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学习活动小熊笑了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安静的倾听故事,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2、学会看图,并理解故事内容
3、学说重点句“别哭、别哭、贴上橡皮膏就不疼了”
活动准备:
贴满橡皮膏的玩具熊,小熊图片一张、橡皮膏、挂图第4号;
活动过程:
一、观看受伤的小熊
1、录下“哭”的声音,放给幼儿听,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谁在哭呀?”
2、教师出示贴满橡皮膏的玩具熊。
3、“小熊怎么了呀?”(受伤了……)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小熊受伤了呢?”(身上贴上了很多橡皮膏)
二、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
1、“小朋友们猜猜看,小熊是怎么受伤的呢?”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生活的经验,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
三、完整倾听故事,听听小熊受伤的原因
1、“小熊到底是怎么受伤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2、提问:“你听到了吗?小熊是怎么受伤的啊?”
3、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听到的话
四、分段讲述,学说重点句
1、“小熊到底是怎么受伤的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逐一出示挂图,让幼儿观看挂图,回答问题,并能根据图画题解故事内容。
3、请幼儿分角色学说重点句“别哭、别哭、贴上橡皮膏就不疼了”
4、鼓励幼儿大胆学说
5、“小熊受伤后,会怎么样呢?”(哭、痛)
5、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模仿小熊受伤的样子。
6、小熊真可怜,我们让小熊休息一下吧,活动结束
中班学习活动小熊笑了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两只熊的关系。
2.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已会唱歌曲《苹果》。
2.PPT《大熊和小熊》。
3.操作板:大熊和小熊、大小标记和水果。
4.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印有大熊和小熊、大小标记和水果的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红苹果》,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宝宝们,听,这首歌你们会唱吗?(会的)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二、观察图片,感知熊的大小和数量
1.师: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有一种小动物它也很喜欢吃水果,我们来看看它是谁呢?
2.出示图片:
看,它们是谁啊?有几只熊?
这两只熊一样吗?为什么?
这只熊的个子大,叫大熊。我们一起向大熊打个招呼。(大熊你好)
这只熊的个子小,叫小熊。我们一起向小熊大个招呼吧。(小熊你好)
大熊和小熊要去干什么呢?
三、播放PPT,在故事情境中,感知物品大小和熊大小之间的关系。
1.师讲故事: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有苹果梨子还有橘子,大熊和小熊约好一起去摘果子。(换语气)准备出发,快换上衣服吧!(高兴的口气)
2.分配衣服
师:这儿有几件衣服?它们一样吗?
小衣服给谁穿?为什么?
谁来把小衣服送给小熊?
在送的时候要说小熊穿小衣服。(教师操作PPT)
师:大熊着急了,它应该穿什么衣服呢?为什么?
(请幼儿送大衣服,教师操作PPT)
送的时候要说——大熊穿大衣服。
3.分配鞋子。
师:衣服穿好了,大熊又去穿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熊左看看,右瞧瞧,选中了这双鞋,它选得对吗?为什么?
那大熊穿哪双鞋,谁来帮帮它?
你来,选得对吗?对的。(幼儿学说:大熊穿大鞋。)
那这双小鞋给谁穿啊?
(请幼儿送小鞋子。)
4.出示操作板,学习分配水果。
出示大、小标记并交代操作要求:将大小标记、水果和两只熊用连线的方式进行匹配。
四、幼儿操作:送标记和水果
师交代操作要求:在后面的操作台上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操作纸,等一会儿请宝宝们自己去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
中班学习活动小熊笑了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对物体的大小进行比较、匹配。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图片—三只熊。
2、三只熊及大中小三只沙发(人手一份),粘贴工具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1、出示三只熊的图片,介绍熊的一家。
2、出示三只碗的的图片
提问:你猜猜看这三只碗是谁用的?
3、出示三把椅子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三把椅子分别是谁坐。
二、听故事
提问: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
2、小姑娘选择了谁的东西?为什么会选择小熊的东西?
三、操作体验
1、教师:今天小熊一家要去买沙发,它们应该买什么样的沙发呢?
