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2024-01-16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双脚同时屈膝从高的物体上轻轻跳下。

  2、尝试在游戏中矿宽容、体谅和帮助他人,并化敌为友。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之情。活动重点:学习双脚同时屈膝从高的物体上轻轻跳下。

  活动难点:

  学习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1、小椅子每人一把。

  2、大小沙包若干。

  3、一块足够大的场地。

  4、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

  5、雪花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带着幼儿来到户外。

  教师:我们一起出去做游戏吧!

  2、进行队列练习。

  教师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要求幼儿要整齐的进行原地踏步走,要求幼儿要整齐站好队!

  3、热身运动。

  教师:今天我们先活动下身体。今天天气真正好,我们大家来做操,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扮演老鼠妈妈教小老鼠学习从高处跳下来的本领。教师:鼠宝宝都长大了,我们要学一个新本领了,就是从高处轻轻往下跳的本领。先看看妈妈是怎么跳的'。(老师师范从椅子上往下跳,重点教幼儿如何起跳以及落地时要屈膝)

  2、教师示范。教师:跳的时候两脚并拢,轻轻的往下跳,脚落地时记得要屈膝。

  3、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跳跃。教师:小朋友知道鼠妈妈是怎么跳的了吗?和妈妈一起来学一学吧!(和教师一起反复练习)

  4、游戏:猫和老鼠。教师:今天我们学了新本领,妈妈可高兴了,想和宝宝们一起做游戏,游戏的的名字叫猫和老鼠,游戏的名字叫什么呀?游戏规则:教师扮演老猫守护粮食,请一位小朋友扮演鼠妈妈,带着幼儿走向粮食。老鼠趁老猫睡觉的时候轻轻的站到小椅子上,一起说儿歌:“小老鼠,上登台,爱玩耍,跳下来。”说完从椅子上跳下来向粮食走去。蹑手蹑脚拿到粮食后快速的放回自己的椅子下面。当听到老猫“喵”的一声时就赶紧躲到小椅子后面藏好。老猫去抓没有藏好的小老鼠。(游戏反复进行,直到粮食被偷光)

  5、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四、活动结束。

  教师:小朋友的真棒!现在让我们开着火车回班里吧!

  效果分析: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2

  设计意图:《猫和老鼠》是个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体育游戏,内容是让孩子通过扮演熟悉的小老鼠,钻过山洞偷东西,猫和老鼠发生的故事,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练习钻过障碍物。《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把简单的体育活动,赋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活动游戏化,内容趣味化,让孩子们更有情趣地参与活动 。

  活动目标:

  (1)学会将身子团紧移动重心,屈身钻过障碍物。

  (2)能遵守规则不碰障碍物,体验游戏的快乐。

  (3)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勇敢、善良、友好的健康思想。

  活动重点:屈身、低头,将身子团紧地练习钻过山洞。

  活动难点:难点是将身子团紧移动重心。

  活动准备:挂有小铃铛的山洞,零食、饮料瓶、塑料水果等若干,ppt,老鼠、猫头饰若干

  前经验:玩过猫抓老鼠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在游戏前,我们来先做一下热身活动吧。

  二、《猫和老鼠》游戏

  1、示范动作要领

  小老鼠钻洞时,要把身子团紧,低头、屈身,千万不要撞着门洞,身体蹲着慢慢移动前进。

  (1)让小朋友模仿小老鼠的动作练习钻洞,请几个小老鼠说一说,你是怎么钻洞的。

  (2)表扬能团紧身子不碰到铃铛的幼儿。

  2、规则:小老鼠在偷东西的路上一定要悄悄的钻过,不能碰到铃铛,不出声;做门洞的幼儿手做拱门的高度要一致,不能动;做小猫咪咪的幼儿在小老鼠偷东西时要睡觉,当发现东西被偷时要作为伤心大哭的动作。

  3、设置情景一:听说有一个叫咪咪的小猫,它的家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有粮食,水果,还有各种饮料,今天中午趁猫在家睡觉的时候,小老鼠要到小猫家去偷东西吃。

  4、设置情景二:小猫咪咪发现吃的东西被老鼠都偷走了,害怕主人回来惩罚它,所以伤心地哭起来。

  (1)小朋友们讨论,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猫咪咪不哭?(激起小老鼠的同情,决定把偷来的东西还给小猫)

  (2)提问:在归还食物时,猫和老鼠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让孩子们学习适当礼貌用语。小猫和小老鼠最终和好成了好朋友)

  三、结束放松部分:

  1、小老鼠偷的行为对吗?我们平时要怎么做?

