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小学》

2024-01-17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小学》 篇1

  活动目标

  1.增进幼儿对小学的认识,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2.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上课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幼儿做好入小学的心理准备和行为习惯准备。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带幼儿购买小学生书包、文具等,组织幼儿到小学校参观,请幼儿园去年毕业的幼儿来园座谈,幼儿参观小学的录像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进行谈话

  谁知道幼儿园附近的小学叫什么名字?你想上小学吗?你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有什么不同吗?

  2.播放参观小学的录像带:

  了解小学的房舍、操场和设备,观看小学生升旗、上课、上操、少先队活动和课外活动等。

  3.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说说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同?(如做操内容、上课时间、上课形势、教学常规、布置作业、入队仪式……)

  4.与小学生座谈

  请他们谈谈上小学的体会,回答幼儿所关心的内容。

  5.创设情景,模仿小学生上课

  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端坐、听讲、发言、做作业。为做个小学生做好准备。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小学》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材料与模型的关系。

  2、通过欣赏,对比观察平面图。讨论分析,交流合作的方法。

  3、喜欢与同伴合作,对上小学充满向往。

  4、使幼儿掌握一些小学生活的基本常识。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了解过小学生活。

  2、PPT课件、废旧材料,铺助物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学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了解小学,为成为小学生做准备,看看我们的小学是什么样。

  2、观看图片,巩固对小学各地方的理解。

  (二)讨论并尝试模型中房屋的制作。

  1、介绍模型房屋,交代任务。

  这里有一个模型房屋,我们要在这里做我们自己小学的模型。表现5个地方的场景。

  2、对比观察教学楼,讨论尝试不同建构的表现方法。

  3、介绍任务和人数,请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小组分工。

  (三)分工合作,建构模型。

  1、根据自己任务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

  2、鼓励孩子们大胆制作,教师在旁观察指导。

  3、将制作好的模型放入盘中。

  4、美化模型。

  (四)欣赏展示,提出建议。

  1、每组代表介绍自己做的是什么地方,分享制作经验。

  2、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开展“我的小学”美术活动,初步体验小学生的生活。

  活动反思: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被公认为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这次活动内容符合幼儿个体身心发展。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幼儿园美术教育并不是教幼儿什么惊人之作,而是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建立大胆创造的信心,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将来无限的发展创造可能。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小学》 篇3

  [设计意图]

  进入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例如:参观小学、请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来园讲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幼儿画出“我心目中的小学”等。幼儿在活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对上小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问一些有关小学生的问题,如上小学后还能带玩具吗?上课时我想小便怎么办?为了助孩子们更多了解有关小学的知识,我设计了“我快要上小学了”活动。目的是想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进入小学后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活动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了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2、更多地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参观过小学。

  2、多媒体课件: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3、幼儿把画好的“我心目中的小学”图画粘贴在展板上。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带。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提问:歌曲里唱的什么?它是谁的歌曲?

  2、提问前段时间参观小学的事情,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

  3、出示展板,请小朋友到展板前,讲解自己画的“我心目中的小学”是个什么样子。

  4、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给予指导、总结并找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5、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6、幼儿分组讨论并说一说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7、教师小结:

  ①作息时间有了较的变化。(课间只有10分钟,小学生要准备好下节课所用的东西、小便等)

  ②上小学后不能带玩具,但可以带体育玩具。

  ③上小学后,上课时不能随意喝水、小便。(应在课间十分钟做好这些工作,否则,会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④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后先做什么?

  回家后,可以稍作休息或做个人需要的事情,然后尽快完成作业,不能先玩,最后再做作业。

  [活动延伸]

  幼儿可在家长的带领下多参观几处小学,看看那里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学校里有什么活动等,有条件的幼儿可通过网上浏览更多的小学,加深对小学的进一步了解。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小学》 篇4

  活动目标

  1.能有表情的朗诵全诗,学习朗诵的技巧。

  2.丰富词汇:毕业--在幼儿园学习期满。

  3.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激发幼儿对老师、幼儿园的留恋之情。

  活动准备

  布置幼儿员毕业画展、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写真照片展、体现诗歌内容的多媒体可见一套。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参观画展、照片展,谈话,引出诗歌。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三年的生活、学习、游戏情况,激发他们的留恋的情感。

  2.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学习新词:毕业。

  3.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4.幼儿分段学习诗歌,教师要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朗诵,表现出重音、停顿和朗诵的速度变化。

  5.教师小结,激发幼儿对教师、幼儿园的留恋之情,以及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排练诗歌表演,为毕业典礼做准备。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小学》 篇5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自己快要毕业了,马上要进入小学了,萌发渴望上小学的情感。

  让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的变化,做好进入小学的心理准备。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幼儿园毕业照片、在小学的环境照片、小学拍摄的视频录像、黑板、各种图片。

  经验准备:

