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个自然段。
3.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特别是2、3、4自然段),了解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难点:
是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教学模式:
1.主体模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辅助模式:课后练习1、2、3。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是为四年级学生所设计。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要让学生确实领悟到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除引导学生认真读懂课文以外,还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直观条件,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海底世界的美。
教学策略及教法:
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可采用谈话、激趣、演示、活动、练习朗读、背诵等方式交叉学习课文。
1.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所以对于海底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制作课件,通过计算机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等功能,帮助学生进入一个海底世界,请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丽与神奇,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简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可以了解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于是,我就设计“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3.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情的语言的美。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要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请学生感悟到语言中的优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海、海底的画面。)
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海有70。8%的面积被海水覆盖着,大海是生命的摇篮,有时波涛澎湃,有时风平浪静。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时怎样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探索那海底世界。(出示课题:海底世界。)生动形象,绚丽多彩的画面,优美的优美的音乐,老师充满深情的导言,一下吸引住学生,把学生带到一个神秘的海底世界。
(二)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完后指名发言。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过渡: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按照下面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1)默读,用“——”画出有关句子。
(2)结合所画的句子谈出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学生自学,师行间巡视。指名汇报补充朗读体会。(出示深水中闪烁的星星画面。)再次朗读体会。深水中的闪烁画面,对学生来说非常神奇,展示给学生这个画面,学生会感到十分惊讶。过渡:宁静的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1)两个人对读第3 自然段,想一想对方读的和你的理解一样不一样?注意读的时候声音要小一点,不要打拢其他组的同学。
(2)指名朗读,根据你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谈谈他读的怎么样?(重点体会窃窃私语)
(3)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师读,学生模拟各种声音。读完以后追问:感觉怎么样?
(4)激发想象:你能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声音吗?按照书上的句式有感情地说一说:有的像一样。过渡:没想到动物们还能用语言交流呢!焦老师还知道鲸群能象合唱队一样唱歌呢。还可以从哪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按照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2)指名汇报,师板书。海参请一名学生走一走4米的距离,大家对比一下。
(3)放其它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课件。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很有趣。展示给学生的实景画面,让学生看到它们活动的方式,学生同样兴味盎然。
(4)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爬行游反推力巴
(5)老师读第一句,再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读完请学生说说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6)试背这个自然段。指一名同学背。
(7)你还搜集了海底的动物有哪些活动方式,能给大家用简短的句子有感情地说一说吗?
4.还可以从哪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指名分别读第5、6自然段。
5.小结:(放课件)正象同学们读的那样,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各种种样的动物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伴着这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景色优美的海底世界,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更令人感受到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学生此时朗读更会有深刻的感受。
(四)放海水污染的课件
现在,大海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海底世界遭到了破坏,此时,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五)作业
为了保护美丽的海底世界,请同不们设计一份环保方案,为我们保护海洋环境出一份力。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会找中心句。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1.了解海底世界的特点。
2.体会句子之间的联系,找段落的中心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前面学过的《赶海》这课文吗?想一想我们在《赶海》这课文里欣赏了哪些景物?对,这些都是海边海滩的景物,你们想知道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吗?那我们就穿上潜水衣去海底看看吧!
2.板书课题:海底世界
二、学习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文。
2.本课共有几段?哪几段是具体描写海底景物的?
3.学习第二段
①指名读,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什么?
②海底有哪些动物发出声音呢?
③分别发出什么声音,生模拟(联系“窃窃私语”)。
④试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话。
⑤齐读本段。
4.自由读第三段
①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本句称总起句或中心句)
②齐读中心句。
③本段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特点?在书上画出。
④你想介绍哪一种,介绍。
(师作几种说明方法的介绍)
5.指名读第4段。
①找出中心句。
②从哪看出差异很大?
6.学习第5段。
海底地形怎样?有哪些矿物?
7.指名读1、6段,文章结构。并概括:海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
三、全文。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2.学习了《赶海》和《海底世界》,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3.让我们用歌声表达对大海的感情吧!
