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平安夜教案范文

2024-01-02

中班平安夜教案范文 篇1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青蛙和蛤蟆纯洁真挚的友谊。

  2、能看懂图片胆猜测故事内容,并有感情的学说青蛙与蛤蟆的对话。

  准备:

  PPT 幼儿用书

  过程:

  一、看图设疑引出主题。

  PPT1提问:这是哪?会是谁的家?这应该是什么时候?适合干什么?主人会去哪呢?

  师结:这是一年的平安夜,在这温馨的家里却没人在享受篝火的温暖,是为什么呢?

    二、学习故事,理解其内容。

  1、PPT2提问:谁在干什么?你还看见了什么?

  师结讲述故事内容。

  师:很晚了,朋友没来你会有怎样的心情?会想到什么?蛤蟆又会怎样呢?

  2、PPT3师:

  (1)蛤蟆等的很心急,他想到了什么?

  (2)如果青蛙真掉到了窟窿里该怎么办?

  (3)要是青蛙在树林里迷路了,你们说该怎么办?

  (4)要是青蛙被野兽抓住了,你有什么好办?

  (5)蛤蟆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他会怎么做?

  3、PPT4

  (1)提问:你看见了什么?这些有什么用呢?

  (2)师结故事内容

  4、PPT5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见面的它们会说什么呢?

  (2)师结内容,学说对话(突出焦急关切的表情和眼神)

  (3)青蛙准备礼物来晚了,请你猜猜看青蛙会送什么礼物给蛤蟆呢?

  5PPT6提问:

  (1)是什么礼物?为什么要送闹钟给蛤蟆呢?(感受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能细心的发现朋友的需要,给予助)

  (2)它们在哪?干什么?

  师结故事内容。

  三、交流讨论:

  你平安夜是和谁一起过的?你收到了什么礼物?你觉得和朋友一起过平安夜会怎样?如果明年平安夜让你和朋友一起过?你会和谁一起过?会送什么礼物给她呢?

  四、看幼儿用书自由讲述故事内容,进一步熟悉理解故事。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猜测故事发展,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小男孩遇到的事情。

  2、懂得困难并不可怕,要想办法战胜困难,克服恐惧。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出示图片一:夜晚的森林

  师:这是什么时候?这是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么黑的森林的晚上,会有人来吗?

  二、幼儿自主阅读故事前半部分

  师:这个小男孩叫方丹,他个子不高胆子也很小。方丹一个人走在天黑的森林里感觉怎么样?(害怕)可是没有办法,他要回家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自由想象)

  1、提出阅读内容及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轻轻地拿出绘本,仔细阅读绘本,寻找答案。读到夹子那一页。

  幼儿自主阅读,师巡回指导

  交流与分享:

  ⑴你看到了什么?

  ⑵方丹遇到了哪些动物?(灰狼、老虎、鳄鱼)

  ⑶方丹最先遇到的是哪种动物?

  灰狼(出示灰狼的图片)

  灰狼是什么样的?遇到灰狼后方丹的心情怎么样?(出示方丹的图片)可能在想什么?他是怎么做的?(模仿动作)

  老虎

  接着是谁出现了?比狼更厉害的老虎出现了(出示老虎图片),这时候小男孩是怎么做的?(模仿动作)他的心情怎么样?(更加害怕了)老虎出现后灰狼怎么不见了?他可能去哪了?

  鳄鱼

  最后是谁来了?老虎会怎么做?小男孩又是怎么做的?你们猜猜他心里在想什么?

  4、出示对比图

  ⑴老虎出现,灰狼害怕的逃走了,鳄鱼出现,老虎害怕的逃走了,灰狼和老虎都在害怕什么?为什么?

  ⑵一起看看小男孩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一起学一学吧!为什么小男孩会有这样的表情变化?

  小结:动物越来越可怕,方丹越来越害怕。

  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后半部分

  师:胆小的`方丹能不能回到自己的家?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继续在书里寻找答案。

  1、根据故事画面胆猜测

  (1)楼梯会通向哪里?

