么时候能见到?

  (过年过节、庆祝)。

  出示“年”

  (2)、师:同学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你知道的过年的风俗?(贴春联、吃饺子等)老师这还有一些全国各地的年俗,请大家看看。

  播放各地年俗。

  (3)、学习拜年传统礼仪。

  初一清早在家里给长辈拜年要跪下磕头,出门见到熟人等要深作揖,作揖时左手在上表示尊敬。

  (4)、师:过年的风俗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过年很有意思,很热闹。听,湖南的小朋友也来给大家拜年了,他们是怎么拜年的呢?大家仔细听。

  播放《小拜年》范唱初步感受,听后回答: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谁来说说他们是怎么拜年的?

  生:欢快、热烈、活泼的气氛,他们拜年时敲锣打鼓、舞龙舞狮子。

  2、简介湖南的过年风俗。

  湖南人拜年,除了舞龙灯、狮子,还看花灯、放鞭炮、唱花鼓戏等。大年三十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红灯笼高挂,晚上点亮灯笼,整宿不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3、再次聆听歌曲《小拜年》来感受湖南人民过年时欢快热烈的气氛。

  4、学习歌曲

  (1)师范唱歌曲,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跟老师学唱歌谱。

  (3)学生跟琴哼唱歌曲。

  (4)听琴填词。

  (5)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6)跟琴完整的演唱,要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

  五、创编活动。

  1、学生分组用歌唱、打击乐器、扇子等表现过年的热闹气氛。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编创成果。

  六、拓展。

  聆听有关过新年的歌曲:《龙咚锵》、《春节序曲》等。

  七、小结下课。

  师:听了这么多有关新年的歌曲,老师现在都想过年了,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一堂快乐有趣的音乐课!最后请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礼仪预祝听课的老师们新年快乐。

  学生集体向后转作揖,说:预祝老师新年好!再见下课。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唱歌《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2、让学生感受上学时心情愉悦心情。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4、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音效,与小组同学合作编创表演。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能够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准备

  CD。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上学歌》,感受歌曲情绪。

  2、学唱歌曲《上学歌》

  (1)聆听歌曲范唱。

  (2)老师分句教唱歌曲。

  3、聆听、辨别声音

  老师播放雨的音效,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4、表现歌曲

  (1)请学生注意分辨大鱼和小雨的声音又什么不同。

  (2)老师提示学生:注意曲谱上方的雨滴图示,大雨的声音应该怎么唱?小雨的声音应该怎样唱?

  (3)学生分组边唱边模拟音效伴奏。

  (4)完整演唱歌曲,并用模拟音效或编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并演唱大象的音乐。

  【教学难点

  能准确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两只小象》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的强。歌中的衬子“呀”不要唱的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歌曲学会后,分小组编创动作,要让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2、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条三声部复习巩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看画面编讲短小故事。已引起学生的兴趣。提示:大象怎样走?两只小象各是怎样走?

  (2)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然后象妈妈的节奏分别和两只小象的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

  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表演《母鸡叫咯咯》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2、 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1) 介绍响板:也成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演奏时:

  a、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

  b、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让一年级的学生能有初步的音高、节奏概念;唱歌时,不大声吼叫,能用美好的声音歌唱;通过训练,能做到从教室安静排队到音乐专用教室上课;能爱护音乐循环教材;能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情绪。提高自身音乐艺术修养,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

  1、学习歌唱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2、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等。

  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

  教学难点:

  1、统一学生的'音色,美化学生的声音,能有感情地歌唱。

  2、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策略:

  1、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

  2、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3、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本单元通过歌表演、音乐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感受声音的长短与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强“f”弱“p”,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难点:

  体会每首歌曲各自不同的音乐情绪,《小动物的歌》是欢快的,《小毛驴爬山坡》是俏皮的,而《咏鹅》是悠闲自在的。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歌声表现不同音乐的情绪。

  教具准备

  1、钢琴、录音机及磁带、打击乐器(大鼓、铃鼓、响板、双向筒)。

  2、卡片:强弱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曲《小动物的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中。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