  1.开展了“我要上小学了”的系列主题活动:“我猜想的小学生活”“毕业诗”“像个小学生”“整理小书包”等。

  2 . 通过“比比和朋友适应新环境”课题活动的开展,让幼儿知道更快地适应新环境的多种方法。

  活动过程

  1.欣赏大班毕业照片,引入主题。

  师:我们为什么要照毕业照?(因为我们就要毕业了,要上小学了)

  师:对,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今天我们要举行一个仪式,来庆祝我们

  幼儿园毕业。仪式有三项内容:我们先一起唱《毕业歌》,然后老师为小朋友

  们颁发毕业证书,再请小朋友说说你现在的心情和感受。

  2.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情况

  师: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你们想知道小学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小学生在学校一天的生活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播放录像一“小学生的一日生活”。

  看看幼儿园与小学有哪些不同?(教室、厕所)

  (2)再次播放录像,教师给幼儿介绍:

  早上7点,小学的大门打开了,学生们背着书包走进校门。一年级的小朋友不再用爸爸妈妈送进学校,他们都自己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自己的班级。上课铃响了,所有同学都主动坐好,等待老师的到来。上课之前,他们很有礼貌地和老师互相问好。他们在上数学课,一节课是40分钟。下课铃响了,他们高兴地走出教室,有的和同学一起做游戏,有的喝水,有的抓紧时间去厕所,还有的在和好朋友聊天(这就是小学生的课间10分钟)。又到了上课时间,他们在上语文课。一年级的小学生一天要上7节课,上午4节,下午3节,由不同的学科老师来给他们上课。放学铃声响了,同学们记好一天的作业,自己整理好书包和衣服,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回家了。这就是小学生在学校一天的生活。

  (3)看了这么多录像和照片,谁来说一说,小学生活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小学的操场上有草坪、跑道、做运动的器械、男女厕所、小学教室里每人有一张课桌……)

  3.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幼儿分组讨论。(每天晚上把书包里的东西准备好;晚上要按时睡觉,早上按时上学,不迟到;把长头发剪短,不然会影响学习;早上在家吃早饭,不然会缺营养)

  教师汇总内容:

  入学前应该做的物品准备:书包、水瓶、文具等。

  心理准备: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自己整理书包和衣服、认识男女厕所)与社会适应能力。

  4.教师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了解了小学生的生活,你们喜欢小学的生活吗?(喜欢)

  师:那咱们现在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到真正上小学时,就会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集体演唱《像个小学生》,本次活动结束。

  5.活动延伸

  为使幼儿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可适当延长课堂时间,可以尝试按照小学的形式摆放课桌等。

  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制作一些毕业小礼物送给好朋友及老师,表达孩子们对幼儿园的留恋之情。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小学》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独自分类整齐和摆放整理小书包里的主要学习用品,为入小学做好自理能力准备。

  2、初步了解感受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向往当个小学生。

  3、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对小学的了解。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用盘子装:各种图书、书包、双层铅笔盒、书皮、铅笔削、铅笔、橡皮擦、练习本、垫板、学生卡、红领巾、功课表、“我会整理书包”记录表;包书皮、系红领巾、整理铅笔盒、整理课本及作业本的步骤示意图。

  2、事先和班级的一位小学教师家长联系来班级助教事宜,拍摄小学一日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片段的录象及小学生整理书包的过程的录象。

  3、创设小学课堂情景:各种文具、桌椅摆放、粉笔、黑板、音乐磁带、三用机、录象机、VCD。

  【活动过程】

  一、集中活动,提出任务(地点:音乐厅)

  1、介绍今天我们请来的助教小学老师,请小朋友跟着小学老师一起模拟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小朋友,今天我们请来了我们班何嘉欣的姑姑、前埔南区小学的何老师来我们班。我们用掌声欢迎何老师的到来!”何老师与孩子们问好。“今天何老师要告诉我们怎样做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还要教我们学做小学生呢!”

  2、提出任务:学做小学生和学习整理书包。

  今天我们要学做小学生,一些小朋友可以跟着何老师到教室学习,另一些小朋友可以留在这里跟吴老师学习。

  二、幼儿自由选择所要体验的生活区或体验区,进行活动(地点:音乐厅和教室)

  (一)生活区:“我的小书包”

  1、教师出示书包,请幼儿谈谈书包里都放有哪些学习用品?