  2、我们平时所知道的猫和老鼠双方是敌对的,为什么在这游戏中,猫和老鼠却能成为好朋友?

  讲评:对小老鼠偷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对小老鼠做错事情能勇敢改错和同情心给予表扬和鼓励,结合生活,鼓励幼儿做个有良好行为的好孩子。

  3、现在猫请老鼠到外面去玩游戏,请扮演猫和老鼠的幼儿一个跟着一个有序地离开。

  活动延伸:让孩子们在户外多玩一些猫和老鼠的游戏,自主探索和创编出新的游戏情景,体验游戏的快乐。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将身子团紧移动重心,屈身钻过障碍物。

  (2)能遵守规则不碰障碍物,体验游戏的快乐。

  (3)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勇敢、善良、友好的健康思想。

  活动重点:屈身、低头,将身子团紧地练习钻过山洞。

  活动难点:难点是将身子团紧移动重心。

  活动准备:挂有小铃铛的山洞,零食、饮料瓶、塑料水果等若干,PPT,老鼠、猫头饰若干

  前经验:玩过猫抓老鼠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在游戏前,我们来先做一下热身活动吧。

  二、《猫和老鼠》游戏

  1、示范动作要领

  小老鼠钻洞时,要把身子团紧,低头、屈身,千万不要撞着门洞,身体蹲着慢慢移动前进。

  (1)让小朋友模仿小老鼠的动作练习钻洞,请几个小老鼠说一说,你是怎么钻洞的。

  (2)表扬能团紧身子不碰到铃铛的幼儿。

  2、规则:小老鼠在偷东西的路上一定要悄悄的钻过,不能碰到铃铛,不出声;做门洞的幼儿手做拱门的高度要一致,不能动;做小猫*的幼儿在小老鼠偷东西时要睡觉,当发现东西被偷时要作为伤心大哭的动作。

  3、设置情景一:听说有一个叫*的小猫,它的家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有粮食,水果,还有各种饮料,今天中午趁猫在家睡觉的时候,小老鼠要到小猫家去偷东西吃。

  4、设置情景二:小猫*发现吃的东西被老鼠都偷走了,害怕主人回来惩罚它,所以伤心地哭起来。

  (1)小朋友们讨论,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猫*不哭?(激起小老鼠的同情,决定把偷来的东西还给小猫)

  (2)提问:在归还食物时,猫和老鼠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让孩子们学习适当礼貌用语。小猫和小老鼠最终和好成了好朋友)

  三、结束放松部分:

  1、小老鼠偷的行为对吗?我们平时要怎么做?

  2、我们平时所知道的猫和老鼠双方是敌对的,为什么在这游戏中,猫和老鼠却能成为好朋友?

  讲评:对小老鼠偷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对小老鼠做错事情能勇敢改错和同情心给予表扬和鼓励,结合生活,鼓励幼儿做个有良好行为的好孩子。

  3、现在猫请老鼠到外面去玩游戏,请扮演猫和老鼠的幼儿一个跟着一个有序地离开。

  活动延伸:让孩子们在户外多玩一些猫和老鼠的游戏,自主探索和创编出新的游戏情景,体验游戏的快乐。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4

  一、游戏玩法建议

  角色设计:

  1、大部分幼儿扮演小老鼠;

  2、一名幼儿扮演“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

  ◎游戏玩法: A段:小老鼠随乐跟着“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大猫走一段,小老鼠跟一段。

  B段:猫戏老鼠(猫用爪子去挠老鼠,老鼠保持造型不动。)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风格,了解其所表达的故事情节。

  2、通过手部游戏、动作创编、故事情节累加,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变化。

  3、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以及模仿大猫、一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了解游戏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倾听乐曲A段,区分乐句,即哪一句是大猫走?哪一句是小老鼠跟?

