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危险怎么办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护意识。
2、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自护方法,并能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难点: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护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图片、影碟片等相关资料;2、影碟机;3、奖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生活中的危险真不少”引入课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现小偷进屋偷东西;2、小孩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3、小孩独自在家时,家里突然着火了;4、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生了食物中毒、受伤、生病的事件;
(三)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遇到上述的四种危险时,怎么办?
(四)师生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正确有效的办法。
(五)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后半段:
1、发现有小偷时,可悄悄的溜出门去报警或找邻居帮忙等;2、有陌生人敲门时,不可随便打开门,可打电话告诉大人等;3、家里着火了,先打开门逃生再求助,无法逃生时要先打电话告诉大人、打电话报警等;4、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时赶紧打电话告诉大人等;
(六)师生共同小结影蝶片中传授的办法和小朋友及教师想到的办法,教师要一边小结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或资料强化幼儿的记忆。
(七)活动小结:
1、教师再列举一些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介绍其应变与防护的办法;2、教育幼儿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能发生危险,只有不去做危险的事,并在面对危险时能够保护自己才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八)活动延伸:
激励幼儿在平日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在自主寻求自护办法后,与大人共同商讨自护的办法。
遇到危险怎么办大班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危险。
2.掌握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方式。
3.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危险是什么。
2.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方式。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看一些危险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孩子们感受到危险的存在。
2.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危险,比如说危险的定义、危险的种类等等。
3.演示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一些常见的危险情况,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应对,比如说遇到火灾时应该如何逃生等等。
4.练习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模拟危险情况下进行练习,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应对,比如说模拟火灾逃生等等。
5.总结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演示法。
3.练习法。
五、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在练习中的表现,来评价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总结今天的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
七、教学扩展
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制作一些危险情况下的应急工具,来扩展孩子们的学习。
八、教学总结
通过今天的教学,孩子们了解了什么是危险,学会了如何应对危险,培养了安全意识,为孩子们今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