  2、教师课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两组插图,并模仿他们的声音。

  3、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

  4、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它的叫声。模仿逼真的,将图片取下站在空的头饰上,并带在这位同学的头上。

  5、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

  ⑴教师引导学生对老虎和小猫叫声进行对比:老虎的叫声低沉、声音长。

  小猫的叫声柔和、声音也长。谁的叫声大?谁的叫声小?(老虎的叫声大,小猫的叫声小)

  ⑵在音乐中声音大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

  6、将同学们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7、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⑴学生听教师范唱或录音。

  ⑵根来时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注意弱起小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强调4/4拍的第一拍“小动物”中的“小”字。)

  ⑶教师分局教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模仿所唱的动物的典型动作。

  ⑷创编歌词:请你将猫和狗的叫声换成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并大声领唱。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之中。通过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大鼓和铃鼓,请学生敲击这两种乐器,感受乐器的声音力度: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强?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弱?

  2、在音乐中“强”用什么表示?“弱”用什么表示?

  P弱F强

  出示卡片

  3、a小女孩敲击碰铃。B新年晚会上人们静听新年钟声。

  师问:谁发出的声音强?谁发出的声音弱?(碰铃发出的声音弱,钟声发出的声音强。)

  4、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5、引导学生注意发现歌谱中出现的“f”和“p”,理解含义,并请同学们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第三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咏鹅》。

  2、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验中国古诗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通过欣赏《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过程

  1、谁会背诵描写动物的古诗?(《咏鹅》)

  2、学唱歌曲《咏鹅》。

  (1)请到家一同背诵《咏鹅》。

  (2)教师为学生讲解诗词的含义

  (3)学生朗读歌词,体会诗意。

  (4)教师范唱。

  (5)学生跟录音机学唱。

  (6)体会歌曲悠闲自在的情绪。

  3、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初听音乐:你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除了小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再听音乐: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你如何表达乐曲的情绪?

  (4)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咏鹅》是优美抒情的,《口哨与小狗》是欢快活泼的。

  4、总结: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歌爸爸妈妈听。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蝴蝶花》。

  2、会演唱活泼舒展的乐句。

  教学重点:

  听辨《蝴蝶花》中活泼与舒展的乐句。

  教学模式:情景陶冶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蝴蝶花》《数蛤蟆》

  要求《熟练,正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方法:师提示,示范,生齐唱。

  二、导入新课:

  1、蝴蝶花的实物,请同学观察它像什么?

  2、引出要学歌曲的题目《蝴蝶花》。

  三、学习新课:

  1、范唱:

  教师尽可能把活泼和舒展的乐句演唱的对比鲜明。然后请同学进行评价。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同学跟教师模唱歌曲。

  4、教师弹旋律同学唱歌词。

  (1) 教师启发同学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1—8小结。

  (2) 用连贯的声音演唱第9—16小结。

  (3) “哟”字用高位置说出。

  (4) 教师带领同学为歌曲中活泼和舒展的乐句图上不同的颜色。

  四、歌扮演。

  请同学自身创编动作进行歌扮演。

  五、总结提出希望。

  六、师生再见!

  板书:

  《蝴蝶花》

  全曲为一段体 五个乐句构成

  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第一、第二乐句,运用了 | × × ×|

  第二层次是第三、第四乐句,运用了舒展的四分和点音符节奏。

  第三层是结尾句。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欢快的情绪。

  2、了解三只小猪的故事。体验说、演唱、表演相结合的表演形式。

  3、表演小小音乐剧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说、演唱、表演相结合。

  教学难点:

  创编小猪盖房子的动作并表演出来

  教学准备:

  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谁来给我们大家讲一讲。

  2、课件播放《三只小猪》的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你不想说点什么吗?你对三只小猪是怎么评价的?