生齐唱《大海啊!我的故乡》
四、板书设计
声音
动物
活动
颜色景色奇异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缤纷绚丽的海底世界,萌发对海底世界的探究兴趣。
2、积极观察和联想,大胆表现海底世界的各种奇观。
3、初步建立保护大海的意识。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视频、图片、纸、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海底世界吗?那你们能说一说海底世界里都有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动物,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海底世界里到底有什么吧。
二、播放视频及图片,组织幼儿观看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海底世界。
1、组织幼儿观看视频。
师: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出它的形状和颜色吗?(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海底动物、植物的形状和颜色)
2、单独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有这么多动植物,刘老师也特别喜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蝴蝶鱼、蝠鲼、珊瑚等图片)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它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回答)
三、思品教育。
师: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生活着许多形状不同、颜色鲜艳的动物和植物,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保护它们的美好家园?(幼儿回答)
小结:对了,作为小朋友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去海边游玩时,不要把垃圾扔进海里或留在沙滩上。只有保证了海水的干净,海底的这些动物和植物才能快乐、健康地生活在美丽的大海里。
四、幼儿发挥想象,大胆作画。
1、出示材料,师提出绘画要求。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海底动物和植物,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画有海草背景的画纸,等等请小朋友在纸上画上自己最喜欢的海底动物和植物,在画之前你们要先想好它的形状和颜色,画的时候还要注意画面的布局要合理。
2、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五、活动结束。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把画笔和画纸收好,我们回到班上继续涂色,让我们的海底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做了全面具体的阐述,既要求幼儿园通过各种手段,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美的体验,丰富幼儿对美的想象、美的创造,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且新《纲要》中又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
让幼儿体验了合作的快乐,最后我把海底世界连城一片,带领幼儿参观海底世界,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海底世界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从而使幼儿始终保持着兴趣和向往。这次活动孩子们都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海底生物,但由于是第一次进行小组合作用大张纸绘画,所以有些孩子画的'鱼比较小,合作表现的比较少,不会和别的孩子一起配合完成一个故事,绘画时孩子还是自己画自己的,以后可以多采取这种形式活动,让孩子学会和别人合作。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的16个生字,理解依然、是否、窃窃私语、免费、长途旅行、稀有金属、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具准备:
1、CAI课件、多媒体电脑。
2、展牌:光、声音、动物、植物、矿物。
3、头饰: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放课件导入: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蓝色的部分表示海洋,被海洋所包围的是陆地。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这样辽阔的海洋底下是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放录像)
2、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海底世界》,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对神奇的海底有更多的了解。(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字下面有个点。
二、初读、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老师跟读)
2、(出示课件)这些字你会认吗?其它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
3、默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创设情境:现在,我来做船长,你们就是潜水员,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发现了情况立即向船长报告。
2、汇报交流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宁静
A依然还可以换什么词来理解。
B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读出气势。多么奇异的景象啊!(板:宁静)
(2)在一片黑暗的深海里游动
A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师范读。
B你们想像到了这种奇异的景象吗?请大家边想边读一读。
C海底暗中有光,真是景色奇异!(板书:黑暗却有光)
(3)窃窃私语
A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B请你和同桌窃窃私语一下。
C(演示放水中听音器)我们用水中听音器来听一听,(听声音)
D自己读一读。
E引读。海底的动物常常在有的像蜜蜂一样,有的像小鸟一样,有的像小狗一样,有的还好像在。
F海底里只有这些声音吗?你从哪儿知道的?你真会读书,还注意到了省略号。大胆地想象一下:有的像什么,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
G这四个同学想像的很好,谁能把他们说的用上四个有的连起来说一说。(变红)
H海底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可能还有我们想也想不到的呢!而这些声音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行进的时候发出,遇到危险还会发出,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I海底静中有声,景色是多么奇异啊!(板书:却有声)
(4)海里的动物三万种
三万种,这是多大的数目,这还仅仅是二十多年前发现的,最近我在《人类的秘密仓库》一文中知道了海底有十五万多种动物。
(5)他们旅行
A课文介绍了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画出来。
B仔细读一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演一演他们各自的活动方法。{引导学生读懂书)
C出示头饰,让学生上台来演一演。
D你还知道那种动物的活动方法?看录象拓展。
(6)海底有草地
看录象引读。
(7)植物红色的
看录象引读.。
3、潜水员们,你们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请上船,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四、办展厅
1、你们一定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吧!请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资料,一起办几个展厅怎么样?办什么展厅。
2、发牌子,各自办展厅。
3、每个展厅选举一个解说员。解说各自参观。
4、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3、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重点。
(二)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是教学难点。
(三)解决方法
1、重点解决方法。
理解全文,弄清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从而体会到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难点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读懂三、四自然段中每个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三)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四)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出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是讲海底景色奇异的,哪些地方是讲海底物产丰富的。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纠正读音。
(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学生读,其中“发光器官”、“水中听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属”这些词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词语的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试回答初读要求第(3)题。
(三)分析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在理解加点词的基础上,用“物产丰富”说一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海底是宁静的;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烁的光点)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没有风浪海底是宁静的,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仍然是宁静的)
③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像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5)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6)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段一共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
①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②指名读“窃窃私语”,说出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摹拟窃窃私语,体会这里用“窃窃私语”显得特别生动。
(3)指名读后两句,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很多声音)
(4)海底都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四个“有的像……,”吃东西的声音,行进的声音,发出警报)
(5)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声音?你是从哪知道的?