  2、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让小手在身体各个部位“行走”,分角色体验不同乐句。

  3、创编大猫走路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4、共同讨论B段中猫戏老鼠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5、教师扮演大猫,在第二次游戏时替换新的“散步动作”,幼儿扮演小老鼠,完整游戏。

  6、个别幼儿扮演大猫,带领大家随乐游戏。

  7、观看教师扮演的“急性猫”,猜测其动作含义,并和“急性猫”共同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引导幼儿创编大猫走路的动作时,教师需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描述出幼儿的劫作特点,如行进的方向、位置的高低、肢体的动作变化等,让个体的经验在集体中得到共享,也为其他幼儿提供创编动作的线索和元素,拓宽创编的思路。

  2、为帮助幼儿在游戏时控制自己的动作,教师扮演的“大猫”可时不时回头看,或用游戏化的语言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不被大猫发现?

  3、教师扮演的“急性猫”可在动作节奏和游戏情节上有所变化。如动作节奏加快一倍、特殊的动作表达特别的含义:走路太快摔了一跤、一瘸一拐的往前走等。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用动作表现老鼠的兴奋、害怕、得意,小猫的敏捷、机灵,培养幼儿大胆创造想象的能力,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表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猫、老鼠胸饰若干;

  2、大小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方形图片若干,

  3、音乐磁带《小花猫和小老鼠》,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含义。

  (1)教师讲故事《猫和老鼠》。

  有一只小老鼠,它的肚子特别的饿,想出来找东西吃,它瞪着小眼珠,左右瞧了瞧,小花猫不在家,小老鼠就偷偷的溜出来。就在这个时候,小花猫喵、喵、喵的回来了......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花猫回来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请孩子续编故事)

  (2)幼儿唱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

  二、引导幼儿创编小花猫和小老鼠的动作及表情。

  (1)引导幼儿创编小老鼠的动作;

  师:小老鼠看见小花猫不在家,心里觉得怎么样?它把高兴偷偷藏在心里,谁能学学小老鼠?

  教师示范表演小老鼠找食的贼溜溜的表情。

  (2)引导幼儿创编小花猫的动作。

  师:小花猫怎样才能不被老鼠发现,捉到老鼠?

  三、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表演。

  (1)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吧。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分角色玩游戏。)

  (2)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想动作,来表演,在表演的时候,你做的动作要与别人不一样。

  (3)交换角色玩游戏。

  四、拼贴猫和老鼠。

  (1)教师讲解拼贴方法。

  师:这么可爱的猫和老鼠是怎样拼出来的呢?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教师总结。

  展示幼儿的作品,并组织幼儿欣赏作品,表扬鼓励,用的图形种类多,能用语言正确表述运用了那些形状的图形的孩子。

  活动反思:

  1.选材新颖动画《猫和老鼠》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而动画中,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与表情,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和模仿的动力。孩子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跟着做动作与表情。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定是非常的浓厚的。

  2.教学形式多样,即体现了集体活动,又关注了小组活动以及个别活动。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材料,它生动形象的提点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幼儿敢说、敢做、敢演。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表演与模仿,引导孩子们丰富的表演,体现了师幼互动。

  4.重视分层引领,先由"听"与"看"后由"说"与"演"。在孩子们表演的极其精彩与生动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5.与孩子们互动及分组游戏,让整堂课不乏味,让孩子们有极大的兴趣参与与配合。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双脚同时屈膝从高的物体上轻轻跳下。

  2、尝试在游戏中矿宽容、体谅和帮助他人,并化敌为友。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之情。活动重点:学习双脚同时屈膝从高的物体上轻轻跳下。

  活动难点:

  学习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1、小椅子每人一把。

  2、大小沙包若干。

  3、一块足够大的场地。

  4、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

  5、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带着幼儿来到户外。

  教师:我们一起出去做游戏吧!

  2、进行队列练习。

  教师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要求幼儿要整齐的进行原地踏步走,要求幼儿要整齐站好队!