  3、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教师:有只大灰狼总想吃这三只小猪,听听音乐中大灰狼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如果你听出来,就用动作模仿出来。

  教师操作:播放音乐。

  学生活动:听音乐,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并用动作模仿出来。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听出来音乐中大灰狼的形象?音乐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听音乐、分辨大灰狼的声音,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与分辨不同情绪音乐的能力。】

  二、激情导学。

  1、板书课题

  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教师范唱歌曲。

  学生思考:

  面对凶恶的大灰狼,小猪们害怕了吗?他们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哪只小猪做得好?

  3、学唱歌曲:

  (1)要求:能跟老师唱下来就可以。

  (2)练一练歌谣。

  大屏幕出示三只小猪的歌谣,注意老大、老二、老三的语气。边读边加上打击乐器的伴奏。

  (3)学生模仿说与演唱相结合。

  【设计意图:学习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

  三、角色体验。

  比一比,看谁说的语气恰当。

  1、你会模仿猪老大并把它的歌谣读一读吗?

  2、你会模仿猪老二并把它的歌谣读一读吗?

  3、你喜欢哪只小猪?为什么?一起自编动作并齐读。

  4、读三只小猪的歌谣并齐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不同的声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创编,合作表演。

  1、师生共同设计、创编小猪盖房子的动作并表演出来。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说、演唱、表演的练习。

  3、分四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

  自我推荐扮演三只小猪,教师适时指导,要求说(配打击乐器)、演唱、表演、相结合。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小猪们盖房子的不同动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体表演能力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五、小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受到什么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2

  教材简析:

  《星光恰恰恰》是人音版第一册第五课的表演课,是一节歌舞课,教材编写组专门为学生选编了活泼轻快的一段旋律,作为集体舞的音乐。根据学生对音乐自我感受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创编动作,让学生能和着音乐跳一跳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学情分析:

  培智三年级共有10名学生,学生的情况也较为复杂,其中智力残疾的占多数,有二名脑瘫学生,音乐的感受感知能力要强于其他班级,在平时的音乐课上表现的也较好。

  教学目标:

  A组:完成音乐的歌唱,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理解歌词的内容,能够根据舞蹈做相应的律动。

  B组:能基本完成音乐的模唱,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

  C组:能够安静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

  知识与技能:

  通过聆听《星光恰恰恰》,听辨铃鼓与小鼓的音色,并能用铃鼓为音乐伴奏。

  用欢快的动作表现《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过程与方法:

  听唱法实践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唱与欣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愉快的生活感受每一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以音乐文化为主干进行歌曲新授,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让孩子在情境体验、在情感共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感受歌曲风格。

  教学难点:

  1、能够有感情的熟唱歌曲。

  2、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

  教具学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奥尔夫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同学们好,老师你好!

  课前律动

  播放《A sam 》学生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动,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一、课堂导入:

  师:在遥远的黑夜里,同学们能想到什么呢?播放多媒体课件,星空图片(播放音乐小星星)

  学生:一起演唱小星星,并用手做简单的律动。观看课件。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星光恰恰恰》老师解释题目,引入课题。

  “恰恰恰”是拉丁舞蹈的一种。

  老师播放舞蹈的图片,学生观看,了解相关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

  1 、学生初步聆听歌曲,感受音乐。设计问题

  (听完音乐后有什么感受,可以说一说吗?)

  2 、分析讲解歌曲

  从歌曲的拍号,音符,休止符,节奏等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 X X 节奏练习

  3、学唱歌曲:

  老师范唱歌曲

  (2)带领学生读歌词,朗诵歌词

  (3)学生再次聆听,根据歌曲的旋律哼唱歌曲

  (4)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x的地方拍手打节奏

  (5)出示打击乐器响铃沙锤,让学生认识打击乐器

  (6)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适当的引导学生创编歌词。

  三、创编动作

  让程度好一点的学生,自己根据音乐创编一些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跟着一起做动作。

  四、完整的表演舞蹈,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星光恰恰恰》,大家都学会了吗?让我们记住这首歌曲,一起感受音乐的快乐吧

  资源文件列表: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0”和“‖∶ ∶‖”的认识和唱法

  2、学习歌曲《下蛋啰》,能用轻快的声音有表情的表现歌曲。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如(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即兴歌舞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创作能力。