(6)课文中写出了这么多种声音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海底的声音怎么样?(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
(7)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奇异)
3、指明:在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就是概括地写;读了后两句才知道海底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具体地写,先概括后具体,句与句之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4、联系第二、三两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
(1)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宁静的海底,如果你听到各种声音,会有什么感觉?(使学生感到“静中有声”,显得奇异)
(2)为什么海底有这样奇异的景象?(海底奇异的景象离不开丰富的物产)
(3)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一共几句话,讲的是什么?(一共六句话,讲的是海底有很多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海底有很多动物)
从哪儿看出海底的动物有很多?(“三万种”就是很大的数目,这还是已经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读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它们有不同的活动方式)
④指名读3——6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不同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
⑤重点理解:
“伸缩”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什么动物是靠肌肉伸缩爬行的?
“只能”说明什么?
“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说一句话。比普通火车还快。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获得有关海底的知识。
二、激发学生探索大海这一人类秘密仓库的热情。
三、懂得阅读一般的科普读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文章的首尾,明确要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学会按自己的阅读要求,有详有略地阅读说明性应用文,练习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初步懂得通过几个方面说明一个事物的方法。
四、理解“依然”“窃窃私语”“蕴藏”等词语,认识设问句。
[课前准备]:补充材料:《海底的冷灯》、《人类的秘密仓库》;地球仪;大海的图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学《人类的秘密仓库》、《海底的冷灯》、范读《海底世界》、创设问题情境、讲读课文1.2.3节。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4.5.6节。再综台学习《人类的秘密仓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祖国的土地很大,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土地合起来,那就大极了,你们可知道,地球上有没有什么地方比全世界陆地更大?
请你们自己读读“补充阅读”上的第40课《人类的秘密仓库》的1.2.3节,要注意速度,读后要能说出这三节告诉我们什么?
二、自学《人类的秘密仓库》1.2.3节,认识海洋大,海洋深。
第一节说什么大?陆地大
第二节说什么大?海洋更大
第三节呢?海洋深极了
(出示地球仪)
你们看这一片蓝色的都是海洋。
启发: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海的大(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轻声一描述),比我们中国大,比全世界的陆地加起来还要大;再想象一下海的深,把珠穆朗玛峰放下去,八千多米的山放下去,山顶都被海水淹没了。
三、学习《海底世界》,认识海底世界。
1. 引导学生提问:
海洋这么大,这么深,你们应该思考一个什么问题?(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这一课我们就要学习《海底世界》《海底的冷灯》《人类的秘密仓库》一组课文,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同学们能知道一些海底的知识,而且还会学会怎样来阅读这些知识性的文章。(明确学习目标)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
2.范读课文。
3.导抓住课文的开头、结尾,弄清说明事物主要特点的阅读方法。
指导:课文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用几节来回答,大家扫视一下。
学生扫视课文。
板书;
1.提出?
2.
3.
4.回答问题
5
6.
7.
再看最后一节,说海底是怎样的世界?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纵向联系:我们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吗?是怎样开头的?课文第一节告诉我们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然后下面就具体讲,西沙群岛风景怎么优美,物产怎么丰富。
指导阅读:这类知识性的文章,往往在一开头或者结尾,把事物的最主要的.特点概括起来。那么阅读《海底世界》,看到文章这样结尾,阅读时一就要怎么想?(景色怎么奇异,物产怎么丰富?这样读起来,就更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现在就抓住八个字来读全文。
4。自学全文。
5。创设情境,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蓝色的大海图画。”
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汹涌澎湃)。
现在老师让你们潜入海底,向老师报告在诲底看到的奇异景
象。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懂了?
描述: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现在请你们当潜
水员,穿上潜水衣到海底去。(在画面上添上潜水员的剪纸,慢慢往大海的深处移动。)海下一百米比较亮;二百米不那么亮了;三百米开始暗了,四百米更暗了;五百米以下,全黑了。这财你们发现了什么?请报告。(结合进行语言训练。)
(报告:老师,我们在五百米以下的深海发现点点星光。)
启发:那点点光亮,像什么?
这一次潜水发现了海底这一奇异的景象,老师向你们提供资
料《海底的冷灯》。这份资料会使你知道海底的这些星光是
什么?
四、插入自学《海底的冷灯》认识海底的星光。
指导阅读:读书也要有详有略,为了研究一个问题,要去查找资料,不可能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从头至尾,都很详细地读过去,但也不能浮光掠影,走马看花,对自已想找的资料,就要读得仔细些,其余的可跳过。
刚才你们要解决的是:海底的星光是什么?深水鱼为什么要发光?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注意一下深水鱼是怎么发光的应该读哪几节?