  3、热身运动。

  教师:今天我们先活动下身体。今天天气真正好,我们大家来做操,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扮演老鼠妈妈教小老鼠学习从高处跳下来的本领。教师:鼠宝宝都长大了,我们要学一个新本领了,就是从高处轻轻往下跳的本领。先看看妈妈是怎么跳的。(老师师范从椅子上往下跳,重点教幼儿如何起跳以及落地时要屈膝)

  2、教师示范。教师:跳的时候两脚并拢,轻轻的往下跳,脚落地时记得要屈膝。

  3、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跳跃。教师:小朋友知道鼠妈妈是怎么跳的了吗?和妈妈一起来学一学吧!(和教师一起反复练习)

  4、游戏:猫和老鼠。教师:今天我们学了新本领,妈妈可高兴了,想和宝宝们一起做游戏,游戏的`的名字叫猫和老鼠,游戏的名字叫什么呀?游戏规则:教师扮演老猫守护粮食,请一位小朋友扮演鼠妈妈,带着幼儿走向粮食。老鼠趁老猫睡觉的时候轻轻的站到小椅子上,一起说儿歌:“小老鼠,上登台,爱玩耍,跳下来。”说完从椅子上跳下来向粮食走去。蹑手蹑脚拿到粮食后快速的放回自己的椅子下面。当听到老猫“喵”的一声时就赶紧躲到小椅子后面藏好。老猫去抓没有藏好的小老鼠。(游戏反复进行,直到粮食被偷光)

  5、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四、活动结束。

  教师:小朋友的真棒!现在让我们开着火车回班里吧!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7

  音乐游戏: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老鼠走路、吃米、睡觉的动作。

  2、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按规则进行游戏,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一个,老鼠胸饰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讲故事。

  二、出示老鼠头饰,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位好朋友,它会这样叫的(吱吱) ,猜猜它是谁

  幼:小老鼠。

  师:小老鼠说今天要跟我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想不想玩?那我们要先跟小老鼠学了本领再玩,好吗?

  幼:好。

  师:我们来听听小老鼠教我们什么本领。(播放磁带)

  四、幼儿熟悉歌曲,创编动作。.熟悉歌曲。

  师:歌曲里有谁?小老鼠在干什么?

  幼:跑来跑去、吃米、睡觉。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播放磁带),记住小老鼠在干什么(跑来跑去找 米吃,吃饱了就睡觉)

  2.创编动作。

  师:小老鼠是怎样走的?请小朋友来学学

  小老鼠是怎样吃米的?请小朋友来学学。

  小老鼠是怎样睡觉的?请小朋友来学学。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动作好不好?

  幼:好。教师教授音乐节奏,模仿老鼠的步子。

  师:如果这时候大猫来了,小老鼠怎么办?

  幼:跑回自己的家。

  五、讲解游戏规则,进行师幼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师幼游戏。

  师:我们听到老鼠跑来跑去的音乐,我们就做跑来跑去的动作, 听到老鼠吃米的音乐就做老鼠吃米的动作,听到老鼠睡觉的音乐就做老鼠睡觉的动作,当听到大猫来了就跑回自己的座位上,会玩吗?请你们来当小老鼠,我来当老鼠妈妈,胡老师当大猫,我们出去找东西吃吧!

  (播放磁带,进行游戏)

  师::好险 啊点被大猫捉住了!可是妈妈还没吃饱,小老鼠吃饱没有?

  我们再去找东西吃吧!

  (播放磁带).

  2请幼儿当大猫再进行游戏。

  六、结束

  师:这回我们都吃饱了,让我们开火车回家吧!幼儿随音乐退场。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中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

  2、初步体验按规则进行游戏,感受同伴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猫、老鼠(即时贴)、音乐《猫捉老鼠》

  2、课前学唱儿歌《猫捉老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鼠宝宝们跟妈妈一起去散步吧!”进入活动室。

  二、鼓励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

  师:“哇!天气这么好,出来玩的`小老鼠可真不少,听听它们在干什么?”(播放音乐前三节)

  1、小老鼠跑来跑去的动作。“小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学习听信号,一个跟着一个走。(第一节音乐)

  2、小小老鼠吃米的动作。

  “小小老鼠吃米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小眼睛东张西望、轻轻地走。(第二节音乐)

  3、小老鼠睡觉的动作。

  “哎哟哟,吃得肚子饱饱的,真想睡一会儿,小小老鼠你们是怎样睡的,看看哪只小老鼠睡着了?”(第三节音乐)