  “小朋友,你们这是什么?你们知道书包里装着什么吗?”请幼儿个别回答。

  2、请幼儿取出和同伴讨论书包中的各种学习用品。

  “现在请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放在盘子里,还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书包里的东西”。

  3、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4、教师介绍“我会整理书包”记录表与步骤示意图的使用方法。

  记录表:小朋友做完一件就按做的先后顺序在表格里写上数字,比如第一削铅笔就写上1,第二包书皮就写上2……

  5、幼儿进行第一次整理:边整理边将自己的整理步骤记录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观察幼儿整理的不同顺序与方法。

  (1)削铅笔:指导幼儿尝试学习掌握削铅笔的方法,并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掌握制作笔套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整理铅笔盒:指导幼儿将各种文具分类有序的,整齐的放入铅笔盒中,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3)包书皮:指导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掌握包书皮的方法和步骤,在包书皮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寻找和书本大小对应适合的书皮,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整理书本及作业本:指导幼儿将书本及作业本归类好,并按大小整理摆放整齐,同时学习看功课表,找出对应的课本和作业本。

  (5)系红领巾:指导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掌握系红领巾的步骤,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6)整理书包:指导幼儿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按先后顺序分别整理:削铅笔→整理铅笔盒→包书皮→整理课本和作业本→整理书包,让幼儿在模拟活动过程中学会自理、自立,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6、播放小学生整理书包的过程的录像。

  7、引导幼儿说说小学生是怎样整理书包的。

  8、按照小学生的正确方法再次整理书包。

  (二)“学做小学生”体验区

  1、请小学教师当助教,另一教师配合。

  2、引导幼儿观看小学一日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片段的录像。

  3、由小学教师助教组织幼儿模拟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情景。

  让幼儿具体的体验感受小学的学习活动,增强入小学的愿望。

  4、模仿小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体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三、交流与分享。

  1、活动后请幼儿谈谈你活动后的收获,及你感到困惑或有困难的地方是什么?老师和小学教师一起向幼儿解答。

  2、幼儿向小学教师提问:说说你对入小学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小学教师为幼儿解答。

  【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小学》 篇7

  主题:

  解析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心情特别激动,他们即将离开幼儿园,他们既有对幼儿园对老师、阿姨、同伴的不舍,又有对小学这个地方的好奇与憧憬,三年的朝夕相处构成了人生初始最动人的画面。因此,我们在大班的最后一个阶段设计了"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对小学能有所了解,学做一名出色的"小学生"。本主题将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选择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让幼儿感受自己渐渐长大了,即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啦;同时积极发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知道做小学生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我们应帮助孩子做好准备,顺利渡过这一转折,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主题目标分析:

  1.熟悉、了解如何爱护和正确地使用学习用品。

  2.逐步习惯独立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用品。

  3.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向往当个小学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主题环境创设:

  1.主题墙"我和书包做朋友""我眼中的小学"。

  2.各种小学生的图片与图书及学习、生活照片。

  3.将书包等文具带到幼儿园来体验上学的乐趣。

  4.收集各种名片、纪念册及制作的材料,并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

  5.在平时记录一些同伴的电话。

  6.准备毕业典礼的节目。

  社区与家庭资源:

  1.给幼儿准备一只书包、文具盒、铅笔、尺等文具用品。

  2.向幼儿介绍一些小学生的生活及行为准则,让幼儿有心理上的准备。

  3.按时让幼儿睡觉、起床,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4.教幼儿写自己的名字、地址、电话号码,为些毕业纪念册作准备。

  5.在带孩子报名时,参观一下将要学习的校园。

  主题反思:

  随着毕业典礼的结束,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老师、朋友在幼儿园中留下了最美好的照片后,我们的主题活动也结束了。

  本次主题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第一阶段--走近小学,我们组织幼儿参观了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实验室等场景,并通过小学教师的见面、解疑,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担心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生活的无安全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我想上小学的崇敬、兴奋的心理。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一系列小学的材料、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歌曲、画面等等为幼儿做了入学前的心理适应工作。

  第二阶段--离园时刻,随着上小学的兴奋渐淡,离园的忧伤逐渐提升,对幼儿园的不舍:滑梯、操场、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么的依恋;对老师的笑容、声音、亲切,都是那么的难以忘怀;对朋友的嬉戏、玩笑、生活,都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孩子们开始从对小学的模拟到一次次认真地模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想要把幼儿园深深的刻在脑海,作为幼时最美好的回忆。这时的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尽力得想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带着对孩子们的不舍,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活动,都是以情感、友谊、亲情为主线的,家长们更是积极参与,给孩子们准备了离园小礼物、拍照、摄像,通过多样的方式为孩子留住这一切的美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我的小学》 篇8

  活动目标

  1.能想象的画出小朋友上课的情景。

  2.发展幼儿用画面描述情节,表达感情的能力。

  3.激发幼儿向往学校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自备一个小书包:MP3、图画纸、彩笔、蜡笔课前请幼儿观察小学生上课的情景。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上学歌》,启发想象,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想象的讲述自己上学的情景。

  2.观察图片,自由交谈,激发幼儿绘画的愿望

  3.幼儿想象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画出想象中去上学的情景,教师要适时地给与指导、示范。

  4.作品观摩与讲评

  让幼儿讨论:谁最想小学生?谁心情最愉快?哪幅画面内容最精彩?随机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