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圆形和椭圆形,会辨别圆形和椭圆形。
学会数一数,学记圆形和椭圆形的数量。
教学准备
圆形和椭圆形的球若干(篮球、橄榄球)
圆形和椭圆形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兴趣
1、老师今天请来好多球宝宝来做客,奇怪的是球宝宝怎么长的形状不一样那?引起幼儿兴趣。
2、说说球的形状不一样,解释它们是不同的球宝宝。
二、辨别圆形和椭圆形
1、根据篮球、橄榄球的形状,讲讲辨别圆形和椭圆形特点。
2、让幼儿观察,讲明圆形和椭圆形的球,分别叫什么名字,加深幼儿的记忆。
三、学会数数
1、拿出篮球、橄榄球分别摆好。
2、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数数来了多少个球宝宝做客。
3、再次摆好让小朋友们数数,重复的进行几次。
4、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摆,自己数一数。
四、出示平面图
1、教师引领小朋友共同都来数数平面图上的.形状。
2、让小朋友们自己来数数。
五、学记数量
1、让小朋友把自己数的数,写在作业纸上。
2、教师进行指导,检查幼儿写的是否正确。
小班下册数学教案 篇2
小班数学:
上下关系
活动目标:
1、判断上下的空间位置,建立空间概念。
2、学习用上下的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活动重点:
判断上下的空间位置,建立空间概念。
活动难点:
学习用上下的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活动准备:
玩偶小狗、学习单每人一份、彩笔每人一份、投影仪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玩偶小狗互相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游戏:跳跳跳
教师拿着小狗跳到桌子上、椅子下、电钢琴上(引导幼儿说出小狗跳到桌子上。小狗跳到椅子下的句子)
2、游戏:玩一玩
小狗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请幼儿上台来说说想让小狗跳到上或者跳到下并用手把它拿到说的地方。
3、游戏:你来说,我来做
教师发号施令小朋友们做如: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放在桌子下,小手放在小脚上,小手放在椅子下等
三、操作练习
1、引导幼儿看图出示学习单
图上画的有什么?分清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
2、交代要求,幼儿分组练习。
3、作业评价
四、活动结束
整理物品。
小班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明显的三个物体。
2、引导幼儿对三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3、引发幼儿体验操作学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套箱,纸偶,数字卡,套娃玩具,镶嵌玩具等
2、礼物袋,操作版(幼儿人手一套)
3、白板
4、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进行介绍——与幼儿拉近距离。
“小朋友们,昨天我们见过面了,我是什么老师呢?”(宋老师)
“我来自威海,你们是哪里的小朋友呢?”
“对,你们是青岛**幼儿园的小朋友!威海和青岛都是海滨城市,都很美,小朋友以后啊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到威海去旅游。”
“宋老师从威海来,还给小朋友们带来礼物呢.”
二、基本部分
1、变“礼物”引出课题(教师出示套箱,以“变魔术”的方式一次变出三个箱子。引导幼儿感知大,中,小不同的箱子个体。)
教师提问:
引导幼儿关注箱子的数量
——“老师变了几个箱子呢,我们来数数看。”(师幼一起点数,引导幼儿说出一共有三个箱子)
——“三只箱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出示数字卡“3”)
引导幼儿关注箱子的颜色和大小
——“小朋友看看,这几个箱子有什么不一样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简单表述:
箱子的颜色不同: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
箱子的`大小不同:绿色的箱子最大,黄色的箱子不大不小,红色的箱子最小。
——“小朋友我们再一起看看,开始是一个箱子,现在是三个箱子,你们猜猜从哪儿变出来的?”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三只箱子,有1个最大的、1个不大不小的、1个最小的;因为他们大小不一样,所以小的箱子都可以装到大的箱子里面,一个一个套起来,就变成一个了。”教师把箱子重新叠置到一起。
“我们看看礼物袋里都装的什么礼物呢?”
2、幼儿操作,具体感知大,中,小的物体。
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礼物。
——“你选什么颜色的礼物袋?”(提醒幼儿说自己选择的礼物袋的颜色!)