  4、把前三节一起表演一次。

  5、师:“如果被大猫发现了,它会跑来抓老鼠,小小老鼠要怎么办?(躲藏)“喵”(播放第四节音乐)

  三、引导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

  1、请一老师扮演大猫,跟着音乐做游戏。(大猫出现)

  2、师:这次和刚才有点不同,大猫出现的时候,小老鼠们要快快地躲到自己的座位后面或者是桌子下面都可以,可别让大猫抓住了。(大猫出现)

  3、“一定是我们发出的动静太大了,所以把猫引来了,这次我们轻轻的,大猫会不会不来了呢?我们试试吧!”(大猫不出现)

  四、结束环节

  师:“刚才我的鼠宝宝们动作都是轻轻的,所以大猫没有发现,我们可以尽情的玩耍了。和妈妈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本节课完全是让幼儿去模仿的表演出猫和老鼠的形象动作特征。幼儿表现的特别的好,而且孩子们兴趣很高涨。我这次把规则和语言都说的很明确,因为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没有大班幼儿那么好,所以要尽量把话语说简单准确,这样幼儿才能按照自己的规则来表演。活动才会顺利的进行。本节课孩子们都特别可爱,也完全的把自己比作了小老鼠和小花猫。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辨别感受两种强弱不同的音乐。

  2、 幼儿投入情景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模仿律动,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游戏,辨别感受两种强弱不同的音乐

  活动难点:

  幼儿投入情景表演,进行模仿律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鼠妈妈、老猫的头饰,蛋糕盒子,请配班老师表演猫,两段强弱不同的音乐

  经验准备:幼儿知道“小老鼠上灯台”的故事,并会玩相应的律动游戏

  活动过程:

  一、引题教师带领幼儿玩《小老鼠上灯台》律动游戏,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做。

  师:“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咕噜咕噜滚下来。”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做律动游戏2遍。

  师:“哎呀,小老鼠肚子饿了,可是又吃不到灯台上的油,那怎么办呀? ”教师做努力想办法的样子。

  师:“哦,我知道在厨房里有一块很大的蛋糕,我们去把蛋糕拿来吃好不好啊?可是啊那边有一只老猫守着,你们在这里等着,鼠妈妈先去看看。”

  二、小老鼠拿蛋糕

  1、 教师示范音乐起,鼠妈妈跟音乐轻轻的走到厨房里拿起一块蛋糕,音乐变强,鼠妈妈赶快跑回家里。

  师:“鼠宝宝们,妈妈拿到了一块蛋糕,给妈妈鼓鼓掌。” (幼儿鼓掌)

  2、 幼儿示范

  师:“你们看到刚刚鼠妈妈是怎么过去拿蛋糕的吗?” (轻轻的走过去的)师:“其实鼠妈妈过去拿蛋糕是有方法的,(音乐起)你们听当音乐轻轻的时候,就表示老猫睡着了,我们可以过去拿蛋糕了,当音乐变的很响的时候,就表示老猫要醒了,我们要赶快跑回家里来了,知道这个方法鼠宝宝们也可以去拿蛋糕了。哪位鼠宝宝愿意和鼠妈妈去拿蛋糕呢?”

  音乐起,教师请2位幼儿上前表演,提醒幼儿音乐的变化。

  音乐变强,师:“老猫要醒来了,快跑呀。”

  教师带领幼儿跑回家里。

  师:“我们又拿回来3块蛋糕,给我们鼓鼓掌吧。”

  3、 幼儿集体表演

  (1)教师在前面带领幼儿

  师:“鼠宝宝和鼠妈妈一起去厨房拿蛋糕吧。”

  音乐起,教师在幼儿前面带领幼儿去拿蛋糕,提醒幼儿音乐的变化。

  音乐变强,师:“老猫要醒来了,快跑呀。”

  教师带领幼儿跑回家里。

  师:“哦,宝宝们真棒,拿到了那么多的蛋糕,我们鼓鼓掌。”

  (2)教师跟在幼儿后面师:“你们看厨房里还有那么多蛋糕我们一起把它全都拿出来好不好啊?”