  (2)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安慰方丹?

  (3)怪兽是怎么来的?斗篷下的眼睛是谁的?

  (4)在森林中,方丹怪兽碰到了谁?他们有什么样的表现?

  (5)方丹最后能回家吗?

  2、小结:原本胆小害怕的方丹在小兔子的助下,终于克服困难,把三只凶猛的动物吓跑了,回到了家。

  (1)回家后还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2)为什么小兔子要阻止方丹开门?小兔子和方丹会怎么做?

  (最后一页画面)小男孩为什么要和小兔子他们干杯?(懂得感恩)

  四、经验迁移,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战胜困难

  师:平时你遇到过害怕的事情吗?是如何解决的?

  五、完整欣赏故事

  师:你们都是勇敢,又懂得感恩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夜黑黑》。

  师:好听的故事讲完了,我们一起将《夜黑黑》的故事带给更多小朋友吧!

中班平安夜教案范文 篇2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平安夜》。

  教学目标:

  1、以和谐、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

  2、解歌曲的创作经历。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用悠长的气息,较高位声音控制演唱歌曲。

  2、歌曲中的音准。

  3、附点节奏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吧?(圣诞节)随着东西方文化、习俗的不断交流,圣诞节——这一西方人的节日,早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那你知道圣诞节前一夜是什么夜吗?(平安夜)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12月25日,是许多国家万民同庆的盛大节日,在这辞旧迎新的节日里,你会听到一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歌曲,这首歌在圣诞前夜演唱,是西方人过圣诞节时必会听到、唱到的,那安详柔和的旋律,

  带给人们节日之夜的温馨与和谐,那就是著名的圣诞歌曲《平安夜》。

  2、教师范唱歌曲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二、学习歌曲。

  (一)歌谱学习。

  (1)歌曲为6/8拍,六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巩固八六拍知识,拍号知识,强弱规律。

  用手轻轻拍凳子,拍出强弱弱次强弱弱的节奏规律。

  学习旋律。

  (1)跟唱旋律。

  (2)练唱难点(音准),(气息控制,较高声音位置)。

  (3)节奏难点,聆听歌曲。

  (4)完整地演唱歌曲旋律。

  (二)歌曲学习。

  在这繁忙的节日季节,让我们暂时忘掉那些杂事吧!安静下来,倾听那来自心底的轻轻的《平安夜》歌声。

  (1)听歌曲录音,再次感受歌曲宁静、安详的氛围。

  (2)配歌词唱,逐段配唱,解决难点。

  (3)完整地演唱。

  三、处理歌曲。

  歌曲旋律起伏、力度处理。

  随着旋律线演唱出波浪起伏感觉,注意每一句从高到低,落音在低音处,由回归宁静效果。旋律完美地抒发了作者的内心对和平幸福的追求,带给人们祥和与安宁。

  四、了解歌曲创作经历,欣赏不同圣诞歌曲,不同形式平安夜歌。

  关于这支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听老师讲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的一个小乡村教会的神父Joseph·Mohr在1816年写的歌词,曲作者Franz·Gruber是当地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老师。据说当时因为小教堂的管风琴坏了,可恶的老鼠把送风的皮风箱咬出了许多破洞,所以Mohr神父要Gruber先生为他写的这首歌谱上用吉他伴奏的曲子应急。Gruber先生被Mohr神父写的小诗所感动,立刻回家,飞快的记录下他泉涌般的乐思,只用了两个小时,歌曲写好了。神父集合了唱诗班的学生,在吉他的伴奏下,孩子们唱出了沁人心脾的优美旋律。乐谱后来由修管风琴的人带出来,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这首歌曲。这首歌很快就被人们广为传唱。今天已经几乎成为圣诞节的官方“节歌”,被译成许多种文字。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旋律动听,歌词优美,音乐语言朴实无华,充满了安详、宁静的感觉。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最爱听的圣诞节歌曲之一了。

  欣赏圣诞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师播放音乐。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关学习这首歌对平安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小班平安夜教案模板(精选16篇)