发光的作用:①诱合物
②找同伴
③防敌人
这篇说明文又是怎么写的呢?
指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回答问题时,先写现象,后说原因,这样更吸引人。
五、继续学习《海底世界》。
二.启发:海底是宁静的,但是不是一点声音没有,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知道了。
2.(放录像或画简笔画示之,见右图):电视屏幕上出现水中听音器,海洋工作者正
在倾听海底的动静。
说明:这就是水中听音器。
3.现在请你们也来当海洋工作者,戴上耳机(两手掩耳,模拟情境),投放水中听音器。
老师模拟深水鱼发出的响声(轻轻地):嗡嗡、啾啾、汪汪、呼噜。
发问:听到了吗?
老师为什么不大声点?(结合解“释窃窃私语”)即私下里偷偷地说话。
4.出示板书;进行比较读:
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各种声音,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噜。(指名读)
和课文上写的比一比。(齐读)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体会体会哪一种好?
(课文上把海底的动物比作人一样,而且有许多悄悄话要说,写得挺神秘的。)
(用了“……像……一样”,又仿佛使我们真的听到了一样,更觉海底世界的奇妙。)
指点:提出问题,作出回答。
5.轮读一、二、三小节。
六、小结:
海大:地球2/3 是海洋。
海深:最深的超过一万米,海底有亮光,是深水鱼发出的,从海底还会听到各种声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仿佛看到漆黑的海底星光闪烁,仿佛听到各种奇妙的声音,这种奇异的景象,都是因为海底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学到这里,你们又应该思考什么问题?
(海底有哪些动物?除了动物还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
二、自学讨论《海底世界))4.5.6节,《人类的秘密仓库》第四节。
二.《海底世界》4.5.6节,每一节写的是什么?④动物⑤植物③矿物
2.再看《人类的秘密仓库》这一节写的是不是一个内容?有几个内容,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动物||植物||矿物||小结
3.指点:我们对照起来看,《海底世界》一节一个内容;而《人类的秘密仓库》是把这些内容合在一个小节里写的,写的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在阅读这类知识性课文的主体部分的时候,如果是一节一个内容,就要学会编小标题。《西沙群岛》也是一节一个内容。(海面、海底、海滩、岛上)
一节里包含了几个内容的就要分层次,这样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弄清楚文章的结构层次。知道海底有动物,有植物,还有矿物,确实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人类的大仓库。
《人类的秘密仓库》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物产的多?(无穷无尽)
4.刚才你们阅读这两篇文章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矛盾的地方?(一个说海底有三万种动物;一个说海底有十五万种动物。)
我们平时阅读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两份资料说的同种事物却数据不一样,我们就得琢磨,究竟哪个正确?
例如:珠穆朗玛峰,过去认为是8882米,现在是8842.13米。
启发:老师提供你们一个材料,《海底世界》20多年前李老师就教过,上面就是海底有三万种动物,而《人类的秘密仓库》是后来才写的。
再提醒你们注意《人类的秘密仓库》中的一句话“由于人类对海洋的知识仍然浅薄,还有更多的宝藏……”
从这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到两个数字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指点:过去发现三万种,后发现有十五万种不是矛盾,而是说明人们正在逐渐认识海洋,这个秘密仓库正在被人们一步步打开。
5.海底的动物有十五万种之多,还有那么多植物、矿物,怎么来写,再自学。
指点:写动物,写动物的活动,以”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一句引出,列举四种,选最典型的。写植物。又选什么来写?自学,划出中心词。(符号:)
动物①最慢的
③最快的
③倒退的
④*外力的
结合回答板书:
慢
快
退
巴
(并随即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壳的剪纸,一一贴在“海洋”的画面上)放录象。
植物:
①最小的
②最大的
矿物:略写,不再列举。
《人类的秘密仓库》是不是也选取了典型材料?