  音乐起,老师在幼儿后面跟着幼儿去拿蛋糕,重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配班老师(老猫):喵呜,是谁呀?

  师:“快跑呀,老猫醒来了。”

  三、结束

  我们拿了那么多的蛋糕够我们吃上好几天的了,鼠宝宝们我们回去吃蛋糕喽(教师带领幼儿出教室)。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10

  小小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

  活动设计:何宝贤

  活动目标:

  一、通过有趣的歌词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二、幼儿投入情景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模仿律动,感受游戏的乐趣。

  三、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一、老鼠头饰;小猫头饰、图片、房子;奶酪图片;“下水管道”。

  二、幼儿熟悉儿歌旋律、歌词。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二、吸气呼气练习

  三、复习歌曲《猫和老鼠》

  四、游戏:猫和老鼠

  1.交代游戏规则:

  (1)让幼儿自由发挥,说说老鼠的律动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吃东西,走路等)。

  2.游戏。

  3.重复游戏一次。

  4.加大难度:设障碍物

  (1)在走去小猫家的路上,加设一条“下水管道”,老鼠必须经过“下水管道”

  (2)小老鼠边唱着歌边跟在老鼠妈妈后面走,经过下水管道,老鼠妈妈再提醒一次:“这里就是下水管道,你们一定要在中间走,不要掉到污水里啊!”

  5.游戏结束,

  幼儿出活动室。

  附歌词:小猫,小猫,睡懒觉。老鼠看见哈哈笑,踮起脚尖咧起嘴,想把奶酪全吃掉!(老猫醒来)喵……!!!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11

  音乐是人类的灵魂,孩子们就像那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在月光发芽,在池塘里开花,浮出水面成了精灵。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隆昌幼儿师范学校09级5班的张孙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艺术领域音乐欣赏活动《猫和老鼠》。

  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说的是:教材与学情。本堂课选自《奥尔夫音乐》奥尔夫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指在原本的音乐教育行为上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注重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

  在顶岗实习期间,我发现小班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掌握音乐节奏的能力比较弱。所以我选择一首奥尔夫音乐中节奏简单,多为重复段式的《鞋匠之舞》作为本堂课的音乐素材。

  根据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以下三大目标:一认知目标: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内容。二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三情感目标: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由于小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所以我将教学重点定位:能安静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

  本次活动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将幼儿的认知,技能,情感三者融为以体。赋予游戏的精神,让幼儿快乐地学习,真正做到从“学中玩,玩中学”所以我采用以下教法。

  1故事融入法 2图谱教学法 3视,听,动,结合法。这些方法的贯穿并渗透于整个活动当中,满足了幼儿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体现了《纲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为了能够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使幼儿理解记忆。所以在本堂课中具体的学法为:图谱法。

  为了较好的达成目标,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谈话导入,借助故事和图谱理解乐曲内容,动作表演。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欣赏模式。通过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带着问题第一次完整地欣赏音乐。“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音乐好听嘛?”让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接着我设计了一遍配乐讲故事,两遍完整欣赏音乐和一遍分段欣赏音乐。遵循合----分------合的欣赏层次。

  大家都知道生动形象地故事更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神和耳朵。首先,引出故事,再加上配有的音乐和画面讲述故事,更能帮助幼儿对每个乐句有形象明确的感知。当幼儿听完故事以后我会问“小朋友们,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接着引导幼儿结合图谱完整的欣赏音乐,根据情节匹配图谱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使幼儿很好的从故事这快跳板转到对音乐的的理解和欣赏上来。实现视,听,觉,双重而完美的体验。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我总结了音乐的性质,并引出音乐的名字《鞋匠之舞》使幼儿对奥尔夫音乐有所理解。

  最后一个环节,是幼儿自由创造性的动作表演。“小朋友们,我们来学学猫和老鼠”这一环节我体现了《纲要》中的精神“给幼儿提供自由表演的机会。”将幼儿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推向了高潮。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是非常的开心和快乐,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了本堂课.

