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幼儿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以一首儿歌为主体,让幼儿在学习儿歌的同时了解各种常见昆虫的运动方式,以游戏为这次活动的主要手段,让幼儿在认知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昆虫并知道他们的运动方式。
2、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能大胆创编儿歌。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语言游戏中体验互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将找到的昆虫与动词相匹配。
难点:能根据找到的昆虫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小蜜蜂头饰一个;板画:花丛;各种昆虫头饰若干。
2、幼儿对部分常见昆虫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小蜜蜂,引出儿歌《一只小蜜蜂》。
师:今天天气可真好,蜜蜂宝宝飞到了一片花丛中玩耍,它玩的可开心了,它东飞飞,西飞飞,突然它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位好朋友,这位好朋友会是谁呢?
师:它是谁?(小蚱蜢)小蚱蜢是怎样运动的?(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好么?
师:小蚱蜢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仔细听哦!
2、学习儿歌《一只小蜜蜂》。
(1)师: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东飞飞,西飞飞,找到一只蚱蜢,跳呀,跳呀。
(2)师:小蚱蜢的儿歌好不好听啊?那你们想不想和它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呀?
(3)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念儿歌2-3遍。
二、出示昆虫头饰,尝试创编儿歌。
1、出示小蜗牛,并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1)师:花丛中,除了小蚱蜢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昆虫宝宝,小蜜蜂接下来又遇到了一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2)师:蜜蜂宝宝又遇到了谁?(小蜗牛)小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呀?(爬)是爬呀爬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3)小蜗牛也想到那首好听的儿歌里去,我们一起帮帮它好吗?
(4)师: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东飞飞,西飞飞,找到一只蜗牛,爬呀爬呀。
2、请幼儿找一找还有哪些昆虫宝宝,引导幼儿说一说找到的昆虫宝宝并尝试创编儿歌。
(1)师:你们都找到哪些昆虫宝宝啊?(小蝴蝶)
师:蝴蝶宝宝是怎么运动的呢?
(2)师:还有谁找到了不一样的昆虫宝宝?(小蚂蚁)
师: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
(3)师:还有吗?(小蟋蟀)它是怎么运动的?
(4)师: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把你们找到的昆虫宝宝编进儿歌里好吗?
(5)请找到小蝴蝶的小朋友上台来说一说儿歌。
(6)请找到小蚂蚁的小朋友上台来编一编。
(7)请找到小蟋蟀的小朋友上台来编一编儿歌。
三、结束部分,送昆虫宝宝回家。
1、师:宝宝们,今天和这么多昆虫宝宝做了这么好玩的游戏,你们开心吗?昆虫宝宝也很开心,但是呀,他们玩了这么久,很累了,他们想请宝宝们把他们送回家,你们愿意吗?
2、出示昆虫宝宝们的“家”,请宝宝们送昆虫宝宝回家。
师:这里是会爬得昆虫宝宝的家,这是会跳的昆虫宝宝的家,这里是会飞的昆虫宝宝的家,可千万别送错了哦。送完的宝宝也去休息一会吧!
【活动反思】
我的这次活动是小班语言活动,总体来说我对这次的活动还是较为满意的,活动的结果也还是比较好的,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在教态上我有我的优势,我运用了动作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事实证明这一点对于我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中间的学习儿歌和后面的游戏环节,我还是很好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将他们的兴趣一直维持到最后,整个活动的环节我自己觉得还是很清晰的,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度也是比较自然的,这是我本次活动的亮点。
在结尾处我将我原本的设计做了一些改变,本来的设计是让孩子自己找到昆虫宝宝,然后自己创编,最后再将昆虫宝宝送回家,这样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但是,由于我们班是新生班,因为害怕到时候局面会很混乱,就做了一些改变,变成了由我来引导创编,然后就加上一个游戏《找朋友》,这样活动组织的就比较顺利,但是这样也有了一些缺点,就是我太过于关注创编的个体了,但是对于别的小朋友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没有给大部分小朋友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后面的游戏上,对教具的使用也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加磨练。
蜜蜂幼儿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看图谱并根据图谱进行节奏练习。
2.乐意与同伴进行节奏活动,并能根据指挥灵活变换节奏。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节奏图谱一张
2.指挥棒一根
3.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春天来了,好多花都开了,小蜜蜂正忙着采蜜呢,我们快点去帮帮它吧!(放〈〈蜜蜂做工〉〉的音乐做律动进场)
(二)出示图谱
1.教师:“你们看花园的花多美啊,我们快坐下来欣赏一下。”(出示节奏图谱)
2.教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是一朵,有的两朵连在一起的)
3.(出示小蜜蜂)“现在小蜜蜂要来教我们采蜜啦!看好。(教师进行完整地示范
遍嗡嗡嗡嗡嗡嗡
(1)提问:“刚才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呢?”(引导幼儿说一朵就采一下,两朵就采两下)“谁愿意用你的小手来学一学(老师用口令帮助)
4.教师:“小朋友学的真好!小蜜蜂告诉我们每一朵花都要采到,两朵连在一起时要采快些(模仿嗡嗡),一朵花时可以采慢些(模仿嗡)“我们一起来试试”
(三)完整练习拍节奏
(1)教师:“我们一起听着好听的音乐在来学一学,好吗?(放音乐注意前奏让幼儿准备好)
(2)教师:“小蜜蜂说你们学的太棒了,它还想看一次呢,你们愿意吗?
(3)教师:“今天,我们向小蜜蜂学会了采蜜,真开心,大家一起来和小蜜蜂跳个舞吧!(小蜜蜂头饰)
(四)结束部分
教师:“谢谢你们我又要采蜜了,你们去吗?(出室)
活动反思:
每当音乐响起,我总能看到孩子们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手舞足蹈。虽然小班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还显得格外稚嫩,但通过系统的训练,相信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会不断增强。《蜜蜂做工》的乐曲节奏明快,并富有一定的情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节奏图谱的'引领以及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能够比较快的理解《蜜蜂做工》的乐曲所蕴含的情节,并在音乐的渲染下有节奏的做出动作,初步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意识。
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节奏意识”后,再以《蜜蜂做工》的乐曲为背景,尝试用打击乐器进引导他们进一步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节奏,从而实现了从“节奏意识”到“节奏感知”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能力一步步得到提升。
整个活动,从选材到活动目标的界定,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充分展示出本班幼儿较强的综合的素质。在活动的实施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应进一步突出重难点,指导幼儿怎样从:||节奏变换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