①最重的
②最小的。
指点:写文章不可能把要说明的事物一一列举,包罗万象是行不通的。把最典型的举出来,一般的就可想而知了。这是最经济的最能说明问题的办法。
6.海底世界的景色这么奇异,物产这么丰富,学到这儿,我们真想亲自去一趟,亲眼看一下就好了。巳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专家,都到过海底了,还把奇异的景象拍了电影、电视,现在大家来看看。
放录象:海底世界奇异景象片断(也可出示一些图片)。
小结:诲底的景象这么光怪陆离,这么千奇百怪,但是文章写得分门别类有条有理。
结合上面的板书,提示
阅读时注意:注意头尾,明确全篇。
分节分层,抓住重点。
搞清数字,掌握全貌。
选出典型,了解一般。
7.朗读课文4.5.6节。
8.学到这儿同学们说说,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出示句式:
(1)海底真是一个( )的世界(说一句)。
(2)海底____________________。(说一段)
三、总结:
1.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气勃勃灼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2.但是对于海底,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它,我们还要想办法去打开这个秘密仓库,这就需要科学,需要勇气。你们的想法,
《人类的秘密仓库》的最后一节给你们写出来了。
指名读最后一节。
“在弱者的眼里,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可怕的。可是快速增长的人口,是多么需要一大批具有才智的勇士,运用科学知识的金钥匙去开启这个令人憧憬而神秘的仓库啊!小朋友立下大志,加紧学习,准备做一个征服大海的勇土吧!”
3.和同学共同总结、检查效果,通过反馈及时纠正我们用两节课学了三篇课文.大家学得很认真,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海大,浩瀚无边;海深,深不可测;海里的宝藏,无穷无尽;有动物,有植物,也有矿物,是人类的秘密仓库。
我们也知道了读这类知识性的文章,可以从开头、结尾抓主要特征,了解全文;可以有详有略地读,重要的部分读得仔细些,无关紧要的,可以跳读;重要部分,分节、分层弄清主要内容,要抓住典型事例,还要注意数据。
其实从这儿也启发我们,写这类文章。开头或结尾,要把最主要的概括进去;主体部分分节、分层,选典型事例,列举数据。还可以学习运用自问自答的手法。
四、分层次创造性复述。
现在初步知道厂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请你们来讲讲,有几种形式,任你选择。(体现因材施教)
二.你从海底考察回来。
总说
分说
总说
2。两个人在海底报告海底的一种景象。
3.简要地说明海底是怎样的世界。
指名复述。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1。提出 ?
2 慢
3 快
4 回答问题 动物 退
5 巴
6
7
海底的冰灯
在海中夜航,要是你注意的话,在一片漆黑的海面上,突然会看到游来一条火龙,或是一座彩碑,有时像一行亮堂堂的火炬。
这些灯火是海中的一些动物点起来的。在深深的大海中这种点灯的动物很多。
有一种灯笼鱼,相貌丑陋,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全身都点着红绿灯笼。有一种提灯,宽宽扁扁的身段,大眼晴生在头顶上,头上长着一根能伸缩的“钓鱼竿”,末端发出很亮的灯光,嘴巴朝天一开一合,腹部有一排排的灯笼。还有满身星光的乌贼和水母。
夜航中所看到的灯火,就是它们在海面活动时发出来的亮光。
在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那儿整年是一片漆黑。这些动物虽有眼睛,但什么也看不见,那末,它们怎能吃东西、找同伴、逃避敌人呢?
它们也很聪明,跟人们一样,在夜里,点起灯笼火把来。小动物看到灯光,就被吸引过来当了它们的点心,它们有了灯光,就能寻找和邀请自己的同伴;凶猛的敌人看见了,就不敢轻易地侵袭它们了。
其实,这些海底动物并不是真正有什么灯笼火把,而是在它们身上具有特别的发光器官罢了。这些发光器官就分布在它们的头上、腹部和眼睛周围,这样,它们活动起来就很方便了。
发光器官是由许多能发光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同吸进来的氧气接触经过变化就发出光来了。
有些动物,例如海虾,没有这样发光的器官,它只得跟一些发光细菌合作,自己慷慨地让出肠子和胃里的一些地方,给发光细菌居住,招待它们吃喝,以便借细菌的光来寻食、找同伴和威吓敌人。发光细菌有地方住,又不被敌人威胁,也乐于给海虾点灯。它们就这样互相依*。共同生存。
但是,这些灯火,只发光,不发热,所以人们叫它做海底的“冷灯”。现在人们用的那种又亮又便宜又不刺眼睛的灯管,就是根据“冷灯”的发光原理制出来的,它叫“荧光灯”。
人类的秘密仓库
小朋友,如果我说“我们住着的陆地是很广大的”这句话,你们听了不会反对吧:地球上的陆地,的确广大。如果要爬山越岭,经平原,过沙漠,走遍七大洲的每一处地方,那不知要花多少年代才能走得完呢!
不过,小朋友,你们可知道,地球上还有比陆地更辽阔的地区吗?告诉你们:那就是大海洋。陆地虽然这么大,但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海洋呢?却占了三分之二还多一些。
即是说海洋的东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两倍以上。
海洋不但非常辽阔,而且深得惊人,最深的地方,就是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整座放下去,它的山尖也会彼海水完全淹-没!