  本堂课,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将故事教学法渗透在我的音乐中。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没有长期接触幼儿,对幼儿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水平。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的特定变化表演老鼠的走、停、跑。(重点)

  2.努力在音乐停顿的地方做出不同造型。(难点)

  3.克制地根据音乐和故事情境参与表演游戏:轻走、快停、跑动时不碰撞或推搡他人。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5.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猫和小老鼠头饰各一个。

  2.供幼儿游戏用的“香肠”教具、小椅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游戏背景

  师:我是一只小老鼠,这是我最爱吃的香肠。我以前有很多,可是被那只总爱欺负我的猫抢去了,我好不容易才拿回来一根,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拿回来的吗?那天,小猫在家里走来走去的看着香肠。我悄悄的跟在他身后,小猫刚一转身,我就停下躲好;他走来走去,我就跟着他悄悄着走,就这样走走停停,趁小猫不注意,我急忙跑过去抓起香肠迅速跑回了家。

  二、熟悉游戏音乐

  完整听音乐后提问:你听见了什么声音?你会怎么办?什么时候要拿起香肠迅速跑回家?

  三、通过手指游戏熟悉游戏情节

  1.教师哼唱旋律带幼儿玩手指游戏。

  2.教师带幼儿随音乐做手指游戏。

  四、示范游戏玩法,助幼儿理解游戏角色

  1.教师完整随音乐示范。

  2.幼儿学习。

  五、幼儿游戏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随机、适时指导。

  六、改变游戏情境,提高游戏趣味性

  师:这次我们要先经过一片小树林、再经过一个小山坡、然后过草丛、最后来到小猫家里经过一面墙才能拿回香肠呢。

  1.引导幼儿做出不同躲的动作。

  2.部分幼儿游戏。

  3.教师与全体幼儿游戏。

  七、结束

  师:我们一起去分享我们的美味吧!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自编教材《猫和老鼠之奶酪大战》,内容是学习名曲《惊愕交响曲》。这是海顿的名曲,乐曲A—B结构,A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鲜明的对比。

  教材的知识点为了解歌曲的A—B结构,知道歌曲的强弱对比;节奏训练,听音乐指令敲节奏。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反复多次地进行节奏的训练。通过音乐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欣赏音乐。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游戏的规则。

  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美国把艺术教育立法作为国民从幼儿到大学的必修学科之一。为什么这样重视艺术教育呢?新的教育观念与做法是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在学习奥尔夫教学法时已有很深的体会,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奥尔夫教学法的目标和理念,并学到了不少实施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对比我国的音乐教育,从目标上更加突出人的创造精神的培养,从内容和方法上,更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与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完全一致的。

  奥尔夫教学法认为每节课不用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做什么,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这里我们是学习的主人,多年来,音乐教育一直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有了明确、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参与实践活动,把教师怎样讲变成让学生去怎样做吧!

  三.学生分析:

  对于中年级的智力障碍学生来说,依据他们的能力和特点,喜欢聆听音乐,比较喜欢直观的东西,且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一般,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需要不断重复练习才能记住知识。本班有10名学生,其中唐氏综合症3名,自闭症1名,智力障碍6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单纯让他们欣赏名曲,他们很难理解到歌曲的结构和内容。

  《猫和老鼠之奶酪大战》一课,主要利用他们平时最喜欢的卡通片《猫和老鼠》做引导,通过结合多媒体和游戏的教学方法,最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世界名曲《惊愕交响曲》,并了解音乐结构,了解强弱对比,并能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打击乐乐器的演奏。

  四、教学目标分析:

  能了解音乐结构,结合音乐进行游戏。通过节奏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强弱对比,能准确打8拍节奏

  A组:能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并能准确打8拍节奏。

  B组:基本按照游戏规则进行音乐游戏,并能跟打8拍节奏。

  C组:在助教老师辅助下能参与所有音乐活动。

  五、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了解曲式结构和分辨重、轻;

  解决:以音乐配上直观的动画,配合情节了解结构变化。通过游戏和大量的视觉提示分辨重轻。

  难点:能遵守游戏的规则并能分清角色扮演

  解决:反复熟悉音乐,并通过大量的铺垫和视觉提示。

  六、教学程序

  教学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听音乐律动进课堂,师生问好(以音乐互问互答的方式)。每节课的问这是课堂常规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大声唱出出“你好”,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课堂的归属感。