——“快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数一数,有几个?”(请个别幼儿说)
——“摆一摆,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有的小朋友纸袋里面是床,有的是碗,这些是谁的床呢?是谁的碗呢?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教师用手偶讲故事。(故事略)
出示挂图,幼儿操作,帮助小熊一家。
——“小朋友都摆一摆床和碗,从最大的到最小的摆成一排,看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个是熊爸爸的、哪个是熊妈妈的、哪个是熊宝宝的。”(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熊一家着急死了,我们快帮他们送回去吧!送碗的时候你可以告诉熊爸爸,最大的床是你的,最大的碗是你的……”
——“我们都来检查一下,大家都送对了没有。”
——“小熊一家非常感谢小朋友,他们谢谢小朋友,我们应该怎么说呢?”(不客气)
——“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个很好的礼物呢!”
3、套娃排序
教师出示套娃(3个)
——“这是什么?”(套娃)“你们见过套娃吗?”
——“小套娃有什么小秘密呢?”(里面有好多个,教师一层层打开,随意放在桌子上。)
——“我们给小娃娃排排队吧!”
给套娃排序。(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4、拓展游戏
游戏一:给四个小套娃排队(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需求)
教师出示一个小套娃(第四个小套娃)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套娃,他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
——“那么现在谁会给他们排排队?”(要求: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游戏二:给小木柱找家
教师出示成品玩具
——“这是什么?”(小木柱)
——“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5个),他们一样大吗?”
——“小木柱的家也有的粗,有的细,小朋友两个好朋友一起帮小木柱找到家,放进去好不好?”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活动
1、播放音乐,幼儿根据不同音乐模仿不同大小动物的表演。
2、重重的音乐,幼儿表现大的动物(大象)
3、不大不小的动物来了,谁呀(小兔子)
4、轻轻的音乐,幼儿表现小的动物(小鸟)
5、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走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小班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知道比5少的数有1、2、3、4。培养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
2、学习制作比5少的点卡,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五种冰激凌(数量各位1—5)。
学具:点卡,每张桌子一盒蜡笔;人手四张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准确点数5以内的数。
1、夏天来了,小朋友最喜欢吃什么呢?
2、出示5种冰激凌:这里有许多冰激凌,看看这些冰激凌都是什么口味的?(红——草莓,黄——香蕉,绿——西瓜,棕——巧克力,紫——葡萄)
二、引导幼儿归类计数。
每种冰激凌有几个呢?怎样才能数得更清楚?
三、比较多少。
你觉得哪种冰激凌多,那种冰激凌少呢?(引导幼儿运用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哪些冰激凌比葡萄冰激凌少呢?(引导幼儿完整说出比5个葡萄冰激凌少的是......比5少的是.......)
四、学习制作比5少的点卡。
1、老师示范画比5少的圆点,画好后引导小朋友说出老师画了几个圆点?小朋友看,比5少的点卡有几个呢?引导幼儿说出1、2、3、4的点卡。
2、分发幼儿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做比5少的点卡。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部分幼儿制作的点卡,集体验证。
六、收拾用具。
小班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和少。
2.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向右地摆放物体。
3.引导幼儿养成边操作边大声地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贴绒娃娃5个,皮球3个,标记图。
2.学具相同动物卡片若干套,标记图,相同圆片,相同方片,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图形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看,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啦?
二、集体活动。
1、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向右的摆放物体。
教师出示标记图:有许多娃娃要做游戏,请小朋友帮他们排好队。第一个娃娃排在哪里?
2、学习--对应地并排放物体。(难点)
娃娃想玩皮球了,请你们给一个娃娃发一个。皮球,皮球放哪里呢?皮球放在红线的下面,一个皮球和一个娃娃要对整齐。
3、学习对应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
他是怎样给娃娃发皮球的?(一个娃娃一个皮球)娃娃和皮球哪个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小组活动。
1、第一组,喂小动物。
先把盘子里的小动物排在红线上,再喂每只小动物一份点心,再说说动物和点心哪个多,哪个少。
2、第二组,圆片和方片哪个多。
先把圆片片排好队,再给每上个圆片片送一个方片片做朋友,送完以后,说说因片片多还是方片片多。
3、第三组,送片片回家。
先看看片片的家里是什么标记,再送片片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