就在这浩瀚无边和深不可测的大海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动物、植物、矿物和其他资源,仅仅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海洋动物,从身长三十多尺,体重一百二十吨以上的鲸,直到小得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出的浮游动物,就多达十五万多种。那数不请的鱼、虾、蟹、蚌,都是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的食物。藻类等海洋植物在一万多种以上,其中很多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可作优良食物或制成珍贵的药品。在海底深处,更重要的宝藏,是人们已找到了丰富的石油啊!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这伟大的人类秘密仓库中一部份的财富。由于人类对海洋知识仍然浅薄,还有更多的宝藏,蕴藏在海底深处,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呢。
在弱者的眼睛里,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可怕的。可是快速增长的人口,是多么需要一大批具有才智的勇士,运用科学知识的金钥匙去开启这个令人憧憬而神秘的仓库啊!小朋友立下大志,加紧学习,准备做一个征服大海的勇士吧!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篇7
今天,我带着学生一起学习了《海底世界》,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气氛非常热闹。回顾教学过程,觉得自己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创设活动化的课堂。
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喜欢参与活动,结合教材的实际,采用摹拟动物的声音和动物的活动方式来理解课文。比如:在学习动物的声音时,我采用老师引读课文,学生摹拟声音的方法,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教室里动物的叫声此起彼伏,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而且这也带动了学生的朗读,学生朗读地很有感情。然后再以“海底还有哪些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再例举摹拟。最后再让学生以“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还好像在……”说话,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造句非常好。
课后,学生在教室里纷纷讨论,有些活跃的学生还在模拟动物的声音和它们的爬行方式,看来,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文的实际,我决定在课堂中,创设了到海底一游的的情境,在引入课题后,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听一听。”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接下来的课,学生积极性也非常得高。情境的创设最忌有头无尾,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再以“让我们再来看看海底世界”观看录象,情境的创设有始有终。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篇8
一、目标
1、了解鱼的基本外形特征,感知美丽的海底世界。
2、尝试以漏印成形和毛线玩色的形式大胆表现美丽的海底世界。
3、乐于大胆尝试,体验新方法作画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欣赏电影《海底总动员》,初步感受海底形态各异的鱼。
2、材料准备:《海底世界》视频、PPT、毛线、颜料、海洋动物的镂空卡片、海绵黑色背景卡纸
三、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认识海底世界的兴趣,观察海底形态各异的鱼。
(1)播放《海底世界》视频、PPT
师:你看到了什么?海底里面什么最多?海底的鱼长什么样子的?
(2)讨论鱼的`外型特征及颜色,他们都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3)小结:海底有各种各样的鱼,鱼宝宝都有头、身体、尾巴、鱼鳍,但是他们身体上的颜色和花纹是不一样的。
2、出示范画,了解操作材料
师:美丽的海底世界是怎么变出来的?我们要用到的工具材料有:海绵、颜料、毛线、有各种的海洋动物的卡片纸、蓝色背景纸(教师一一出示,一边介绍材料)
3、教师示范讲解:
(1)示范漏印各种鱼
师:先拿一张卡片放在背景纸上用手摁住,然后用海绵蘸颜料在小鱼的身体上印,要把小鱼的身体都印满颜色,印好一条小鱼之后,再换另一种形状的小鱼卡纸。
师:按住卡片的手不要来回移动,颜色要印满小鱼身上,印好小鱼的卡片轻轻的拿起来。
(2)示范毛线玩色
师:小鱼印好了,还没有水哪。拿一根毛线,用手捏住毛线一段,另一端放进颜料盒里,等毛线上蘸满颜色以后轻轻的放在纸上。像画直线一样拖拉毛线也可以像画波浪线一样拖拉毛线。
4、幼儿操作
5、作品欣赏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在一次《海底世界》的活动中孩子们收集了许多的关于海底的资料图片,还有许多的珊瑚礁、海螺、海带、贝壳等。其中,一个漂亮的海螺壳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海边就能拾到它,是海水把它推到沙滩上的……”。孩子们对大海产生了兴趣,去看过大海的小朋友比较兴奋,而部分没有看见过大海的小朋友却沉默寡言。“老师,什么是大海呀?”孩子对大海产生了好奇心。为了让幼儿的认知能力、想像力及创造力得到更广阔的发展,于是设计了活动单刷板画《海中航行》,通过DIY艺术创作方法的学习,能更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现技能。
活动目标:
1.愉快地参与活动,感受自己动手操作、在玩中进行艺术创作的喜悦之情。
2.掌握单刷板画创作基本技法,能用手指画出不同波形。
3.能自由想像,大胆地和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塑胶板、画纸、粉彩纸、浆糊、竹签、颜料、录有海浪涛声的磁带,录音机、海浪的影碟、各种颜色的三角形彩色纸。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大海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漂亮的小海螺壳:“小朋友,你们知道小海螺生活在哪里?”