  4、通过聆听、表演,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和感悟歌曲情景。

  教学难点:

  对歌曲的表现,读衬词时的清晰、准确,以及咬字吐字,

  教学准备:

  课件、头巾、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

  1、听音乐《我的小鸡》模仿进教室师:刚才我们模仿小鸡,你们喜欢吗?赶紧找见位置带大家去鸡场,快快小火车来了,快上车吧。我是司机,走啰。

  (歌曲《火车开啦》师生表演)

  二、聆听《公鸡母鸡》

  1、师:到站了是谁在欢迎我们呢?仔细听(课件《公鸡母鸡》)出示图片揭题

  首先唱歌是谁?母鸡的声音是怎样的?(学生2模仿)出示:2/4 x︳ x︳

  咯咯哒︳咯咯哒︳(学生齐模仿)再听这个大母鸡是怎样叫的?

  2/4 x x x x x︳x x x x x︳咯咯咯咯哒︳咯咯咯咯哒这个大母鸡好像是急促的告诉大家,我下蛋啦(学生2模仿)下蛋啦心情应该很高兴,所以急促的要告诉大家我下蛋啦!用高兴的情绪来模仿。(齐模仿)

  2、复听《公鸡母鸡》

  师:听公鸡是怎样叫的?(师生模仿)公鸡叫与母鸡叫有何不同?声音哪儿不一样?出示旋律线﹀﹀

  师小结:公鸡的声音长连贯,用线来表示,母鸡的声音短快断开点表示母鸡叫。

  三、学习歌曲《下蛋啰》

  1、师觉得心情怎样?有什么喜事告诉我们呢?(出示视频动画《下蛋啰》)板书:下蛋啰

  2、复听CAI范唱

  师:母鸡下蛋的表情,下蛋后的心情怎样?哪句表现下蛋的心情?为什么下蛋要涨红脸呢?(生答)

  小结用劲、辛苦心情怎样?谁都没有我的蛋多大,用一个词就是神气得意。给老师表现神气得意的样子。(学生跟老师模仿叫声)

  学生齐表现神气读叫声

  3、歌中还写了什么?老师读歌词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一会游戏。(师读词)老师哪里读了两遍?讲解﹕‖遇到两个小人要反复。提问:为什么要加反复记号?(因为大母鸡生了蛋,感到很自豪、很骄傲,它要告诉别人听,所以要唱两遍)

  游戏:老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叫声。有几次叫声(老师在0处加一个蹲下的动作。)老师在什么地方加了一个动作?对“0”表示休息,母鸡休息一下。(学生练读0处。)

  (讲解休止符:小朋友请看大屏幕,看看哪一个地方有母鸡下的红鸡蛋呀?以后小朋友们看到歌谱里有鸡蛋都得停一拍。我们还要送给这种鸡蛋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休止符。

  交换读师边读边表演。

  4、CAI伴奏生读词。

  5、师琴伴奏范唱

  6、小声跟琴唱师指导【让我们把休止符藏在心里来唱这一句。师用动作(两手放在胸前作鸡蛋状)表示休止符,生跟着模仿】

  7、师琴伴奏师生分角色演唱:你们来唱母鸡的叫声和母鸡的话,老师来唱其他的歌词,师生随琴演唱,先稍慢后再稍快的唱。

  8、学会的起立唱随琴伴奏

  9、带表情唱表演神气可爱的大母鸡琴伴奏

  10、有大乐队给你们演奏呢好好唱CAI伴奏,师表演生唱

  11、全体起立表演神气得意可爱的大母鸡CAI伴奏,

  12、老师挑选学生上台表演师讲表演规则

  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道具围头巾,第一排的同学围成鸡窝半圆堵住不要让看见。其他同学当评委。

  13、学生表演、小评委评价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看下蛋了没有?呵呵呵牧场的叔叔阿姨真逗给我们放了一个神气蛋娃娃,奖励给你们今天出色的表现。

  14、时间允许的话加入打击乐器响板、串铃。

  四、小结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开车火车回家吧,下节课带大家去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