请小朋友们来给它们的沙发排排队,让三只熊坐到自己的沙发上。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1)沙发的排序是否有不同方法
(2)能否按大小进行匹配
3、分享交流
(1)找出和大家排列不同的方法
(3)集体讲讲熊爸爸坐在最大的沙发,熊妈妈坐小一点的沙发,熊宝宝坐最小的沙发。
中班学习活动小熊笑了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手电筒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喜欢玩的一种物品。幼儿玩手电筒的时候,我们能不时地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还能看到他们在玩耍中不断探索的热情,如在黑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能清楚地看出物体;在远离墙壁的地方打开手电筒,光照到墙壁上,会看到一个很大很大的光圈,而在离墙壁很近的地方打开手电筒,光照到墙壁上,则只能看到很小的光圈……
其实,在教师看来,玩手电筒还能让幼儿了解光和影的关系。于是,我们设计了“小熊笑了”这一活动,旨在激发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受“有洞才能透光”的“秘密”。
活动目标
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有洞才能透光”这一科学现象。
乐于参与活动,愿意在动手、动脑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手电筒若干。手工纸剪成的小熊头型若干(供幼儿操作使用)。手工纸剪成的大熊头型1个,并在眼睛的部位开两个小洞。盘子若干(里面放记号笔、纸、剪刀、粗细不同的钉子、胶水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探索
关键问题:
1.师:我这里有一只手电筒,假如我对着墙壁打开手电筒,猜猜能看到什么?
(幼儿认为手电筒的光会照到墙上。)
2.师追问:我手上还有一只小熊(教师出示剪好的小熊头型),假如我把小熊放到手电筒和墙壁的中间,猜猜能看到什么?
(有幼儿说会产生影子,其他幼儿纷纷赞同,都表示墙壁上会出现小熊。的影子。)
3.师:真的是这样吗?那就请你们拿着手电筒、拿着小熊去试一试,不仅要看看墙壁上会不会有小熊的影子,还要试着让小熊的影子投到桌子上、椅子上、黑板上……
【此环节旨在鼓励幼儿探究光和影的关系,感知光、小熊(遮挡物)与墙壁(屏)之间的关系。当墙壁上、桌子上、椅子上、黑板上……出现小熊的影。子时,幼儿会高兴地拍起手来,大呼小叫着邀请教师来欣赏自己的成果。此环节时间不必过长,教师可以在观察中鼓励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大胆表达影子产生的过程,还可以提醒幼儿仔细观察小熊的影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下面的环节做好准备。】
4.师:我这里有一只大熊(教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材料),我打开手电筒,大家一起来看看天花板上大熊的影子和刚才小熊的影子一样吗?
(幼儿很快发现,天花板上大熊的影子居然有两只“眼晴”,便大叫起来:“不一样,不一样,大熊的影子上有眼。睛!”)
5.师挑战幼儿:有办法让小熊的影子也有眼睛吗?
【此时幼儿情绪高昂,在他们的眼里为小熊添加“眼睛”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而教师则可适当倾听幼儿的想法,以此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
(教师听到有的幼儿说在小熊的脸上画了眼睛,影子上就会有眼睛;有的幼儿则认为在小熊的脸上贴上眼睛,影子上就会有眼睛。)
二、幼儿探索,巡回观察
【教师介绍事先准备好的盘子,告诉幼儿盘子里有纸、笔、胶水、剪刀等材料,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去尝试验证。】
幼儿动手操作,可不一会儿就会意识到画眼睛、贴眼睛的方法都不可取。只是,有的幼儿还不服输,甚至尝试在小熊的正反两面都画上眼睛,可结果还是令人失望,他们发现无论他们怎样“行动”,小熊的影子依然是黑乎乎的,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看到“眼睛”。
三、集体讨论,修正方法
关键问题:
1.师:小熊影子上有眼睛了吗?
(幼儿汇报了各自的结果,有点沮丧。)
2.师:看来,画眼睛、贴眼睛的方法都不能成功,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小熊的影子上出现“眼睛”呢?
