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教案 篇1
教材
1.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曾获得美国凯迪克图画书银牌奖,讲述了母亲和儿子大卫的故事,体现了满满的童趣和温馨的亲情,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2中指出4—5岁儿童要能大体讲出所听故事的主要内容;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目标
技能目标:能大概记住这个绘本故事;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绘本内容。
认知目标:了解父母爱的表现;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感受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学会发现爱、表达爱。
重难点
重点:能用较完整流畅的语言描述绘本内容;能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能体会到父母的爱,学会发现身边爱的表现。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阅读绘本的'经验、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物质准备:绘本PPT、背景音乐、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方法
【教法】
1.提问法: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思维,启发学习,获得新知识。
2.谈话法: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开展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3.表演法:有利于通过情景表演完整回顾故事情节,对故事内涵拥有更深刻的理解。
方法
【学法】
1.交流讨论法:引导幼儿说一说,达到师生、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2.表演游戏法: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表演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情节,更容易理解内容。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2.细听故事,回答问题
3.角色扮演,加深感受
4.联系自己,深入讨论
延伸与反思
活动延伸:
1.来,让我们一起用歌声去体会这份浓浓的爱吧!大家跟着音乐唱响《世上只有妈妈好》。
2.布置任务:回家抱住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活动反思:
1.谈话讨论环节太多,难以长期吸引幼儿注意力。
2.活动中要注意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应让他们自主讨论和发表意见,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托班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教案 篇2
优秀的故事绘本能带给小朋友很多思维、想象的空间。《大卫,不可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绘本故事,画面形象、生动,故事情节也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绘本本身对孩子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无须老师多言,作者夸张的作画手法、幽默的作画风格已经能够抓住幼儿的眼球。中班幼儿的心理特征介于小班和大班之间,他们有时候像小班那样需要情景,有时候像大班那样需要逻辑。要让中班孩子去理解这本书的内涵,很关键的是要从情景切入,让他们先去关注故事中的情景,再去理解主题内涵。
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和表述都特别积极。有了前期的早期阅读经验,幼儿能很好地的观察和理解画面细节和故事情节,并用语言表达。每一张图片的出示后,我没有进行直接讲述,而是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内容,并讲述大卫在做什么?这样做可不可以?为什么?事实上大卫就是生活中孩子们的缩影,活动中孩子们学做妈妈双手插腰时的愤怒的表情,学一学大卫被妈妈批评时难过的表情,看到大卫躺在妈妈怀里的甜蜜,,以及最后说“大卫乖,我爱你”时温柔的语气……都表明幼儿能很好地迁移情感与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领会绘本的情节,并对图片中大卫的行为进行的评述,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实现了自我教育。
当然,在我的活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活动中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将大卫的故事呈现给幼儿,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和幼儿一起阅读;活动中对幼儿的提问没有深入,对幼儿恰当的回答我可以更好地点评引导,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更大的升华;活动中虽然幼儿对于词汇“垂头丧气”和“焦急”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可以进一步的引导幼儿学习,如大卫够鱼缸时的“摇摇晃晃”,妈妈的“愤怒”等等。最后环节可以设计模仿故事里妈妈拥抱大卫这一故事的精华画面,用一个温暖的拥抱联系起老师与幼儿之间爱的桥梁与纽带。一个简单的拥抱,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老师有时候对他们的严厉与批评也是源于对他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