1.讨论:大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发挥,回忆想像海水的颜色、味道,说一说海面上有什么?海底下有什么?
2.观看影碟《美丽的浪花》使幼儿了解大海有涨潮、落潮并感受海面的变化――认识波浪线。
二、通过颜料调色游戏,学习单刷板画技法
(1)游戏:(小小指头穿花衣)
A.引导幼儿用手指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在塑胶板上记录下所选择的颜色。小指头穿好衣服后比一比,看看谁穿的衣服最漂亮,说说自己的小手指都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B.老师提出问题:“如果将所有颜料和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大家试试看,我们用浆糊将它们和在一起”。教师示范加上浆糊和颜料一起在塑胶板上混合调匀。“我们来用五个指头,大把的抓浆糊到塑胶板上,用两只手来调和颜色,将颜料混在一起。”(调入浆糊是单刷板画的重要环节,使染料敷在纸上不流淌,且凝固,干燥较快。大把的抓浆糊手里滑滑的感觉很好玩,支持鼓励个别胆小不敢下手的幼儿大胆操作)。调和后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变成了什么颜色。(黑蓝色)引导幼儿说出大海的颜色。
C.练习绘画海浪。
播放海浪声音,感受海浪的声音。联想海浪,用手指头在混合好颜料的塑胶板上绘出海浪的波形,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大或小的波浪线,然后擦手。
D.将彩纸覆盖于塑胶板上,用力均匀施压。然后将彩纸揭起。放在一旁晾好,待干。
3.运用彩纸拼摆小船。
出示各种颜色的三角形彩色纸,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颜色彩色纸在桌上拼图“拼一艘你喜欢的、漂亮的、与别人不一样的小船”。
三、作品评析
(1)引导幼儿发挥想像:你坐在小船上,会去哪里?你的小船上还有谁?你们去干什么?等等。
(2)分别请小朋友将自己的画展示给同伴看、并讲一讲自己的画,引导幼儿发挥想像,给自己作品起名字:《小小船》、《汪洋中的小船》、《小摇船》、《泰坦尼克号》等等。幼儿作品名称可重复、灵活运用。(活动之前教师没有规定作品的名称,本活动名称取材于幼儿作品名称)活动延伸:《各种各样的船》收集各种船的资料,认识船只的种类。
自我评析:
本次活动的内容产生于幼儿对大海的好奇心,通过本次活动,丰富了幼儿对大海的感性认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活动过程使孩子们通过“玩”轻松地完成了作品。老师设计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讲述很重要,在作品完成后,幼儿通过想像运用语言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是儿童画的灵魂,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篇10
活动名称:
海底世界(大班)
活动目标:
1、用油水分离法绘制海底世界,体验用不同材料作画的乐趣。
2、用较为完整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察结论。
活动准备:
油画棒,蓝色水粉颜料,毛笔,海洋生物光碟,范画两幅,幼儿操材料人手一份,玩具螃蟹一只,海洋生物小粘贴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出示玩具螃蟹: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
它的家在哪里?今天小螃蟹来我们班做客,它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礼物?
2、播放光碟,幼儿观看
刚才你们看到了谁?它们又是生活在哪里?
我们给它们生活的地方起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海底世界”。
二、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油水分离的绘制方法
1、根据刚才小螃蟹带来的光盘,仇老师绘制了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你们想不想看?
(出示范例1)看看这幅画和你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你觉得这幅画感觉怎么样?
小结:这幅画是用油水分离的方法绘制而成的。油和水的'不相溶性使得用油画棒画成的鱼儿更加立体、逼真;水粉颜料涂就的底色清澈透明,“水”和“鱼”的对比特别明显。
2、小实验,讲解油水分离法的操作
有小朋友要问了,老师,究竟什么是油水分离呀?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出示范例2)这是一幅画,我事先在纸上用油画棒画好了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但没涂底色,现在我用毛笔蘸上蓝色的水粉颜料来给这幅画涂上底色。以前,我们涂底色都要注把已经画好的图案避开,否则会弄脏画面的。而今天,我不闪不避,直接把毛笔从画好的鱼身上刷过,你们看,会发生什么事?