(幼儿面面相觑,也许在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地继续猜测,也许有极个别。的幼儿有了正确的方法。)
3.此时教师一手握拳、一手拿着打开的手电筒,适时推进、演示。
——手电筒照着我的拳头,看看黑板上出现了什么?(拳头的影子。)
——拳头的影子是怎么样的?(黑黑的,像拳头的样子。)
——如果我的拳头变一变(教师慢慢放松自己的拳头,直至握成空心拳),看看黑板上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仔细观察,但很快就会发现:空心拳里透过了光,使得拳头的影子上有了“亮点”。有幼儿兴奋地大叫:“小熊的眼睛,小熊的眼睛。”至此,大部分幼儿开始意识到“有洞,光就能透过去”。于是,大部分幼儿开始提出要在小熊的脸上挖洞洞,他们确认挖洞会是一个好办法。)
【其实,教师用拳头的变化让幼儿清晰地看到了“有洞才能透光”的“秘密”,这一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为幼儿的实验成功搭建了“脚手架”,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四、再次操作,体验乐趣
这次操作,每一个幼儿都信心满满,他们用粗细不同的'钉子在小熊的脸上挖洞,果然,结果都令人满意,小熊的影子上出现了“眼睛”,幼儿一片欢声笑语。
五、分享成功,巩固经验
关键问题:
1.师:这次都成功了吗?
2.教师请出两名幼儿,鼓励他们在集体面前展示他们的小熊,并将两只小熊的影子进行比较,结果幼儿发现两只小熊的“眼睛”是不同的,一只小熊的“眼睛”小,另一只小熊的“眼睛”大。教师追问:为什么两只小熊的“眼睛”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发现洞大,影子上的“眼睛”就大;洞小,影子上的“眼睛”就小。】
3.师:小熊有了“眼睛”,有没有办法让小熊张开嘴巴笑起来呢?可以用什么办法?为什么?
【设计这样的问题旨在为幼儿提供进一步巩固经验的空间。这里,教师不必等待幼儿一一作答,让幼儿七嘴八舌地表达各自的理由即可。事实上,此时幼儿已不再有迟疑,都坚定不移地表示“有办法”。有的幼儿会说:“给小熊挖一个嘴巴!”有的幼儿则说:“我会用剪刀为小熊剪一个嘴巴!”而教师完全可以共享幼儿的快乐,欣喜地看着幼儿兴高采烈地继续他们的“工作”,不再打扰他们。】
中班学习活动小熊笑了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能随音乐较协调地做小跑步动作。
2、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
3、提醒幼儿倾听音乐,当音乐停止时迅速找到座位坐下。
活动准备:
幼儿会玩抢椅子的游戏 事先教会幼儿唱《谁是小熊》的歌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律动
2、 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
3、 复习歌曲:《谁是小熊》
二、基本部分
1、 师:刚才我们唱的是什么歌曲?今天老师要小朋友帮这首歌曲边一些动作,你们愿意吗?
2、 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1) 请幼儿分乐句创编动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2) 教师及时反馈幼儿的动作,并选择部分幼儿创编的动作,完整进行歌表演。
3、 听音乐玩游戏
师:今天老师把这首歌曲变成了一个音乐游戏,你们想玩吗?
1、 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并示范游戏。
2、 请部分幼儿练习听音乐围着椅子做小跑步的动作。要求顺着一个方向跑,且动作协调。教师提醒幼儿:音乐停止要立即找到座位。
3、 组织幼儿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
活动结束
复习歌曲春天
中班学习活动小熊笑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继续引导幼儿用圆形和半圆形组合画熊,并能大胆添画五官。
2、引导幼儿运用两种以上颜色的蜡笔装饰画面,体验色彩的变化美。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会画封闭的圆形
材料准备:水笔、蜡笔、绘画纸、活动的眼睛、小熊的绘画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运用两种颜色蜡笔装饰画面
教学难点:
仔细观察小熊五官的位置
活动过程:
一、可爱的熊(重点)
1、回忆第一课时
·师:上个礼拜我们刚刚画过了小熊,你们还记得吗?
·提问:谁还记得先画小熊的哪些部位,然后怎么画吗?
·小结:我们先要画小熊的头,圆圆的大大的,然后画耳朵,短短的圆圆的,然后画它的身体,最后画它的手和脚,别忘记要给小熊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哦。
2、引导幼儿比较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熊
·提问:你喜欢那只小熊?为什么
·小结:原来在小熊的脸上有很多的圆形,如果用一种颜色涂上去,就看不清楚了。所以可以选用两种颜色进行涂色,这样小熊的五官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二、幼儿作画(重难点)
1、幼儿画小熊(小熊的绘画步骤)
·重点提问:“小熊画在纸的哪里最合适?”(纸的中间最合适)
“小熊哪里最可爱?两只半圆形的耳朵画在哪里更可爱?”(半圆的耳朵画在头顶的两边)
“小熊嘴巴长得怎样?谁会画?”(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难点)
·请个别幼儿上前绘画嘴巴
2、熊的一家
·重点提问:“画了熊的一家,他们都是谁呀?”