  教师接着引导"同学们喜不喜欢看《毛和老鼠》?(喜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猫和老鼠》,看看这次汤姆猫和杰利鼠发生了什么事情。

  "自然地进入活动的第二部分活动展开,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包含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完整欣赏乐曲。(播放flash《惊愕交响曲》)FLASH画面:

  汤姆猫在睡觉,旁边放着许多奶酪。A1音乐时,老鼠非常悠然自得地走过去,A2音乐时,老鼠轻手轻脚地踮着脚走到猫旁边,想伸手偷奶酪。B音乐:当老鼠差点要偷到手时,猫突然伸了一个懒腰,老鼠以为猫要醒了,吓得赶快到处逃命,猫蒙着眼,看了看到处没有人,就继续睡了。

  第二段:A1A2音乐画面同上。B音乐,猫突然间醒了,看到老鼠在偷自己的奶酪,赶紧起来追着老鼠,音乐快要结束时,终于抓住了小老鼠了。

  看完后请同学们说他们在干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说他们看到的画面。教师总结:教师总结:这个故事是说老鼠趁着猫在睡觉的时候,去偷猫身旁的奶酪,猫突然间醒过来了,赶紧追着老鼠跑。

  1、第二部分跟着音乐律动:下面,我们一起当小老鼠,跟着音乐和小老鼠的`脚印一起做学小老鼠走路吧。

  A1—挺胸阔步走;A2—踮起脚尖走

  B—跑(这时老师要准备老鼠脚印,分别是黑色(深)和灰色(浅)的脚印,让学生跟着画面一起感受老鼠的快慢、轻重的感觉,为游戏做铺垫)

  (教师简单示范),然后由学生做猫再玩一次。通过游戏的角色扮演,既可以使学生感受紧张的气氛,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又可以使学生完成IEP上多个目标。

  乐器演奏:介绍歌曲;《惊愕交响曲》:刚才我们玩游戏被大猫追的时候害不害怕被他追到啊?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叫做《惊愕交响曲》,是有著名音乐家海顿创造的,是一首世界名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小小演奏家(简单介绍音乐,使孩子记住音乐的名称)

  1、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

  2、由脚印组成的图谱,2/4拍练习

  A.节奏练习

  (节奏的练习为最后的合奏做基础,用之前的小老鼠脚印图谱代替简谱,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C.跟音乐一起演奏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我们一起完成了世界名曲的演奏,你们个个都是小演奏家。

  最后重温巩固: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猫和老鼠的故事,也玩了猫和老鼠抢奶酪的游戏,认识了一首世界名曲叫做《惊愕交响曲》,并且我们也用打击乐器演奏了这首世界名曲,你们做得太好了。

  七、教学反思

  随着《培智学校教育义务课程标准》中《唱游与律动》课程更新与落实,音乐教学随之出现了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我们也应该看到,根据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展现的是学生积极的主体性,教师通过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神圣的职责,这种教育是最有利和最有效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寻求和探索新课程发展目标的方法、手段,才能在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成长。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不管上什么课,不管是年龄大的学生还是年龄小的学生,老师的引导语言、动作、眼神,甚至是说话声调,都能深深影响孩子的情绪,不同年龄层的孩子要用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对待,不能一视同仁。活动内容要富有悬念,语言要精练,有时孩子比我们以为的聪明多了,我们也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正所谓“教学相长”也。

游戏《猫和老鼠》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一、通过有趣的歌词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二、幼儿投入情景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模仿律动,感受游戏的乐趣。

  三、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一、 老鼠头饰;小猫头饰、图片、房子;奶酪图片;“下水管道”。

  二、幼儿熟悉儿歌旋律、歌词。

  活动过程:

  一、 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二、 吸气呼气练习

  三、复习歌曲《猫和老鼠》

  四、 游戏:猫和老鼠

  1.交代游戏规则:

  (1)让幼儿自由发挥,说说老鼠的律动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吃东西,走路等)。

  2.游戏。

  3.重复游戏一次。

  4.加大难度:设障碍物

  (2)小老鼠边唱着歌边跟在老鼠妈妈后面走,经过下水管道,老鼠妈妈再提醒一次:“这里就是下水管道,你们一定要在中间走,不要掉到污水里啊!”

  5.游戏结束,幼儿出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