教师操作,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水自动分开了,露出了下面的油画棒画好的图案,这就是油水分离。因为油和水不能互相溶合,借助这一特性,我们画出了美丽的油水分离画“海底世界”,而且让画面更加真实,对比更加强烈。
3、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
三、幼儿创作
1、(理顺操作过程)创作一幅油水分离画“海底世界”,首先要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2、我们知道“海底世界”广阔无边,各种生物千姿百态,五彩斑斓,小朋友不仅可以将刚才看到的海底生物画入你的画中,也可以将你想像中一些未被人知的海底生物也画出来,比比谁的想像力更丰富。
3、小螃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海底世界的光盘,还给我们带来了海底世界的小粘贴,谁的作品最有创意就送给他,大家加油啊。
四、讲评、展示作品
有许多小朋友已经完成了,我们来看看,请你自己来讲讲,你画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谁的作品可以得到小螃蟹带来的小粘贴。
五、总结
今天用油水分离的方法绘制了海底世界,小螃蟹说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它要把带来的小粘贴送给我们每一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自己。时间不早了,小螃蟹要回去了,我们一起和它说声:再见。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篇11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说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如何让学生认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呢?我认为可以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海底世界》正是运用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海底的景和物的。
海底的“宁静”和“黑暗”,学生不易体会到,更不易认识深刻。课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较,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绍了海底的“静”和“暗”。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读描绘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见过的情景,对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积和漆黑。
海底的“各种声音”是一个谜团,学生难以想象、猜解和区分。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这样,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就介绍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学时,抓住这四个句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模拟一下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声音,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想象出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内容。
课文第四段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其中介绍海底动物的行进时,用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作比较。到底梭子鱼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课文又用火车和它作比较。
课文第五段介绍海底植物,用“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与最大的海藻长度作比较,具体说明了海底植物大小。
由此可见,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内容中的可比较之处,启发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了解海底的物产,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获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样一个认识,进而使学生产生开发海底物产、造福人类的理想和志愿。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篇12
教学的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窃窃私语、波涛澎湃、蕴藏、免费”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3、抓住重点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大海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大海?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大海是生命的摇篮,它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澎湃。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探索海底世界的秘密。(板书:海底世界)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老师巡视观察)
2、出示小黑板读词语
是否 波涛澎湃 窃窃私语 蕴藏 储藏 免费
海参 伸缩 打鼾 梭子
3、谈谈自己读完后的感受。那句话能概括你读完课文的感受?
三、精读课文
1、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发现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2、把你读懂的地方,和组内的同学说说。(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
谁来说说发现了海底那些奇异的景色?(随机引导学生理解)
A、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B、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最强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指导读出神秘的语气)
C、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打鼾。
比较那句话好,怎么写具体的?
师:那你们试着把这句话读一读,就读出你们对这些小动物的喜爱,读出这些声音的有趣,你们先在下面练一练。(指导朗读)
指读三名同学,老师和学生对他们的朗读有适当的评价,最后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句子,学生模仿声音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海底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呢?你们也可以用书中这种方式来说,好吗?
鱼类也有语言,有过海上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夜晚,海上会传来悠扬的“歌声”,这是海洋中第一流的“歌手”———赛音鱼在引吭高歌。别的鱼类也有会发声“歌唱”的,比如鱿鱼常像狗叫一样地嘶吼;海马的语调犹如打鼓声;印度海区有一种鲹鱼用类似小猪叫的声音“讲话”;小青鱼游时“叽叽”、“叽叽”的,活像小鸟在欢唱;黄花鱼能够变换各种声调,有时像打鼓,有时学猫叫,有时“吹口哨”;鲂鱼弗鱼本领也不差,猪叫声也会,呻吟声也会,打鼾声也会;沙丁鱼说起话来“哗啦”“哗啦”的,如同海边的波涛汹涌之声;南美洲有一种鲶鱼,咆哮起来在几十米以外的船上也能听见……
D、海底有高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
E、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各不相同。
(1)默读动物这一段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动物的活动方式的?(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以动物的身份做自我介绍,要想介绍好就要把文章读熟,甚至背下来,在介绍的同时也可加上动作来体会。(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同桌讨论)
(2)、交流:带头饰表演
①学生表演海参活动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这样爬行的?
②、学生表演身子梭子鱼活动方式。
计算:如果这种鱼每小时游80公里,等于多少米?是海参活动速度的几倍?
③、学生表演乌贼章鱼活动方式。
师:火箭是怎样利用反推力升空?
④、学生表演贝类活动方式。
奖励表演好的同学。
⑤、海底动物就这四种吗?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不知道的可能还有很多。看书上的图说一说都有那些动物,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动物,他们活动有什么特点?
指导读好这一段。
海底还有那些物产呢?学生补充资料。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同学们海底声音,有光点,还有成千上万的鱼类,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看到这些,你想说写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3、这么迷人的海底世界你想把他深深的记在脑子里吗?
那就请大家选一个作业来做
五、作业小超市
1、拿起你的彩笔画出你眼中的“海底世界”。
2、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写“我了解的海底世界。”
3、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海洋生物,写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