·小结:我们画了那么多的熊,有的是熊爸爸,熊爸爸是胖胖的,有的是熊妈妈,熊妈妈是漂亮的,还有是熊宝宝,熊宝宝是可爱的。我们把它们送到班级里去做做客吧!
3、幼儿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延伸活动:
老师帮助幼儿装活动的小熊眼睛,并将作品装饰上墙
中班学习活动小熊笑了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小熊孤独和快乐的情绪,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2、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跳舞音乐。
活动过程:
提问:
①小熊都去找谁玩?先去找谁玩了?小猪和他玩了吗?
②小熊又去找谁玩?小猴和他玩了吗?
③大家都不跟他玩,小熊这时的心情会怎样?
(2)接着欣赏故事:小熊去找河马。
小熊伤心极了,他又会去找谁呢?提问:小熊问大河马,大河马是怎么回答的?
(3)继续欣赏故事:小熊笑了。
小熊最后笑了吗?接着往下看。
提问:
①小熊真的笑了,小熊一笑,动物朋友们变得怎么样了?
②大家喜欢怎样的小熊?
(4)师小结:小动物们喜欢的不是小熊的圆鼻子,也不是漂亮的衣服,而是好看的微笑。
3、观看PPT课件,自由讲述
(1)今天老师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朋友呢!大家看他脸上的表情怎么样?再来看另一张照片,她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2)原来大家都喜欢开心的朋友,不喜欢板着脸的小朋友,"板着脸"可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啊。
4、亲身体验微笑带来的欢乐情绪,微笑不仅能使别人喜欢我们,还有利于身体健康呢!如果经常微笑,心情好了,我们就很少生病,而且越长越漂亮!
5、结束部分。
嘿,音乐响了,我们带上微笑和好朋友一起跳支舞吧!
中班学习活动小熊笑了教案 篇8
一、出示受伤的小熊,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贴满橡皮膏的玩具熊。
师:今天,我们豆豆班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看!(从背后拿出小熊)它是谁呀?原来是一只小熊!
师:哎呀!这只小熊怎么啦?
师:这只小熊受伤了!
师:看看小熊哪些地方受伤了?
2、联系自己受伤的情景,说说自己受伤后的感觉。
师:你有没有受过伤,受伤后,会有什么感觉?(很疼,会哭等)
3、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讲述,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
师:小朋友们猜一猜,小熊是怎么受伤的?(幼儿发言)
二、欣赏故事,知道小熊受伤的原因。
1、结合挂图幼儿完整倾听一遍故事。
师:小熊到底是怎么受伤的,让我们听一听它的故事吧!
教师讲述故事。
2、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提问,引导幼儿模仿“接、扶、抓”等动作。
师:故事结束啦!小熊的鼻子是怎么受伤的?
师:当有皮球抛过来时,要用手去接,“接”怎么做呀?老师抛球过来了,你们要接住哦!(幼儿模仿接的动作)
师:小朋友玩滚皮球游戏的时候还要注意小脚不要踩到球上,会很容易摔倒受伤的!
师:小熊的屁股是怎么受伤的?
师:玩滑滑梯的时候,小手要怎么样?要扶着扶手,“扶”怎么做呀?我们也来做一做!(幼儿模仿扶的动作)
师:小熊的膝盖是怎么受伤的?
师:爬攀登架的时候,要抓紧攀登架,“抓”怎么做呀?(幼儿模仿抓的动作)
三、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一些运动器具的正确玩法,知道运动时要注意安全。
1、教师出示玩具圆圈,讨论游戏玩法。
师:小熊玩的玩具我们小朋友都玩过!幼儿园里还有许多小朋友们没玩过的玩具呢!
出示玩具圆圈!
师:玩具圆圈可以怎么玩?(幼儿发言)
师:跳圈游戏的时候注意不要跳在圆圈上,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不能推,不能撞!。
2、小结。
师:我们玩任何玩具都要注意安全,这样才不会受伤,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保护自己,做一个能干的好宝宝!
师:小熊受了伤!我们让它好好的休息,我们把它送回家吧!
四、延伸活动。
户外大型玩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